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艾麗斯·沃克在其作品《紫顏色》中描述種族歧視和壓迫的同時,還通過描寫莎格和西麗之間的超友情之愛,讓西麗走出狹隘的生活空間,走向女性的獨立自主,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這種既不同于異性之間的愛,又超越友情之愛,成為欣賞這部作品的獨特視角,很值得深入探討。
關(guān)鍵詞:《紫顏色》 女性 超友情之愛
艾麗斯·沃克是一個具有民主意識的黑人女性作家,對于社會有著非常激進的看法,使得她的目光和見解迥異于別人。沃克出生在美國南部,這里的相對貧困和長期的蓄奴制,使作為黑人女性作家的沃克對于南方黑人女性所遭受的痛苦十分了解,因此,她把爭取黑人女性的平等和獨立作為她終生奮斗的目標。在代表作《紫顏色》里,沃克塑造了一個個鮮明的女性形象。針對黑人女性真正的獨立和自由,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認為女性只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才能獲得真正的獨立;同時指出女同胞們應(yīng)該團結(jié)起來,互相幫助才能打破男人所營造的牢籠。她認為在男女之愛還存在一種超越友情的女性之愛,這種愛讓主人公西麗能夠在男權(quán)社會上追求自由平等。
女人需要得到真正的肯定,才能夠煥發(fā)出自己的魅力。西麗生活在以男人為尊的世界里,從小就沒有過上一天舒心的日子:被繼父強奸,懷孕,母親被氣死。西麗心中有苦卻無法去訴說,因為她以為強奸自己的是親生父親,母親的敏感多病讓她選擇默默地忍受著命運強加給她的痛苦。但是選擇忍耐的西麗并沒有換來任何的同情,而是更加殘忍的對待,她生下來的兩個孩子也被自己的繼父相繼送人,造成她們母子分離。隨后她就被迫嫁給已經(jīng)有好幾個孩子的某某先生,某某先生也因為娶不到她的妹妹耐蒂之后才無可奈何選擇娶她,僅僅是因為她看起來老實,好欺負,最重要的是她吃苦耐勞,沒有任何的怨言,也可以隨意打罵。西麗受自認為命運本該如此,毫無怨言地忍受著沒有人格和尊嚴的生活。
西麗和某某先生結(jié)婚了,西麗的新媽媽給了西麗一張從某某先生錢包里掉落在地的其情人照片,這是西麗第一次見到莎格,在她的眼里莎格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一個時尚的女人。“現(xiàn)在我一做夢就夢見莎格·艾弗里。她穿得講究極了,飛快地轉(zhuǎn)動著身子哈哈大笑。”{1}從這個時候開始,非常缺愛的西麗喜歡上了莎格。莎格回到鎮(zhèn)子里唱歌,西麗的丈夫某某先生整天去聽莎格唱歌,很明顯某某先生是愛著莎格,但這一切并沒有影響西麗,對于西麗來說莎格的到來才是最開心的。她想和所有的人都談?wù)勆?,“上帝啊,我真想去,不是去跳舞,不是去喝酒,不是去打牌,也不是去聽莎格·艾弗里的歌,我只要能親眼看看她就謝天謝地了”。她關(guān)心著莎格的一切事情,希望知道她的一切想法,希望成為她的朋友。上天給了西麗這樣的一個機會,莎格病倒了,小鎮(zhèn)里沒有一個人愿意把這個蜜蜂王后接到他們家里去休養(yǎng)。但是某某先生把莎格接到自己家里休息,讓西麗負責照顧莎格的日常起居,善良的西麗有了與莎格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莎格在西麗的精心照顧下恢復(fù)了健康,同時也和莎格建立了友誼,在西麗的人生里從此有了莎格的影響和蹤影。
西麗喜歡莎格,同時也為自己并不為莎格喜歡而傷心,當莎格在唱歌的時候某某先生喜歡看莎格,西麗也喜歡看莎格,她為莎格只喜歡看某某先生而傷心;由于西麗對于莎格的細心照顧,莎格以她的名字為標題寫了一首歌,從而得到了莎格真正的友誼。她們之間的感情發(fā)生微妙的變化,超出了正常的友情。本來病好的莎格要離開,但是當她得知西麗在她離開之后會被某某先生打,便決定“我不走了,她說,等到艾伯特肯定不想再打你的時候我再走”。莎格引導西麗樹立新的世界觀,還教會了西麗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真正感情,思考自己的人生。
