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導學”是教師在課堂上,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指導學生根據需要自主學習,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一改過去老師“一刀切”“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差異,促進學生發(fā)展。采用“學案導學”教學方式時,我主要在導學前和導學過程中做好以下幾點。
一、教師準確把握學情
教師只有明確學生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學習障礙,才能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以下方法把握學情。
(一)學前問卷調查
學期初或單元學習之初,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主要包括學生對知識是否有興趣、是否有要學習的愿望、學習的預期效果怎樣、學習時間如何安排、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等內容。我把了解到的內容進行匯總整理,對存在共性學習問題的學生進行面上疏導,對個性化的學習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學習一個階段后,再通過問卷調查或談話等方式對問題進行反饋調研,從而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二)課前知識檢測
在學習每一節(jié)內容之前,我都要對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進行測驗,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理解水平。檢測內容可以是課后練習,也可以是單元檢測內容,還可以是根據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設計的典型題。通過檢測確定哪些教學活動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哪些教學活動是多余的,哪些學生需要“補救性”的教學,哪些學生需要“拓展延伸性”教學等。
(三)課中觀察傾聽
課堂教學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和表情,了解學生是否愿學、樂學,是否深思、是否有疑。如果學生自學時,眼神呆滯,執(zhí)筆而不動,則可能走神,不在狀態(tài),亦或進入思維盲區(qū),正發(fā)出求援信號。如果學生積極查閱資料、筆耕不輟,則對自學內容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學習熱情高。如果合作學習時,學生思路清晰、侃侃而談,則說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信心十足,反之則說明學生思維斷路,需啟發(fā)點撥。
我在課前通過問卷調查、知識檢測,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知識準備狀況,分析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傾聽,捕捉教育契機,抓住學生的疑惑點,適時的引導點撥。只有準確把握學情,才能保證“學案導學”方式的有效實施。
二、針對學情,提出不同的自學要求
教師根據“導學案”的設計進行導學時,要針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情水平,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tǒng)出發(fā),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提出不同的自學要求。如功的原理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雖然內容看起來簡單,但理解起來卻有一定難度。學生自學時,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有能力的同學獨立思考解決;沒有思路的同學可先分析提升重物時,直接用手提人做的功是什么? 再分析用杠桿、動滑輪、定滑輪提該重物時人所做的功,然后分析兩種情況下人做功的多少關系。總之提出的要求要盡量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fā)和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三、針對學情,進行自學指導
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學情的差異,把學生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由于缺乏前提性知識,對學習材料感到很困難的學生;第二類是學生由于提前自學,已經掌握學習材料的學生;第三類是介于二者之間的學生,新的學習內容相對于他們的學情水平剛好合適。在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同時照顧三類不同的學生呢?
(一)進行彈性化的分組學習
彈性化分組就是教師根據對學生學情的了解,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在第一類學生的小組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輔導,幫助他們掌握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在第二類學生的小組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幫助他們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對第三類學生,教師要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學,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完成學習任務,同時還要注重小組間的合作與交流。為了防止分組可能帶來的“標簽”效應,我還根據學習內容,經常調整分組標準,促使不同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二)進行個性化的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就是解決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怎么學的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什么方法學習課本哪部分內容,弄清楚什么問題,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如果自學的知識與已學知識方法上有相同之處,可指導學生通過類比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自學,這樣學生既可以復習以前的舊知識又可遷移學法學到新知識。對于一些能通過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我總是在課堂上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特長指導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新知。對于思維敏捷嚴密的學生,可指導他們通過邏輯分析解決問題;對于繪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指導他們通過作圖分析、實物探究解決問題;理解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可指導他們通過閱讀分析解決問題??傊?,在教學中,我重視根據物理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愛好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指導。
四、針對學情,點撥疑難問題
教師點撥釋疑要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點撥。教師的點撥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所以教學中我很重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預習時記錄問題的習慣。我在點撥時盡量做到語言、內容精準,點撥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從不面面俱到。學生經過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我還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對某些學生提出的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不同水平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總之,要想利用“學案導學”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和疑難點點撥,使學生的自學不流于形式,真正發(fā)揮導學案的作用,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得到最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