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3)09-049-02
片段一:觀看高甲戲、討論交流感受
2012年10月,有機會聯(lián)系到廈門金連升高甲戲劇團的陳炳聰老師,在交流中我談到了想從學校的校本課題“閩南民間藝術研究”中分支子課題“閩南地方戲曲”的想法,得到了陳老師的支持,并建議我從觀看高甲戲表演入手,讓興趣感染學生學習的欲望,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一次舞蹈班的活動“觀看高甲戲表演《三千兩金》……
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高甲戲劇團的陳團長發(fā)來郵件,邀請我們觀看他們最新排練的高
甲戲《三千兩金》。同學們得知了這個消息,歡呼雀躍。
周夢汝說:“奶奶可喜歡看高甲戲了,我可以和奶奶一起分享嗎?”
蔣菁菁說:“我最喜歡花旦的衣服,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林巧說:“我最喜歡丑角的表演,表情好搞笑好可愛?!?/p>
周末我將整個節(jié)目《三千兩金》發(fā)在了群共享里面,期待著下次活動中聽到同學們的不同聲音。第二周,同學們來到舞蹈室,討論的全是看戲的感受。
陳晨欣說:“鄭元和太可憐了,進京趕考,錢財被騙,落得個人才兩空?!?/p>
吳銘宇說:“我最喜歡鄭元和,她唱得太好聽了,衣服也很漂亮?!?/p>
(同學們有的說鄭元和演得好,有的說喜歡說乞丐演得好,七嘴八舌地評論著自己喜歡的角色。)
萬瀾杰說:“怎么小丑的動作那么象小木偶?
龍文中說:我在臺下學小丑走路,但是走不好,太難了!
楊清清說:“干脆我們拜小丑老師為師,找他學好了。”
(同學們親身體驗到了看戲的樂趣。他們發(fā)現丑角的動作特別有趣,給他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們產生了想要請高甲戲劇團的老師來學校作客,了解丑角老師是怎么表演的愿望。但是怎么跟老師聯(lián)系呢?通過討論,他們決定派我做代表聯(lián)系劇團的老師。
活動反思:高甲戲是閩南地方戲劇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講究在唱、詞、道、白中深刻、細膩、準確地凸顯人物的內心情感,渲染劇情。在同學們的眼中,任何身邊的新鮮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結合校本課程“閩南民間藝術研究”,在探索活動的形式上,教師注重引導同學們通過打電話、寫信的形式與劇團取得聯(lián)系,大膽進行社會實踐,為自己爭取到參觀劇團表演、觀看排練、演出的機會……,并在活動模式上鼓勵他們提出問題,講解討論,從中交流收獲,在活動過程中將知識、經驗進行整合,使之內化,并在生活中得以發(fā)揮和運用。
片段二:接觸高甲戲、學習體驗角色
(林校長了解到舞蹈班同學們的想法,非常支持,并很快與陳團長進行了溝通,邀請他來學校與同學們見面。同學們興奮級了。在大家的提議下,我們采用“小問號”的方式,由同學們自由向老師提問,老師再一一解答。)
林家豪搶先說:“老師你們?yōu)槭裁聪矚g演丑角?你們的動作好可愛!”
