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7-059-01
師幼互動一直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面臨的實際而又復雜的問題。師幼互動是否有效建立直接影響孩子學習的興趣、個性品質的發(fā)展,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教育目標能否達到。怎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呢?
一、 注重與幼兒的情感互動,創(chuàng)造輕松互動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把愛看作是理解教育的奧秘,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鑰匙。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愛和被理解,讓他們有歸屬感。因為每個孩子具有不同的特質,所以他們所需要的情感溝通方式也是各不相同。作為教師必須以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多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與情感需求,并采取相應的方式去和他們進行溝通與交流。實踐中,我總結了一些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的方法,如:
1. 眼睛的交流與溝通。多看一眼,這種和孩子隨時隨地進行的簡單而真誠的目光交流會讓教師更加及時地掌握孩子的一些情況,孩子也會感覺到老師關愛的目光,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如果教師察覺到有異常,還可及早做進一步的溝通與輔導。
2. 帶“神秘”色彩的溝通。鼓勵幼兒將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講給老師聽,教師也可將自己的一些喜悅或苦惱講給小朋友聽。在溝通中,注意給幼兒表達、傾訴的機會,教師認真的傾聽并做出適當?shù)姆e極的反應,包括表示內心的接納和給予適當?shù)慕ㄗh、幫助。幼兒一些微小的進步、任何的鼓勵及行為習慣的矯正均可在親近而又神秘的氣氛下進行,掌握兒童的好奇心以及渴望被教師關愛的心理來和幼兒溝通會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效果。
3. 在游戲玩耍中溝通。在游戲和玩耍中,幼兒是最放松、最自然的。因此以同理心與幼兒相處,用童心理解世界,走進他們的生活,與他們打成一片、玩在一起,是很好的溝通方法。
4. 無聲的溝通。師幼溝通、互動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點點頭、摸摸頭、拍拍肩、豎起大拇指、握握手等動作以及一些師幼之間集體或私下約好、自創(chuàng)的手式、暗語都可以相互傳達特定的信息,都是最為方便而且最為有效的溝通方式,讓師幼之間形成默契的情感溝通。
二、抓住孩子的興趣點,有效進行互動學習
教師應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幫助、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即抓住興趣,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與幼兒共同合作學習;教師應追隨幼兒,依據(jù)自己對幼兒的細致觀察,從他們的反應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蘊含的學習價值,給予及時適當?shù)囊龑??!毒V要》中也提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當教師以幼兒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感興趣的項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行為時,這種以平等關系提供的支持最易與幼兒溝通,也最易被幼兒接納。在這其中,教師對待事物科學認真的態(tài)度,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品質。
三、適時引導幼兒,優(yōu)化師幼互動過程
即用適時機會,把幼兒的興趣點推向更高的層次。在師幼互動過程中教師充分了解幼兒外顯的以及內在的行為線索,明白幼兒行為的意義與理由,適時的引導幼兒,恰如其分的指導幫助幼兒,是優(yōu)化師幼互動過程,切實提高師幼互動質量核心之所在。例如:在《感受春天》的教育活動中,當幼兒只想到用眼睛觀察春天時,教師及時啟發(fā)幼兒“你除了能用眼睛觀察到春天外,還用什么辦法也能感受到春天”時,幼兒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許多,想到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嘴巴嘗,及時的幫助引導,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行為,是提高師幼互動質量,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fā)展的核心。
四、捕捉閃光點,提高師幼互動質量
瑞吉歐的教育者認為,對于兒童的正確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在與幼兒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幼兒,欣賞幼兒,努力地去讀懂幼兒這本書,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提高對幼兒行為的領悟能力,對自身行為的反省能力,對優(yōu)化師幼互動過程,促進幼兒主動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每一個幼兒都有被認可的欲望,當他千辛萬苦完成自己的活動后,如果教師對孩子的活動及其成果表現(xiàn)出驚奇、興趣、欣賞,甚至由衷的喜悅,那么就能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以某種方式還給他們,使他們有繼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讓幼兒在身心感到愉悅的同時,也有助于形成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進而使他們富有創(chuàng)造的勇氣和熱情。當你學會用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幼兒時,相信你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一個充滿童趣的美妙的童心世界,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師幼互動質量大大提高。
我理解的師幼互動應是包含著對幼兒的信任、彼此的欣賞、情感的共享和在幼兒需要幫助時給予適宜的指導。在這樣的互動中,幼兒才會獲得真正的發(fā)展,我們的教育才會具備源遠流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