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一位女生的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上初中以來,我越來越苦惱,身為一個女孩子,相貌平平;成績較差,有沒有任何特長;由于家庭條件差,買不起漂亮的衣服、頭飾,在同學中總是覺得低人一等,不敢和同學們一起玩耍,也不敢交朋友,總是獨來獨往”。從這篇日記中我窺視到這位女生有嚴重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表現(xiàn)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zhì)做出過低的評價。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點,處處覺得低人一等,常常有一些消極情緒體驗,如慚愧、害羞、嫉妒、膽怯、憂傷、失望等等,嚴重者甚至會因為自身無能而放棄對學業(yè)的追求,對理想的憧憬,自暴自棄,一事無成。由自卑心理導致而產(chǎn)生的各種不良情緒是影響中學生,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生進行正常交往的重要因素。心理學專家們認為,心理自卑是一切心理病態(tài)和精神失常的種子。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如果孩子的精神過于沮喪,過分地自卑,孩子們就會喪失他們的活力和勤奮。”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畢業(yè)需要十幾年,中心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良好的學校教育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尤其要重視中學生的自信教育,這是培養(yǎng)學生正常交往的需要。如何讓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呢?
一、群體效應
一個班級包含著許多小群體。班干部的“領導群體”,住讀生的“寢室群體”,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秀學生群體”,志趣相投的“興趣群體”等等。作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良群體的效應。一般來說,一個班級的班干部群體和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群體是班上的骨干力量,這部分學生心理素質(zhì)較健全,自信心強,人際關系好,群體滿意度較高,如果善于運用這部分骨干,采取“一幫一”的心理扶貧活動,放手讓他們?nèi)プ觥皩嬍胰后w”“興趣群體”的工作。與這兩個群體的同學談心交友,同齡人會無話不談,用成功的事例去糾正其自卑心理,使他們揚起奮進的風帆,昂首挺胸地步入正常人際的交往行列。
二、平等尊重
老師要掌握學生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在教育教學中,要用平等的身份、商量的口吻與之交往,根據(jù)學生能力實際創(chuàng)設各種表演平臺,讓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三、激勵評價
在學校,學生的自信,來源于老師的評價,而學生的自我估價又決定于老師的態(tài)度。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要注意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多正面鼓勵學生,使之經(jīng)常體驗成功;二是培養(yǎng)學生勇于表現(xiàn)自我,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的心理品質(zhì);三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成長空間,寬容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缺點和不足,在肯定學生長處的同時善意指出其存在的缺點,和風細雨地治療他們的心理疾患。同時,把學生每次進步的事跡記錄在案,形成“個人亮點檔案”。當其出現(xiàn)錯誤時就讓他回看過去的進步,循序漸進地抹去心理上的塵埃,揚起前進的風帆。
四、指導家教
教師要隨時了解有自卑心理學生的家庭狀況,經(jīng)常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分心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幫助家長改變不良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長讓孩子在家庭中建立起受人尊重和尊重人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維護孩子的自尊,尊重孩子的真實感情,堅持正面教育,揚其長而避其短。引導孩子多與他人正常交往,不斷擴大孩子的生活圈子拓展其認知視野。賞識孩子的進步,日積月累,循序漸進地牽引孩子走出自卑心理的陰影。用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話說“良好的家庭關系具有對孩子的心理治療作用,一旦家庭真誠、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和諧局面建立起來后,孩子就能離開僵化,走出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我獨立,促進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形成和發(fā)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