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密西西比河風光》是一篇游記。作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感,描繪了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的綺麗和壯觀。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對于這樣優(yōu)美的課文有一定理解能力,更具備一定的欣賞能力。他們能通過自己的閱讀,去感悟,去欣賞。并能通過自己的理解用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呈現(xiàn)出一片優(yōu)美的景象。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從課文中感受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美麗風光。
3.訓練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
2.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0課《密西西比河風光》。
教師板書課題。
大屏幕出示密西西比河風光圖片請同學們欣賞。
師:密西西比河的風光是如此美麗,那么課文中是如何描寫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的呢?讓我們一同走進今天的課文。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讀文情況。
以小組為單位朗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讀文情況。其他同學糾正錯誤。
2.鞏固易讀錯生字讀音。
學生開火車領讀。
旖旎 逶迤 俯瞰 媲美 叢莽
魅力 蹣跚 躑躅 聒噪 吞噬
廣闊無垠 躊躇滿志 高聳入云
醉態(tài)可掬 熠熠發(fā)光 萬籟無聲
3.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回答思考問題。
思考問題:請用一句話概括出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的特點。
預設:密西西比河兩岸風光旖旎。抓住重點詞“旖旎”。
作者在文中細致而生動地描寫出了密西西比河兩岸的風光,那么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思考。
三、小組合作學習
1.教師出示大屏幕提出問題。
本文作者分別描寫了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美麗的風光。請抓住課文中的主要語句,說說西岸和東岸的風光有哪些不同之處?
先獨學,再群學,獨學3分鐘,群學5分鐘。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小組匯報展示。
預設:
第一自然段:草原一望無際,綠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遠處同藍天連成一片。說明西岸草原一望無際,色彩是綠色的。三四千頭一群的野牛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漫游。說明西岸的動物有野牛,而且數(shù)量多。
第二自然段:過渡句后寫東岸的植物“河邊……同它媲美?!睂懗隽藮|岸植物種類繁多,很雜,植物長得高大。
第三自然段:從植物過渡到動物描寫“小徑盡頭……陣陣嘶叫?!睂懗鰱|岸動物種類很多,充滿生氣。
第四自然段:從聲音上和色彩上進行了對比“如果說河對岸……多么奇?zhèn)サ穆曇?。?/p>
所以作者從植物、動物、聲音和色彩上把西岸的景物與東岸進行了對比。
其他組成員補充。
4.教師總結提升。
(1)出示第1自然段體會西岸草原的一望無際和動物們的悠閑、恬靜。練讀,讀出語境。
(2)出示第3自然段體會作者在描寫動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時所使用的語言,并進行相關練習。
( )的小熊
( )的群鹿
( )的黑松鼠
( )的弗吉尼亞鴿
(3)出示第4自然段景物,說說作者描寫它們所使用的擬聲詞。體會大自然的聲音斑斕和色彩的和諧統(tǒng)一。
聲音:
鳥喙啄擊橡樹干 篤篤
野獸穿越叢林 沙沙
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 咂咂
流水 潺潺
小鳥 啁啾
提出思考問題:作者如此細致地對東西兩岸的風光進行了描寫,但文最后為什么卻說“可是,對于沒有親臨其境的人,這一切是無法體味的?!?/p>
預設:只有當我們親臨其境,身處大自然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帶給我們的美。
四、學習拓展
在本課當中作者將密西西比河東西兩岸的風光描繪得如此旖旎,在寫法上也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1.寫法借鑒。
作者描寫東西兩岸的景物時運用的寫作手法就是對比,更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通過對比來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
對比,就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映襯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2.小練筆。
月亮描寫片段
要求:通過對比來展示景物的不同特點。
(出示月圓圖片和月亮隱約被云遮住的圖片)
3.學生展示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