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zhuǎn)變觀念重視“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多處強調(diào)了“閱讀”和“積累”,并明確規(guī)定了各年級課外閱讀的量。的確,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構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
二、激發(fā)興趣“我”要“讀”
興趣是需求的內(nèi)驅(qū)力,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我們的孩子缺乏閱讀的興趣和習慣,需要我們教師用藝術去點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渴望,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一)樹立榜樣激發(fā)興趣
老師向?qū)W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從小熱愛讀書,從書籍中汲取知識。學校組織“閱讀之星”的評比,在班級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借助故事激趣
故事人人愛聽,尤其是小學生,當教師(或?qū)W生)講完故事以后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推薦課外書,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三)利用閱讀期待激趣
教師選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聲有色地向?qū)W生朗讀,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閱讀期待適時向?qū)W生推薦讀物,讓學生自己從課外讀物中去欣賞,去品味,去歷經(jīng)做讀書人。(四)成果展示。在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評比讀書筆記和手抄報等形式定期向?qū)W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穩(wěn)定并進一步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學校和家庭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經(jīng)常性地“讀”。
(一)保證讀物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作為家長,要定期為學生購買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作為學校,要開放圖書館。
(二)保證時間
“君子不可一日無書。”首先,我們要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其次,要求教師取消機械重復的作業(yè),把課外閱讀作為回家作業(yè),并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異,規(guī)定閱讀的量和要求。
(三)推薦讀物
居里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zhì),使人高尚?!苯逃龑W生讀好書,才能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推薦合適的讀物,告訴學生哪些書是好書,可以讀;哪些書不能讀,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一種鑒別的能力,自主地按需選擇閱讀內(nèi)容。
一是平時多推薦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書籍,作為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二是分年級推薦優(yōu)秀古詩文和名家名著。三是在語文課上,不時地向?qū)W生推薦一些班級圖書角里的好書。四是改善閱讀環(huán)境
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不光是語文老師的事,而應由整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環(huán)境。作為老師,我們時時啟發(fā)、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并利用教室布置張貼有關閱讀的標語、格言,開辟“讀寫園地”;作為學校,我們努力地開放圖書室、閱覽室,讓學生有一個靜心讀書的好去處。在家庭中,我們要求學生讀書有一張專用的小桌子,那是最起碼的。教育家長,要懂得孩子看書時應輕聲勿打擾,讓學生靜心地讀,美美地讀。
四、介紹方法引導“讀”
學生往往在如何“讀”的問題上,并不都很明確。有的只憑興趣;有的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閱讀教學課,向他們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一是選讀法,即根據(jù)自己在課內(nèi)學習或?qū)懽魃系哪撤N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瀏覽法,即對所讀的書報,不是逐字逐句地讀下去,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
三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閱讀。
五、開展活動強化“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鼓勵,不斷地指導,絕不能虎頭蛇尾。為了把班上已逐步形成的課外閱讀風氣發(fā)揚下去,我們經(jīng)常圍繞課外閱讀開展一些為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并把這些活動與閱讀教學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
(一)開展讀書會
利用班隊課或語文校本課每周舉行一次“故事會”,讓學生把自己從課外讀物中看來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娓娓動聽地講述出來,或者以分角色化裝表演的方式講故事,使活動趣味無窮。
(二)開展課外閱讀競賽活動
速讀賽,即選用同一篇文章,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nèi)進行閱讀,看誰能說準文章的主要人物、線索及主要內(nèi)容。朗誦賽,主要是對所選的詩歌、散文做出表情朗誦,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讀書知識競賽,即設計若干讀寫方面的有關基礎知識題,讓學生競答或書面回答。
六、落實檢查,深化“讀”
只有通過檢查,不斷地改進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一是家?;印W生的課外閱讀在家中進行較多,一定要爭取家長配合,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
二是建立讀書報告制度。每天抽10分鐘,安排一個同學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
三是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讓老師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nèi)容、種類、數(shù)量,并指出筆記的優(yōu)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由于營造了濃濃的讀書氛圍,孩子們把讀書當成了一件幸福的事。課余,總能看到他們津津有味讀書的樣子。有的家長反映,部分學生晚上睡覺前,總不肯放下手中的書籍,要父母再三勸說才肯休息,即便睡了,也是抱著書本進入夢鄉(xiāng)。學生讀書的勁頭不斷提高,讀書逐步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種需要、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