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3)09-075-01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它具有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點。而習慣于學科教學的教師在它面前有些束手無策,由于指導教師對“課程”的認識不到位,導致了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應發(fā)揮的角色作用或過于強勢,或模糊弱化。那么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什么角色出現(xiàn)?又將起哪些作用呢?
一.教師是參謀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的非學科性課程。它要求活動的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們在活動的開始就要把活動的“策劃權”下放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眼光去關注那些自己所關心的人或事,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去研究那些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在活動的開題階段,就有一系列的“大動作”——“選擇研究課題”“設計活動研究方案”,這些看來似乎只能在大學的校園內(nèi)出現(xiàn)的活動形式,忽然間要出現(xiàn)在我們小學的校園內(nèi),要求小學生自主完成,也許許多老師都持有懷疑的態(tài)度:“小學生搞這樣的課題研究,行嗎?還不是老師越俎代庖的事!”是啊,以前我們的老師總是喜歡走在前面,牽著學生的手,小心翼翼地帶領學生向前。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從幕前策劃撤到幕后參謀,把學生推向前臺,教師只是遠遠地站在學生旁邊,時而舉起手中的火把,讓學生借著他的火光不斷地摸索。倡導學生對課題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教師只能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在一旁給學生當當“參謀”。學生選擇課題摸不著頭腦,“參謀”提示他們,從自己的身邊去尋找;學生把課題方案搞出來了,老師俯下身來聽聽學生的設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信任的基礎上,雖然活動不是自己親手“策劃”,但是從學生的“策劃”中,我們看到了學生的自信,看到了學生那被埋沒已久的潛能。
二.教師是伙伴
學生應成為綜合實踐活動中制定計劃和探索研究全過程的主人。這時教師可以伙伴的身份平等的參與。一方面使學生倍感親切,感到有動力、有熱情,自然地體驗到與教師一道探尋智慧的樂趣,感受到教師關心,塑造民主、合作、平等的交往關系。我教學的5年級教學班中有一位學生在參加實踐勞動后,在日記中寫下了這么一段話:“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參加社會實踐體驗,一直忙到太陽下山。說實在的,那可真累死人??煽吹嚼蠋熞恢眳⑴c我們的活動,我就不覺得累了”。另一方面也可積累教師教學的經(jīng)驗,提升指導水準,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深層次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長、思想狀況、社會背景,從而使師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活動交往者。但是教師在學生中決不是一般的伙伴,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可能會把個人的自由和選擇變成放縱,缺乏現(xiàn)實責任感,即“自我膨脹”;可能會被外界的力量所主宰,即“迷失自我”;還可能轉(zhuǎn)移興趣,偏離設定的研究方向……而這時,強調(diào)教師是伙伴因為要求教師在充分尊重理解他們的基礎上,引領他們在主題范圍內(nèi)深入思考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和現(xiàn)象,抓住學生的思想火花,輸送氧氣,讓它能燃燒起來,進而制定出適合他們年齡特點、富有個性的活動計劃,并進行探究和體驗。
三.教師是“主持人”
“主持人”的角色是我們大家都了解的,在活動過程中起到串聯(lián)的作用,但決不是活動的主體。他像《藝術人生》欄目里的朱軍,像《非常6+1》欄目里的李詠,與交流對象總是那么平等親切,決不“喧賓奪主”。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就需要像主持人一樣把展示、交流的機會留給學生,傾聽他們的認識和感悟,給予相應的認可。當然,也需要適時地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鼓勵他們獨立的見解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并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深入。當然,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還可以嘗試直接由學生擔任“主持人”,教師做嘉賓。在“走進水果王國”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到“巧手拼盤大賽”時,有一個“星級設計評比”的內(nèi)容,學生們表現(xiàn)出了極高的興奮度,個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躍躍欲試。在“星級設計評比”時,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現(xiàn),在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作品時給予肯定,并適時提問點撥,以完善深化他們的表達。結果,同學們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個比一個有特色。這次活動,無疑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四.教師是協(xié)調(diào)員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明顯的開放性,活動開發(fā)與實施的空間從課堂擴展到學校外部,擴展到家庭、大自然、大社會,所涉及的教育關系遠比學科課程要復雜,活動場所的選擇、活動安全的規(guī)劃、活動資源的保障等等。教師應能夠調(diào)控學習環(huán)境,選擇與相關學習相適應的學習環(huán)境,把環(huán)境中的人和物有機地組織起來,這些均需要教師協(xié)助學生處理好來自各方面的關系。這其中,當?shù)厣鐣?、自然方面擔任工作的外部人才在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諸如,學校與家長的關系,社會有關部門、機構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甚至學生之間的關系等,均需要教師妥善協(xié)調(diào),以便為學生開展實踐性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課程資源。這也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就是要求教師不斷增強人際關系能力,與當?shù)厝藗兘⒘己玫暮献麝P系,靈活運用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以及其它一些校外活動基地,并且得到有關工作人員或?qū)<覀兊睦斫夂蛶椭?。比如,我在組織學生了解學校的體育文化特色時,我就邀請校長接受我們學生的采訪。
總之,“教師既不能‘教’綜合實踐活動,也不能推卸指導的責任,放任學生,應把自己的有效指導、平等參與和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保ê蠋煼洞髮W的張傳燧教授語)教師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找準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參與和指導好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