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與教師一起去探究知識,一直是我們許多一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那么教師如何在教學中適時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最好的方法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教學內(nèi)容、方法和難易的程度。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態(tài)度。我從事多年的地理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巧設引言,誘發(fā)興趣
引言,顧名思義即是一節(jié)課的導語,它雖不是課的正文,但卻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新課學習的興趣。處理得好,即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視。
二、妙用懸念,激發(fā)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fā)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游思,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用古詩文,感召興趣
把古詩名句中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講解,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chuàng)設聽課之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基礎,如講氣候時用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前兩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從詩中第一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可以看出,北方冬季風來得早且來得急,北方冬季長夏季短。八月(陽歷9月份)北方就處于冬季風的控制之下,所以雨季也很快結束,雨帶被冬季風推到南方?!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顯然是一次快行冷鋒過境形成的天氣特征。
四、常用幽默比喻,助長興趣
課文中常有一些比較重要但又抽象的內(nèi)容,教師若適當引用一些與教材有緊密關系的,學生愛聽的,且真實的、生動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深化學生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情趣。
1.巧用流行詞,與學生縮短距離,如講到日本海外建廠時,給學生分析原因:“日本工廠有轉嫁污染的、有利用當?shù)亓畠r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還有利用當?shù)貜V闊消費市場的,其中在美國建廠主要是為了利用當?shù)貜V闊消費市場,因為美國和日本一樣是發(fā)達國家”。
2.借用語音相近的字詞,構成特別的語義,從而產(chǎn)生幽默效果。如:我國居世界首位的礦產(chǎn)鎢、銻、 稀土、鋅、鈦、釩,可記為(“吾弟吸毒心太煩”)。
3.違拗語言規(guī)律和社會習慣,使原先凝結的一種規(guī)范認識和目前話語事實發(fā)生矛盾沖突,便會產(chǎn)生幽默效果。如:用變形的諺語來形容黃河(地上河—水往高處流,人往低處走);故意誤用成語—“大氣層厚度2000—3000千米,地球直徑12740千米。學了這個知識點,我們就知道‘天高地厚’了?!?/p>
4.巧用比喻、擬人、借代、雙關、反語等修辭手法,常會創(chuàng)造出幽默意境。如:講恒星運動時,筆者這樣講述:“最早發(fā)現(xiàn)恒星運動的是我國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這個和尚除了念經(jīng)外,還有一項‘業(yè)余愛好’,那就是觀察天象。其實恒星運動的速度很快,牛郎26km/s,織女14km/s,牛郎跑得快,大概是因為男性的緣故吧。1200年后明目皓齒的織女將靠近北極成為北極星,牛郎織女分道揚鑣。也許有些同學會感到惋惜,其實他們并不般配,織女是一顆耀眼的明星,亮度是牛郎的六倍,體重是牛郎的三倍!”這段話把現(xiàn)代用語“業(yè)余愛好”借用到古人身上,新穎別致;把織女描繪成“明目皓齒”,比喻為耀眼的明顯,形象科學;而“牛郎跑得快”是擬人手法的巧妙運用。
5.講富士山這一活火山時把富士山近期有噴發(fā)跡象說成“富士山近期很想噴發(fā)”,“很想”一詞用在此處令人忍俊不禁,妙趣橫生。
教學幽默不僅可以用在講授教學內(nèi)容時,也可以用在組織教學時。如在學生上課遲到、講話、打瞌睡時,教學幽默可以助教師一臂之力。在講到美國城市時,看到一位同學在打瞌睡便目視著該同學風趣地說:有一位同學已夢到華盛頓了,請他談一下具體感受。全班嘩然。這樣在輕松友善的氣氛中,教育了學生也調整了課堂秩序。教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傊诮虒W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
五、利用漫畫,啟迪興趣
教學中結合講授內(nèi)容,選用適當?shù)牡乩砺嬜鬏o助,既生動形象、寓意深刻,豐富課堂活動,易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
六、引用歌謠諺語,升華興趣
地理教學中恰當引用民謠、諺語進行教學,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并且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在講水循環(huán)的下滲被改變而加劇城市內(nèi)澇時,引用了南方歌謠:“落雨大,水浸街……”還有諺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如天文諺語:北斗:“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氣象氣候諺語:“早穿皮襖午穿紗”的歌謠講解我國西北地區(qū)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天上鯉魚斑,明日曬谷不用翻”;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薄包S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p>
農(nóng)業(yè)諺語:“棗發(fā)芽,種棉花”;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交通諺語:“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諺語,可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只有潛移默化地把它運用到教學中去,時間一長,學生們覺得地理課堂是:一個快樂的、一個充滿想象力的、一個奇思妙想的、一個妙趣橫生的、一個同學們都向往的精神樂園。因為在上地理課時感到輕松愉快,既能學到知識,又是一種享受,從而形成愛學地理的良好學習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