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完美的鋼琴演奏曲是需要心理素質良好的演奏者去詮釋的,鋼琴演奏心理是考驗一位優(yōu)秀的演奏者演奏能力的重要準則,同時也是演奏者在平日鋼琴技術訓練過程和鋼琴演奏技術訓練過程中的反映。鋼琴的訓練已經(jīng)不只是單純的技術訓練,更是演奏者心理的訓練。然而在鋼琴教學的起始階段,人們只重視了鋼琴演奏技術的訓練,卻忽視了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鋼琴演奏的心理因素。由于忽視心理因素造成的演奏失誤,已經(jīng)引起大家的共識,所以鋼琴教學過程中,除了應注重學生的表演技巧,更加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控。在基礎訓練扎實的同時,也極大的避免了學生在訓練時手指靈巧自如,動作舒展,一旦到了比賽、考試或者表演舞臺就手足無措,手忙腳亂的混亂演奏,嚴重影響了演奏效果。鋼琴不像美術,可以通過反復的構思琢磨來展現(xiàn)其藝術作品,而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樂音訓練,在短時間內匯報訓練結果的一項藝術活動,并且在短時間里需要展現(xiàn)音樂的音響、音色、曲調,體現(xiàn)出作曲者的情感和精神等,因此,對演奏者短時間的表現(xiàn)能力就有著一定的要求,緩解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長期訓練演奏者的自信心,學習音樂的興趣,另一方面,訓練對樂譜的記憶力以及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都是鋼琴演奏者緩解心理壓力訓練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從鋼琴的歷史、鋼琴演奏方法的關系來看,它們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他們的每一步發(fā)展都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鋼琴演奏是一門表演藝術,它不僅是音調和節(jié)奏的組合,更重要的是它蘊藏著作曲家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內涵,需要演奏者通過鋼琴,用音樂的語言來表現(xiàn)樂曲的思想感情和音樂形象。我們演奏一首鋼琴曲,不單單只為表現(xiàn)出音符,更重要的是將一首鋼琴曲有靈魂的演繹出來,有意蘊,有意境,使聽眾感動。節(jié)奏感的把握、力度的控制能力、清晰的分句、不同的觸鍵方式、踏板的運用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尤其是節(jié)奏是音樂中很重要的因素,它就像跳動的脈搏一樣,如果沒有了節(jié)奏,音樂也就失去了生命。鋼琴在演奏中,曲調不僅僅是譜曲的演繹,更是把音樂作品思想更加完美地表達,散發(fā)出更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但是這些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上,可以說要想演奏一首完美的鋼琴曲,正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不可或缺的。
一、鋼琴演奏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心理現(xiàn)象
1、環(huán)境導致的壓力
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由于登臺表演的場地和平日訓練的環(huán)境有所不同,演奏者如果不能迅速適應這種差異,就會導致心里緊張,進而使得演奏過程受到影響。例如,一些初學鋼琴的人或者心理素質相對薄弱的演奏者,在初次登上有許多觀眾的舞名時,就會使得演奏水準大受影響,或許一個音節(jié)的失誤在心理上造成影響就會連鎖反應的影響后面的演奏。所以,環(huán)境的生疏感和壓迫感就會導致鋼琴演奏過程中的不良心理,環(huán)境的變化就成為了鋼琴演奏過程中的一種障礙。
2、技巧導致的壓力
鋼琴演奏的熟練程度其實就是平日演奏技巧的反應,除了擁有堅實的演奏水平還需要兼具演奏技巧,來規(guī)避一些演奏上的瑕疵和意外。平時訓練扎實、樂感較好的演奏者,在演奏中就會顯得得心應手,就像是平時訓練一樣。但是,如果平時訓練不扎實,再加上應變能力不靈活的話,擁有再強大的心理素質也難以支撐演出。所以必不可少的演奏技巧訓練也是很重要的。
3、練習厭倦
成功就是簡單重復,一次又一次的訓練,當同一件事情重復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急躁、厭惡的情緒,當這種情緒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不想繼續(xù)訓練,這樣就會造成心情的浮躁,從而因為厭煩的情緒導致無法多次重復練習,基礎的演奏就會受到影響,訓練的不扎實就導致了日后演奏時的失誤。
二、解決鋼琴演奏過程中不良心理的對策
1、自我心理暗示
演奏者在演出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將平日練習成果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臨場不緊張,依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生在考級、考試當中,由于諸多原因造成的緊張,從而影響了演奏水平的正常發(fā)揮。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緊張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心理體驗,在心理上表現(xiàn)出記憶與反應遲鈍、注意力分散、思考能力與控制力降低,結果演奏技巧沒有完全發(fā)揮,音樂表演蒼白無力或出現(xiàn)演奏不完整的現(xiàn)象。因此只有適度的心理緊張和興奮,才是獲得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證。心理訓練和鋼琴學習需要同步進行,必要的積極地心理暗示可以有助于演奏的良好發(fā)揮。例如,在表演前對自己暗示自己沒問題,通過不斷地鼓舞自己的士氣讓自己不怯場,這樣可以緩解緊張的心理,從而達到一個比較滿意的演奏效果。
