《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jīng)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狈治鲇變核幠挲g的心理特點,抓住最近發(fā)展區(qū),從眾多民間故事中選擇心理特點的相應故事,適時給幼兒最適合的道德教育,是民間故事的價值體現(xiàn)。
一、選擇適合小班年齡特點的民間故事
小班的幼兒理解力有限,他們喜歡以動物為主人公的童話,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篇幅要短小,故事情節(jié)簡單,詞匯盡量口語化。教師在給小班講的民間故事中,關鍵在于一個故事講完后的引導評價,這樣做能幫助孩子了解怎樣做才是對的,是值得學習和模仿的。
(一)孝敬長輩
部分小班幼兒存在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動手能力差,占有欲強、攻擊性行為多等不良習慣;幼兒在園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爭搶玩具、私拿集體和他人玩具、互相攻擊謾罵、嘲笑別人、愛挑別人毛病等不好的行為品質,這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仙居民間故事《仙人嶺傳說》中給伯送餅的囡頭,《木蘭從軍》中的小木蘭,都告訴孩子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對長輩的愛。如果單跟孩子講要孝敬父母,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與自己的伙伴要友好相處,不能打架。幼兒聽不懂也記不住,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教育目的。但采用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形式,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最辛苦的人,他們也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把道理放在幼兒喜愛的故事中,這樣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尊敬師長
針對在家里被寵壞的孩子在幼兒園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道德問題,有意識地選擇具有相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與幼兒分享,讓幼兒從生動的故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段躺壬隆氛f的是翁森問別人討火和秤樹這兩件事。假使翁森對大家不好,人們唾棄他,那么其他人又怎么會這么尊重他呢!在這些故事都傳遞給了孩子這樣一種信息,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會被別人所尊重,如果自己對別人好,那么別人也一定會加倍地對自己好的。
二、選擇適合中班年齡特點的民間故事
中班幼兒不但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且開始關心他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選擇獨立做事、自信、勇敢等良好品質養(yǎng)成方面的故事。
(一)選擇具有誠實、守信特點的故事
誠信是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努力幫助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誠實、守信這一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仙居民間故事中也有許多關于誠信的:《三把斧頭》講的是一個孩子在面對金銀斧頭時,他很誠實,不說謊,但他只想要回屬于自己的那把破斧頭。從故事中孩子能了解到怎樣做是好的,怎樣做是不好的,將故事和幼兒的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用故事去教育孩子不能說謊、要守信用,從而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選擇具有立志勤學、持之以恒特點的故事
各種研究材料表明,4~5歲幼兒是堅持性發(fā)展最快的年齡,外界環(huán)境對幼兒堅持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應抓緊對這一年齡幼兒堅持性的培養(yǎng)。
在幼兒喜歡的故事中,讓幼兒知道:一個人只要勤奮學習,再加上堅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班級中孩子在玩區(qū)角游戲時不難發(fā)現(xiàn),總有些幼兒這里玩玩,那里做做,最后什么都沒做成。給幼兒講述這方面的故事,孩子們就能知道,玩的時候也是不能偷懶的,要堅持到底,這樣才能真正玩得開心,才能取得成功。
三、選擇適合大班年齡特點的民間故事
大班幼兒對善與惡以及好人與壞人,有著不同的感情。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的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誼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嫉的情感等也都開始發(fā)展了。
(一)選擇愛家鄉(xiāng)、愛集體特點的故事
《綱要》社會領域指出:“擴展幼兒對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激發(fā)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毕删用耖g故事中《方國珍與方巖背》《張鐵爬與方巖的故事》《方國珍智撤方巖背》
《石新郎、石新婦》《十四夜攪菜羹的來歷》等一系列故事以樸實的語言告訴幼兒,家鄉(xiāng)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也了解各種民間風俗節(jié)日;讓幼兒感受到家鄉(xiāng)的歷史,從中產(chǎn)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能讓幼兒為自己是家鄉(xiāng)的一份子而驕傲。這樣做能潛移默化地讓他們好好學習,長大后為家鄉(xiāng)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選擇具有善良、勇敢、正直特點的故事
故事能幫助孩子分善惡、明是非,了解善良的人堅持到底一定會戰(zhàn)勝邪惡的。例如,在仙居朱溪流傳著《寶鍋》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善良本就是一種傳統(tǒng)的美德,仙居人通過神話這一敘事表現(xiàn)出來,文字簡單,又在民間口耳相傳,這種對“善”的評價以及對此存在方式的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并且還屬于文化中最深層次的東西?!独乳苌戏潘凝X耜的由來》中為什么有些人家每當天來暴風雨時,人們就是怕惡龍偷襲,所以把四齒耙一類的鐵器農(nóng)具放在廊檐門口,以便嚇跑惡龍保平安。仙居民間故事中大多以人類與自然的不懈抗爭為基礎,展示了自然的強大與恐怖,同時頌揚了人們在改造自然中所表現(xiàn)出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以及會取得最終勝利的無窮力量和堅定信心。孩子長期在眾多民間故事的熏陶感染下,就會明白什么事是應該做的、什么事是不應該做的。
故事來源于生活,用幼兒喜歡的形式和語言和他們分享,從故事中學道理、學做人,通過故事教學的形式去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品質。一個故事,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讀,都會讀出不同的內容來,要盡力引導幼兒去讀出更多的內容。作為教師,我們應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給幼兒最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道德要求,幫助幼兒在成長中不斷地積累各種道德品質。
總之,民間故事總是以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它不僅是引領幼兒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有效途徑之一。把握好教育時機,讓民間故事陪伴著孩子的童年,在故事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