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和年齡特點來看,小學生往往是最喜歡體育課的學生群體,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課程學習,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體育教學在“教”與“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具體特點,使得許多學生對我們一些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教的內容、方法感到枯燥厭倦或者反感,這是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對立。因此,關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學”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體差異
個體差異,也稱個別差異、個性差異,是指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
(一)個體差異在小學生中是客觀存在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huán)境,特定的生活與社會文化氛圍,這導致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發(fā)展?jié)撃堋S纱丝芍?,人的差異是絕對的,應持一種客觀的態(tài)度,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小學生由于主客觀和先后天因素的影響 ,個體差異是更是顯而易見的,是客觀存在的,是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視和關注的。
(二)個體差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客觀存在
具體看來,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其個體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性格不同,他們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和體育項目的愛好也不同。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以及認知模式還沒有形成,他們在學習動機和興趣、智力與能力、性格特點有差異,這就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到學生個體差異存在的客觀性,在體育教學中多加應用。
(三)根據(jù)個體差異對小學生實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由于小學生身心尚未發(fā)展健全,個體差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尤為值得關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要統(tǒng)一安排教材內容,而且還要考慮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綱中的選修教材并結合學生及本校實際,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 ,這樣才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廣泛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
二、 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內容是指學生應掌握的有關體育的各種知識,它不僅包括了教材的內容,而且還包括了學習的引導、動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論提示、價值判斷、規(guī)范等。教學內容作為教學效果的重要實現(xiàn)手段,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本校的傳統(tǒng)特色項目,從多角度、多層面對內容進行挖掘,開發(fā)與選擇好真正適合小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內容。
(一)體育教學內容應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合理選擇
根據(jù)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一般不少于兩到三個項目,各項目的時間安排不宜過長,組織教學要緊湊。同時,我們在進行同一內容教學時,也可以從內容的不同角度進行切入。根據(jù)小學生好玩的特點,其教學過程可以盡量地簡單化,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把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改造,改造過程要突出健身性、時代性、實用性、娛樂性、簡單易操作等,讓學生在體驗樂趣的同時還學會了一定的技能。
(二)體育教學內容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選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是小學生,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擺脫束縛,這就要求安排的教學內容要符合他們的“口味”。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征,抓住運動中的主要因素簡化規(guī)則。還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傊?,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突破競技運動結構的約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 。
(三)體育教學內容要因材具體設計
教師一定要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首先,在備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客觀地顯示優(yōu)、良、中、差的層次梯度,使困難學生能接受,能消化,使優(yōu)秀學生能“吃飽”,并能不斷地超前發(fā)展。其次,作為教師要建立“只有差異,沒有差生”的學生觀,相信每一個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主體與主導地位
受傳統(tǒng)體制的影響,多年來的體育教學大都采用平行結構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很難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效融合。因材施教原則和可接受性原則告訴我們 ,教學只有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一)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應體現(xiàn)在對課堂教學的宏觀調控上。從體育教學的全過程來看:首先教師應對教學目標制定進行宏觀調控。目標是一個階段學習的指南,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著如何實現(xiàn)目標來實施。要制定一個合適的目標,只有靠體育老師利用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幫助學生,正確指引他們制定一個合理的,科學的目標。
其次教師應對課堂教學活動組織進行宏觀調控。傳統(tǒng)的教學要求課堂教學非常有序。老師和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是很有講究的。這種教學方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自主性的發(fā)揮。開放的體育課則完全不同。一堂優(yōu)秀的開放型體育課,追求的外在表現(xiàn)是如何將機械的口令化為某種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有效的滲透到課堂里來。
(二) 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關系來看,更加突出的是教師的作用,學生主體作用不明顯,這樣往往容易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轉變角色,變主講為主導 。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 。教師只有真正認識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xiàn),只有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教學活動關系,才能把課堂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
在教學內容方面,要突破競技運動結構的約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只有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才可能使學生成為自身素質發(fā)展的主人,才能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