2、克服失敗的心理陰影
失敗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準備,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站起來。不能因為上一次的失利就一蹶不振,留下心理陰影。鋼琴演奏中的失誤也是一樣,為了克服演奏失敗對于以后演出經(jīng)歷的不良影響,需要進行充分的心理訓練。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努力做到短時間內準確完整的完成視奏任務。勤加訓練,使得學生對于一首琴譜在大腦里留下深刻印象,手放在琴鍵上就發(fā)生相應的條件反射,從而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從以前的失敗中走出來。
3、勤于練習。熟能生巧
鋼琴演奏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熟能生巧,即在腦海中已經(jīng)形成印象,在表演的時候就會放松心情,手指尖流露出流暢的節(jié)奏,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要針對自己的難點部分著重訓練,最后再進行整體訓練。筆者認為,在開始練習一首樂譜之前,必須認真了解譜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和作者相關作品的風格,將自己的音樂情感融入進去,做到勤與情的融合。
4、做好演奏前的準備工作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訓練,那么就要準備上臺表演了,在表演前的這段時間,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需要進行幾次模擬表演,熟悉舞臺表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按要求將曲目進行連續(xù)練習,不論對與錯都不要中斷,待全部奏完再作總結,找出問題的原因,在下一遍模擬演奏中加以修正。
鋼琴演奏是個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學生只有在學習鋼琴演奏技能的同時,重視心理訓練,才能演奏成功。在平時把每一次的訓練都當成一次演出,就會知道自己在真正演出的時候會欠缺什么,才能在真正演奏的時候順利彈奏出動人的鋼琴曲,這就是演出前較為持久和較為有效的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在真正演出的時候,可以將它當做是一次平常的訓練,告訴自己“這沒有什么,就是一次練習而已”,這樣也可以使演奏者放松精神,從而達到良好的演出效果。
三、避免產生不良心理壓力的訓練方法
1、頻率訓練法
當鋼琴演奏者對一首鋼琴演奏曲非常熟悉的時候,可以行云流水的將樂譜表現(xiàn)出來,做到胸有成竹,就會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忘譜,因為演奏不能只憑感覺,而應該把握音樂的規(guī)律,由樂句組成的旋律,和語言的語法一樣,在樂句中,哪個是名詞,哪個是形容詞,這個形容詞表現(xiàn)憂喪的時候怎么演奏;表現(xiàn)歡樂的時候怎么演奏;連接詞是連接前面還是連接后面等,對這類問題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充分的理解再去演奏,才能為每個音符賦予鮮活的生命,進而揭示其深刻的主題,才能夠把作曲者的意圖和自己的處理手法清楚地傳遞給聽眾,做到心中有譜,手下不慌。在平時的訓練中,加強訓練的頻率,多次熟悉樂譜,多次運用演奏中需要運用的技巧,而且在演奏練習中,把分句要領的性質和生活中的形象相關聯(lián),更能加深印象,增強記憶。
2、背景熟悉法
演奏一首鋼琴曲不單單要流暢的將音樂的譜曲表現(xiàn)出來,更重要的是將作曲家對這首曲子的情感傳遞給觀眾,讓觀眾通過演奏人員的演繹領會作者的涵義。在彈奏前就需要演奏者做好準備,充分了解作者的背景知識以及創(chuàng)作這首譜曲的意義,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將自己的情感設身處地放在作者的環(huán)境中去想象。比如彈奏格列恰尼諾夫的《離別》可以把一個如泣如訴的旋律樂句想象成在訴說著離別的哀愁,投入地去練琴,就不會覺得十分枯燥,更重要的是,由于給樂曲注入了情和意的成分,會使音色等藝術表現(xiàn)力更富有內涵和意境。因此,演奏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不但可以避免外界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以降低內心的緊張等不良因素造成的演奏失誤,更重要的是,使得觀眾感受到鋼琴演奏的魅力。
鋼琴演奏可以極大程度的放松人們的精神,舒緩人們的壓力。所以,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音樂的享受是對于一個演奏者最大的回饋,與此同時,更是對聽眾的饋贈。此刻,不能夠讓演奏者的心理因素成為主要負面的影響因素,即一首完美的鋼琴演奏曲的完成是需要一個積極良好的心理基礎做后盾。不僅讓聽眾感受到演奏者的自信和力量,還幫助一個演奏者順利準確的完成鋼琴曲的演奏,既獲得了美的享受,又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