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鮮血液,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高中語文教學直接面對的是高考,要想更好的引導學生對語文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投入語文學習,教師及學生在意識上必須有很大的轉變。本文嘗試從教師的定位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兩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新課改下教師的準確定位:創(chuàng)新+引導
當前高中語文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也是思想語文課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實踐中認真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研究性學習,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所以教師要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方法,采用舉例、討論、辯論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另外可采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生動直觀的畫面不僅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還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強,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重視教學研究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一) 通過知識點情景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對于未知的知識充滿渴望、求知欲,但對于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感到乏味從而形成被動接受的情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具體知識點的情景再現,通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闡釋解讀教科書上固有的知識,將很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
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以便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科書上的很多知識道理真實但材料相對陳舊,此時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引導學生主動假設探索,創(chuàng)新課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三)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
滿堂由教師反復的講解,無形中會造成學生聽課疲勞,聽課質量下降??梢钥紤]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來。嘗試讓學生通過自己理解的方式來分析論證課本理論,然后教師通過對比指出個中不足,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完成教學內容。這樣做,學生非但不會感到枯燥,相反,因為參與,讓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得到鼓勵,對學習的興趣將大大提升。
二、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更新知識,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轉變思想,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意識
學生主體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這樣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缺乏主觀能動性,沒有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只是一種被動接受,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是很難適應的。因此就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思想,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尊重、相信學生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二) 追求和諧的課堂活動,在師生交流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離不開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更應該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責任,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
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出現,更要在科學、和諧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目前的語文課教學中,我們教師仍然是在唱主角,在盡情地灌輸,即使讓學生講,也不能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東西,一派教師主體性的體現。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里往往充滿著嚴肅的氛圍。要打破這種沉寂的氣氛,可以將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引入課堂,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
通過小組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我們教師以前在講課時,對學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夠,總怕學生聽不懂。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于對學生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講道理多,而學生說的不多,更不要說自學了。有些學生在長期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自身的自學能力已經被埋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宰者的真正解決之道。讓學生由“要我學”、“我要學”變成“我會學”、“輕松學”。 教會學生“看”書,教會學生提問,教會學生答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充分融入教學過程中,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主動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