莎格離開很快又回來了,她在與西麗的交往中,也得到了真正的友誼,也發(fā)現(xiàn)了西麗身上獨特的愛。回來后的莎格和西麗的感情更好,她們在同一張床上睡覺,分享著彼此內(nèi)心的秘密。西麗把以前和上帝傾訴的事情,自己不愿意提起的往事,都和莎格說了,莎格也聊了自己和某某先生的往事,兩個女性互相交心,真正成為一對好朋友。西麗感覺到跟莎格睡覺“像進了天堂一樣,這跟和某某先生睡覺完全不一樣”。她愛莎格,這是一種不同于男人和女人的愛,莎格幫助西麗找到了被某某先生藏起來的信件。這一次的西麗徹底對某某先生失望了,甚至是憎恨他,想殺了他,因為他一直把自己最重要的妹妹的信件藏了起來,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在莎格的幫助下完成的,最后發(fā)展到西麗厭惡和某某先生睡在一起,而愿意和莎格睡在一起。“莎格和我。我們倆像親姐妹一樣睡一個被窩里。我非常想跟她親熱,非常想好好看她一番……”“我真喜歡摟摟抱抱,她說,兩人依偎在一起,我現(xiàn)在什么別的都不需要?!蔽鼷惡蜕竦母星樵谏A,西麗在莎格的身上找到了自己追尋已久的自我。她和自己的丈夫某某先生并沒有愛情,莎格讓她真正了解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莎格在作者的筆下就是一個獨立女性的寫照。莎格是作家傾注很深感情的人物,莎格就是女性自己,西麗喜歡莎格那就是喜歡自己,女人的本性,就像莎格教會了西麗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自己的本質(zhì),如果連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話,也更無法談獨立了。
“從《紫色》中可以看出,黑人婦女內(nèi)部的姐妹情誼幾乎涉及到每一個黑人女性,她們之間的信任、互助和友愛超出了種種傳統(tǒng)的障礙?!眥2}黑人女性在種族歧視和男權(quán)主義的社會里得不到絲毫的安慰,很容易從身邊的女性身上尋找安慰。西麗在莎格身上尋找到了一份感情,這份友情也是任何男人無法代替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的,比起男人的感情更加彌足珍貴。
西麗一步步在成長,學會欣賞自己的美,學會思考,勇于面對自己過去不敢面對的事情。西麗不愿意和某某先生繼續(xù)那種沒有感情的男女關(guān)系,和某某先生徹底分居。在莎格的幫助下,西麗走出家庭,和莎格一起生活。同時在莎格的幫助下西麗開始用自己的手藝養(yǎng)活自己,她做的褲子證明了她并不是一事無成的,褲子越做越好,生意越做越成功,最后她成立了大眾褲子有限公司。她不再是男人的附屬,她有了自己的事業(yè),終于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但是西麗對于莎格的感情是矛盾的,莎格教會了她生活,認識了自己。她也把自己的感情放在莎格身上,這既是友誼,又是愛。應(yīng)該說她們兩個人是相互吸引。離開了某某先生的西麗開始依戀上莎格,但是莎格并不滿是于此,她還沒有明白她們之間友誼的彌足珍貴。西麗代表的是安定,莎格代表的是欲望。它們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兩種本性。
莎格很快又愛上了一個十九歲的男孩,雖然莎格不愿意傷害西麗,但是男人對于莎格來說和西麗完全不一樣:“我知道你對男人的看法??晌覜]有你那種看法。我絕不會傻得拿他們當真,她說,不過和有些男人在一起可以很開心?!鄙袷且粋€敢愛敢恨的人,對于男人她不愛也不厭惡。而西麗的經(jīng)歷讓她對男人有了恐懼感,她不想接受任何男人。她把自己的情感放在還不真正了解她們之間感情的莎格身上,終究會受傷的。雖然莎格答應(yīng)她,“只要六個月,讓我最后放縱一次。我得過過癮,西麗。我是一個軟弱的女人,受不了這種利誘。不過,你要給我六個月的話,西麗,我一定使我們倆的生活還跟以前一樣”,但西麗在這場友情里面還是受到了傷害,再一次被拋棄,這一次也僅僅是因為她不是男人。但是西麗不再感到絕望和無措,她總是站在鏡子旁欣賞自己,尋找莎格愛自己的理由,她敢于正視自己的身體,認為自己的身體雖然和別的女人的身體沒有什么兩樣,卻認為她的心很年輕,充滿朝氣,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的,她相信莎格還是愛著自己的。
