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欣賞《阿細跳月》
[教學目標]
1、感受樂曲五拍子的曲風,并能用聲勢動作參與表現。
2、熟悉并熟練視唱主題旋律,能聽辨出樂曲基本結構。
3、了解相關的民俗文化,學習并掌握“跳月”的基本舞步,參與集體舞表演。
[教學設計意圖]
《阿細跳月》是云南彝族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整節(jié)課的設計中,既要突出集體舞的特點,更要體現民族特色。這節(jié)課意圖通過聲勢、律動引導學生關注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等特點。主要從三個部分來進行教學:第一個部分著重讓學生感受四五拍的節(jié)奏特點,第二個部分主要進行樂曲的聽賞,第三部分是集體舞教學。
5/4拍的學習部分首先從模仿動作的小游戲進入,目的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了引導學生感受五拍子音樂,筆者設計了聲勢節(jié)奏小游戲導入,并循序漸進地參與到音樂當中,使學生先掌握四五拍的節(jié)奏再進入舞蹈基本動作的學習。
音樂聽賞的學習部分主要從兩個角度——樂曲結構來引導學生感受音樂。樂曲結構的聽賞將聽覺與游戲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既能專心聽音樂,又能在游戲中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并了解樂曲主題重復的次數。
集體舞蹈學習部分,其實是第一部分的鞏固與加深。用民俗故事導入舞步的學習,增添學習的氛圍與興趣。同時在基本步伐的基礎上加入隊形的變化,將簡單的舞步變得更加有趣,讓學生更能感受到集體舞的樂趣。
[教學設計亮點]
運用奧爾夫教學理念——聲勢、律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了解音樂的基本要素。
[教學重點]
聽賞《阿細跳月》,學習“跳月”基本舞步。
[教學難點]
五拍子舞步的學習以及集體舞的參與表現。
[教學過程]
一、隊列游戲
1、學習四個變化隊形:
男生走到女生左邊;男生退回原位;
女生退到男生旁邊;男生退到女生旁邊。
再依學生情況確定是否增加隊形變換難度。
2、在音樂中聽老師指令變化隊形。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有兩個,第一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融洽師生之間的關系。第二是為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集體舞隊形變化作好鋪墊。
二、節(jié)奏游戲
1、聲勢模仿——學生模仿教師的聲勢動作。
基本節(jié)奏:××|
2、聲勢節(jié)奏對話
師:×××| 生:××|
請拍手 (拍手)
請拍肩 (拍肩)
3、教師與學生節(jié)奏互動(老師拍哪里學生拍哪里,注意教師是3拍,學生是2拍);教師走到學生當中即興與學生一起進行節(jié)奏對話游戲;在《阿細跳月》的音樂中完成5/4拍的節(jié)奏互動游戲。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四五拍的分解與整體感受,讓孩子在聲勢動作中了解《阿細跳月》中四五拍的基本律動。此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最開始的動作模仿是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關注教師的聲勢動作的變化。
三、學習跳月舞步
1、動作表現五拍子,即走三步拍兩下手。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老師會把五拍藏哪些動作里?
(三拍在腳上,二拍在手上)
2、跳月基本舞步學習。
師:如果你找到了,就跟著老師一起跳一跳吧!
3、隨《阿細跳月》音樂用跳月舞步參與表演。
設計意圖:奧爾夫教學理念告訴我們,教孩子學音樂不僅是聽的參與,而是要調動全身所有的感觀來參與音樂。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滲透了彝族舞蹈中的基本舞步讓孩子在學習舞步中進一步感受四五拍子的動律,同時也是為接下來的集體舞做好鋪墊。
四、欣賞《阿細跳月》
1、熟悉樂曲主題。
第一步:教師演唱音樂主題,學生找旋律中重復的地方;
第二步:教師演唱音樂主題,學生找到音樂旋律中的主音;
第三步:出示樂曲主題并視唱。
2、整體聆聽樂曲。設問:這個音樂主題在樂曲中一共出現了多少次?
3、再次整體聆聽樂曲。教師依次與學生對拍四五節(jié)拍,隨樂參與表現,音樂主題每重復一次換一個學生對拍。
4、主奏樂器賞析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接觸到了一些中國的民族樂器,比如有吹奏類樂器竹笛、簫等,彈撥類樂器琵琶、阮等,打擊類樂器鼓、镲等……在剛才這段樂器中你們聽到了哪些樂器呢?——聽到的樂器還可以模仿樂器的演奏的動作。
5、小結
樂曲聽完了,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速度是什么?——快速
樂曲的情緒呢?——歡快
你們能想象一下樂曲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情境嗎?——舞蹈……
6、主題旋律填詞演唱
(1)歌曲導入
師:樂曲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情境?
師:有誰知道老師剛才唱的是哪個民族的歌嗎?
生:……
師:這是一個非常熱情、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是云南彝族阿細人。
(2)聽記歌詞
師:剛才老師所唱的歌曲是什么內容?
(3)跟琴練唱。
(4)學生唱歌,老師伴舞。
彝族的阿細人白天忙于農活,晚上就喜歡聚在一起,在月亮下歡歌起舞,我們剛才唱的這段旋律就叫《阿細跳月》。
五、活動參與
師:云南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通常男女圍坐在一起,男人彈著大三弦、吹著竹笛,女人合著五拍子的音樂與男人們對舞?;疚璨骄褪侨郊觾纱闻氖只蚴堑拍_。后來,中國民族音樂家彭修文曾根據該舞蹈的音樂,寫了今天我們聽到的民族管弦樂曲《阿細跳月》。
小結:任何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音樂、舞蹈也同樣如此,感謝大家陪我一起感受了一支非常熱情的集體舞—《阿細跳月》,也希望同學們能夠用心觀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