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教師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在新課標下,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互動過程。
新課標理念下,努力轉變教師觀念,更新教師角色定位,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更高目標,勢在必行。因此,為了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必須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引導教師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
一、教師應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
合作學習包含了與學習相關的各方之間的合作、交流與互動,強調必須通過有效的合作和互動來獲取知識。學生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要想真正讓合作學習落到實處,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小組活動的效率才會提高,學習的目的才會達到。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要做細致的組織工作;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合作學習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的主體作用,也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當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
二、教師應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教師往往也是一名參與者。教師不光要組織合作學習,為學習者的合作學習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合作學習情境,而且要作為學習者中的一員,共同探討、研究面臨的問題。教師的參與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教師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認真傾聽學生的討論情況,每位同學的參與情況,適時的從方法和措施上指導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度,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教師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
信息時代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好的平臺,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往往會顯得束手無策,或被錯誤的信息引入歧途,或在信息的海洋里面產(chǎn)生迷航現(xiàn)象。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養(yǎng),轉變教育角色,指導學生掌握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能力的指導者。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要注意“適當”和“適時”。因為學生只有在遇到自己和同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才會急于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習時,如果教師的指導性幫助提供得過早,就會對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產(chǎn)生抑制,因此,教師要注意在適當?shù)臅r機提供幫助。
作為“指導者”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進經(jīng)驗,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
四、教師應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合作者
在開展小組討論時,教師要以一個普通學生的身份置身其中,真正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獲取學生討論的信息,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充分的準備;當開展小組討論出現(xiàn)不當?shù)膯栴}時,教師應及時糾正引導并加強課堂討論管理,維護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環(huán)境;當合作學習結束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根據(jù)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有效指導。教師要下功夫了解每位學生,要盡可能為所有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表現(xiàn)能力,獲得成功的機會;教師要將學習任務分割到每位學生,保證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都有參與合作交流的機會,避免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參與不平衡現(xiàn)象。此外,合作學習中教師應以合作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于課堂教學, “低下身”和學生交流,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邊互動,提高課堂交流效率。
作為“合作者”,教師在課堂上要與學生建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氣氛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適時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才可以充分發(fā)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師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
新課改的理念,把教師定位于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不再是“主導者”。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老師知識傳授的作用,學生缺少主動性,過多依賴性,從而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喪失。新課改的理念就是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新課改下,教師所起的主導作用,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促進者”的角色,教師與學生都是平等者,因為有“促進”的作用,充其量是平等中的“首席”,是促進者。
在新課標下,要求教師的作用不再僅僅局限于將一套很好的知識體系清楚地講解或呈現(xiàn)給學生,更主要的在于判斷學生的需要,給學生以一定的宏觀引導和幫助,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成為各種知識的高效學習者。
六、教師應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評價者
正確的評價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常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采用考試、作業(yè)和課堂測驗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確定教師的教學效果。所以有“學生的考分,老師的命根”之說。毫無疑問,這種評價方法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新課標提倡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這也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等因素。作為學生學習的評價者,教師要掌握新的評價觀念、方式方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目標和評價標準也應發(fā)生相應的變化。特別是在合作學習中如何評價每個學習者的成績都是教師們需要努力去探索和研究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數(shù)學課程的教學已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轉變自身的角色,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每個學生學習到有價值的數(shù)學,使課改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