莎格改變了西麗的思想,沒有別人的生活也能夠活得很好。自信的西麗反而和某某先生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個人都愛著莎格,在一起經(jīng)常談?wù)撝?,某某先生的生活也被莎格影響著:“西麗,我心滿意足,我第一次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在世界上。我覺得我有了新的生活?!眱蓚€人心平氣和地坐在一起談?wù)撝松蜕?,莎格的精神影響著他們。“我們兩個人坐著喝冷飲,談?wù)摦斈旰蜕裨谝黄鸬娜兆?,我們談她生病來我們家住的情形,她從前常唱的,不太正?jīng)的小調(diào)。”當放下男權(quán)思想之后,某某先生也真正開始正視自己,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西麗的寬容和愛也感動了某某先生,讓他們兩個人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愛著莎格和莎格愛過或者曾經(jīng)愛過的人。他們共同分享莎格帶了的驚喜和改變。
對莎格的愛讓西麗的思想完全變了,她承認自己愛著莎格,為了莎格不斷地改變自己。她讓以前不愛自己的人,改變了對她的看法?!爸挥信俗杂闪耍腥瞬趴赡芏盟麄兤鋵嵅⒉粨碛信?,才可能跟女人建立真正的友誼。”某某先生也喜歡上了西麗,向她求婚,讓她嫁給她,這一次婚姻不僅僅是肉體的結(jié)合,而且還心心相通。西麗拒絕了,她還是不喜歡男人,只喜歡和某某先生做朋友而已,畢竟改變后的某某先生為眾人所喜愛著,和改變后的他做朋友非常不錯。西麗積極快樂地生活著,積極地思考人生,她開始思考人為什么要活著這個世界上?!拔疫€發(fā)現(xiàn),要是你光問為什么自己是黑人,是男人,是女人,是棵樹,而不先問問為什么你活在人世的話,這種問題就一點意思也沒有了?!被钤谑澜缟献钪匾倪€是生活,而不是愛情、男人和女人等問題。當莎格和男友分手要回來了,西麗已經(jīng)沒有了以前那種激動的情感。“她如果來的話,我很高興。她如果不來的話,我也心滿意足。”這個時候的西麗已經(jīng)學會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了,能夠正確地面對自己的感情。愛莎格,是因為莎格是她成長起來的老師,愛莎格更多的是因為莎格懂得如何報答愛她的那些人,但那并不是她的全部。
正如美國黑人學者貝納德·貝爾指出的那樣:“同性戀是西麗走向自我、走向姐妹情誼和人類情誼的通道。”{3}完全獨立的西麗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精彩,莎格在外面走了一圈最終也回到西麗的身邊。與其說是莎格在改變西麗,不如說西麗也在吸引著莎格,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統(tǒng)一。這個時候妹妹耐蒂也帶著她的丈夫,和西麗的女兒、兒子一起回來了。西麗
終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妹妹回來了,自己的孩子也回來了。和莎格、某某先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家人。莎格也決定不再出去賣唱,留在西麗的身邊,可以說是西麗身上所謂的“愛”感染了大家,大家都愿意圍繞在她的身邊。這種超友情的愛,讓西麗收獲了愛,收獲了親情和友情,獲得了幸福。在男權(quán)壓迫下的黑人女性,她們之間的真摯的友情成為她們尋求自由平等、獨立自我的堅強后盾。
{1} [美]艾麗斯·沃克:《紫顏色》,陶潔譯,譯林出版社2008年版。(文中有關(guān)該小說引文均出自此書,不再另注)
{2} 呂紅蘭:《“紫色姐妹花”——解讀〈紫色〉中的姐妹情誼》,《名作欣賞》(下旬)2011年第10期。
③ Bernard W.Bel. The Afro-American Novel and Its Tradition. 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8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編
號:SK13LX420)
作 者:甘 麗,碩士,賀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
外國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