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指一個人對其自身能力、自我發(fā)展的肯定。自信心強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相信自己獲得成功的長處,自認為是受歡迎的人,因此往往敢說敢干,易于實現自己的愿望。自信心的強弱對一個人的事業(yè)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而且會影響其它心理品質的發(fā)展。
一、造成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庭中一些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是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
1.家庭的過度保護
孩子自出生以來,就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連最簡單的事也沒有動手的機會。幼兒是“小皇帝”“小太陽”,更是父母手中的掌上明珠,什么事都舍不得讓他們干,視幼兒為柔弱的個體,總是煞費心思為孩子解決各種困難,家里人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被包辦代替,就拿吃飯來說,到孩子能自己吃飯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吃,雖然一開始孩子會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時間也很長,但這正是他學習吃飯的過程。這時大人就看著著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飯,有的甚至成人嚼著喂。又如洗手,母親常常因為感覺孩子自己洗不干凈而幫他洗,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孩子學習一種技能如果不給他嘗試的機會,學習的過程,孩子的能力怎么會得到發(fā)展呢?父母頻繁的剝奪他學習的機會,當他離開父母獨立做事時,處處碰壁,什么也做不好,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當然他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少,這樣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不再主動去學習,認為什么都不如別人而自暴自棄,甚至形成自卑的心理。
過度保護的另一種表現是恐嚇。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本身并不知道害怕,正是因為家長屢次對孩子進行恐嚇,所以造成孩子害怕的這種心理。例如:父母有時不讓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聽話時,父母就會說:“外面有×××,你會遇到危險的……”,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會乖乖呆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這樣被嚇掉的。
2.家長過多的批評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且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一味地對孩子“高標準、嚴要求”,而孩子由于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遭受失敗,缺乏成功的體驗,逐漸養(yǎng)成了遇事畏懼退縮。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當孩子發(fā)現自己的父母總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或者是薄弱的地方,而對自己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的時候,孩子怎么會有自信呢?許多父母都忽視了一個事實:“別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勢,父母卻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孩子,其實也是在為難孩子,這樣做,勢必自討苦吃,也會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二)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差異也會導致幼兒的自信心不足
每個幼兒由于其遺傳素質、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為、性格、智力等,這樣在幼兒之間就存在著個體差異。幼兒由于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又未及時得到彌補,從而導致自信心的不足。
(三)成人消極的評價和否定的態(tài)度,是造成幼兒自信心不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幼兒的能力所限,在做一些事上往往是“力不從心”,常常是把事情做壞,因而受到成人的責備、禁止,以至于他們不敢做、不想做、更不會做,產生畏縮、逃避的行為反應。
二、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我們要注意采取積極、適宜的教育方法,培養(yǎng)幼兒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一)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自信心發(fā)展的心理環(huán)境
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能讓幼兒感受到自由、寬松、和諧的氣氛,這種環(huán)境是要通過成人的努力才能獲得的。成人應采取少批評多鼓勵的方法,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多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允許他們自由的聯想、自由的談論,讓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當他們的想法得到肯定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不知不覺的形成。相反,如果老師、父母對孩子訓斥多,粗暴,態(tài)度冷淡,孩子就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二)注意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培養(yǎng)幼兒各種能力,并注意教給幼兒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如拍球、剪紙、畫畫、跳舞、系鞋帶等。對于幼兒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表揚和充分肯定,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幼兒知道老師相信他們的能力,確信自己 “我能做好”“我做得很棒”。教師必須給予更多的關注,為其創(chuàng)造條件獲得成功,逐漸形成較強的自信心。
(三)引導幼兒學會自我肯定,培養(yǎng)其自信心
在生活中,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怎樣評價自己,怎樣對待失敗,不同態(tài)度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要正確分析幼兒的情況,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不足和失敗,培養(yǎng)大膽、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如有的幼兒智力發(fā)展一般,但社會性發(fā)展較好,能關心集體,熱愛勞動,老師要及時地表揚肯定他的這些做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可愛之處,從而促進其自我肯定,增強自信心。如有的幼兒遇到失敗只會傷心難過,這時成人要主動接近他,幫助他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他通過其他補償方式來彌補弱點以獲得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路上的動力和基石,教師的角色本身就不應只是知識傳播者、教學的組織者,更應成為每一個受教育者潛能的開發(fā)者和引導者。把幼兒看成是重要的個體,在幼兒需要時給予幫助,允許幼兒出現錯誤,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教師要經常用肯定的語氣、欣賞的眼光去尋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給予及時的鼓勵、支持、肯定和接納。幼兒將會從我們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勵,使本來很細小的優(yōu)點變得越來越突出,從而不斷體驗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