劉玨說:“老師你們的動作有點象機器人?!?/p>
“不對不對,象木偶”王弛馬上補充說。
許君怡說:“你們的動作象我們在看漫畫的感覺,很好笑?!?/p>
陳團長說:在戲校學習的時候,老師根據個人的特點,為大家選擇了角色,以后就專門練習這種角色的表演。
陳團長還說:“高甲戲的丑角表演是很有特色,也是很有名氣的。因為丑角的表演吸收了木偶表演的特點,特別是泉州的提線木偶表演,所以表演起來有點象木偶?!?/p>
(陳團長還為同學們表演了幾個有特色的舞臺動作:木偶傀儡步、轉頭等,同學們高興地拍起了手,紛紛模仿起來……
活動反思:《綱要》運用全新的教育觀念和思維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同學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結合為主要渠道的教育體系,強調開放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終身教育等新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性。在活動中嘗試讓同學們走出校門,學會與“丑角”老師在一起交流,并通過觀看他們戲劇的夸張表演,進一步感受到高甲戲表演藝術的生動、有趣,活潑、獨具一格?;顒又谐浞煮w現了教師的課改意識: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他們的需要和行為上的困難,及時分析同學們感到困惑和一知半解的問題,積極支持他們探索的行動,推進主題進程。
片段三:表演高甲戲、展現自我的舞臺
2012年11月,我們學校接到了一個有關廈門電視臺“讀冊歌”比賽的任務,這也是廈門近幾年來開展比較成功的一項少兒節(jié)目,意在推動、傳承閩南本土文化。我們學校經過討論及跟陳團長進行溝通,決定將傳統(tǒng)戲曲《三千兩金》創(chuàng)編成學生的節(jié)目參賽,并改名《天生我才必有用》,擬定21名同學表演,男、女丑角各10名。并開始了近兩個月的艱苦排練。
1. 唱的部分:(利用一周時間逐句教唱)
師:會唱《三千兩金》嗎?你喜歡唱哪一段?是怎樣唱的?
陳文中說:“臭頭仔也會做皇帝”(邊說邊比自編滑稽動作)
施樂均說:“兄弟姐妹 走唉”很有氣氛,體現他們乞討中的以苦作樂,有人生哲理。
(學生邊聽音樂伴奏邊唱)
2.表演部分:這個節(jié)目難在邊歌邊舞,劇團的陳團長及駱老師帶領學生仿編男、女丑角的面部表情、動作,帶動他們表演。我主要負責復習、鞏固動作。但是表情一直是最難過的關口。
師: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最快的時間掌握男,女丑角的滑稽神態(tài)呢?
陳瑩瑩:老師,可以利用圖片,多媒體定格男,女丑角有趣,滑稽等神態(tài),動作讓我們欣賞)
施樂均:化妝臉譜、頭飾、服裝等方面也可以用圖片欣賞,有利于我們更好理解人物。
……
(在之后的近兩個月時間,我們利用欣賞圖片;利用名師范唱及個別學生范唱;利用每個唱段中對劇情的理解來表現人物變化;鼓勵學生大膽,活潑地表現劇中的人物情境)。我們反復談論的話題就是:
1)說說自己對這段劇情的理解,如何表現。
2)你喜歡什么丑角的哪個動作,哪個面部表情?你們能模仿一下嗎?
3)這段劇情我感覺***表演得最好,我們請她上來示范一下,我們跟著模仿。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專家指導及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瑞景小學的高甲戲《天生我才必有用》獲得了市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活動反思:高甲戲在全國及海外均富有盛名,尤其是丑角的表演,在廈門本地具有較深厚的群眾基礎。我們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他們對高甲戲很好奇,并通過觀看高甲戲曲名段《三千兩金》,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想唱、想學的欲望。利用本土優(yōu)秀教育資源--高甲戲丑角表演,側重采用美的體驗的教育方式,以學生的審美欣賞為切入口,通過說、學、逗、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丑角獨特的表演魅力,及戲曲本身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大膽表現,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同時,為舞蹈課程注入本土戲曲文化的內容,使音樂教育回歸文化生活土壤,從生活中獲取教育資源。與名師共歌舞,在舞臺展現風采,更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真實性,把活動推向高潮,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意猶未盡,產生對閩南地方戲曲的較為持久的興趣和向往,期盼下次活動會更精彩!
附高甲戲《天生我才必有用》簡介:
時間:5分鐘
劇情:書生鄭元和進京趕考,得識名妓李亞仙,倆人一見傾心。老鴇侍機將鄭元和身邊的盤纏三千兩銀騙光后將鄭趕出。鄭元和流落街頭與乞丐為伍,他悲憤交加,將自己的遭遇編成歌曲,與一群乞丐徒弟,冒著風雪沿街乞討,訴吟著自己的落魄。
特點:此折運用高甲戲的傀儡丑、破衫丑、女丑、拍胸舞融入角色?,使其更具閩南特色。主角(鄭元和)為女生反串小生的形象,展示在舞臺上,其瀟灑的身姿,細膩的情感表演,讓觀眾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