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是教學改革和化學科目本身的需要。教師要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下作業(yè)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努力保持學習和思維的一致和連貫,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化學 高效課堂 課前預習 課堂教學 課后作業(y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03-01
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通過各種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而言就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有效突破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也是目前教學改革追求的共同目標。高中化學新課程具有突出過程與方法、注重思維的自主性與開放性、內容側重現代性和實用性、學習具有選擇性的特點,而且教師對教材處理也更具靈活性?;瘜W新課程內容的變化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且適合課堂改革的需要。打造高效課堂,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成為目前擺在高中教學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然而,高效課堂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概念,能否成功打造高效課堂,與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此,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注重課外學習和課內教學的聯(lián)系,實現課內課外相結合,在發(fā)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前提下,打造高效課堂。
1 做好課前預習,為打造高效課堂做鋪墊
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孤立存在的過程,其流程是否流暢與課前預習密不可分。扎實、全面的預習是保證課堂教學高效的前提。這里所謂的課前預習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前粗淺了解學習內容不完全一樣,它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設計預習題,讓學生閱讀課本思考預習題目,了解課堂學習的大致內容,并初步感受學習的重難點。比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時,教師預設三個預習題:(1)門捷列夫開始是按照什么作為標準來拍元素周期表的?(2)現在的周期表編排的依據是什么?(3)那種依據更科學,為什么?預習過程強調自學,即學生充分利用手頭的教材、教輔、網絡等資源來自主解答教師設計的預習題目。學生要將自學中不理解的內容和問題標出來,同時將掌握的知識進行總結,能解決的問題做出答案來,作為課堂展示的依據。整個預習過程,都是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的結果(包括閱讀課本整理出的知識點、能夠自主解決的問題、對課堂實驗方案的設計、學習中的疑問之處、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等)是學生進行下一步課堂學習中“合作探究”的對象和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備環(huán)節(jié)。
2 提高課堂效率,向45 min要效率
高效課堂的成功先例很多,但是都注重學生的合作交流和課堂訓練,都以學生的活動為課堂的主體。高效課堂的一般模式為:時間分配為10+30+5;三個環(huán)節(jié)為:預習指導+合作交流+達標測評。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學習內容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檢查預習情況,學生要快速展示預習結果,教師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總結自學情況、歸納提升、明確學習目標(以《元素周期表》為例,制定兩個學習目標:(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結構。(2)初步掌握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指出學習重難點(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分配學習任務、制定測評方案等,這個過程嚴格控制在十分鐘之內。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內部首先交流自學結果,對有分歧的知識點進行討論探究,優(yōu)化學習結果;然后分別展示預習的疑點,通過“對學”方式進行解決,難度高的采用小組合作探究;之后開始自主學習思考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并逐一進行詳細解答。對于依靠自己能力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標注,作為下一步小組討論的目標。自學完成后,小組內進行自學結果展示和交流。對于大家都能通過自學解決的問題,不在關注。只關注結論有差異或者有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結合小組人員掌握情況采用“對學”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和探究,教師只在班級內巡視,一方面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方面解答學生提出的各類疑問。當教師發(fā)現學生的學習方向出現偏差時,要及時給予糾正和引導。同時,發(fā)現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要及時給予引導和排除,防止學生被一個小環(huán)節(jié)絆住而影響下面環(huán)節(jié)的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控制在20 min之內。然后利用10 min時間讓學生展示學習結果,各小組的實行學習成果共享,達到共同提升的目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堂訓練。高效課堂追求學練結合、當堂解決問題,當堂達標測評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試卷測試或者作業(yè),而是通過學習小組,組織進行對子之間的“兩兩”檢測,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采用當堂“小紙條”測評,也可以通過解決練習冊上的預定題目來測評,還可以采用簡單的“口頭”測評,還以《元素周期表》為例,由于本節(jié)內容比較簡單,課堂檢測采用多媒體出示三個典型選擇題,檢查學生對知識細節(jié)的掌握以及綜合分能力。通過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基本實現了課前預習和課堂學習的有效連接,預習為課堂學習做了充分的準備,提供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和思維方向,為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奠定了基礎。課堂教學在預習的基礎上進行,既縮短了學習過程,也提升了學生的思維高度,同時也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具體的問題和明確的方向,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主陣地。同時,教師的調控能力也是決定課堂高效程度的一個重要元素。
3 作業(yè)緊扣目標,實現學習的鞏固和拓展
目前,高中配發(fā)的練習資料繁多,很多教師圖省事,每次上完課簡單的一句:做某資料上的相應練習題。至于這些題目和課堂教學內容是否相匹配,習題覆蓋面是否完整,難易梯度設計是否合理,有無重復無效練習等問題根本不去思考。這種簡單、機械的課下作業(yè)很容易出現于課堂教學脫節(jié),實現課堂學習與課下訓練的錯位,導致學習重點被沖淡,學生思維脫節(jié),缺乏連續(xù)性。因此,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要認真研究各種配套資料上的練習題,選擇一部分思維密度大、綜合性強、緊扣學習目標且能體現知識梯度的題目作為課下作業(yè),以保證課下練習和課堂學習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對高效課堂的學習成功進行鞏固和拓展,使得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下作業(yè)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共同為打造高效課堂服務。
總之,高效課堂的打造是新時期課堂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化學課程改革的主要努力方向。對高效課堂的探索才剛剛起步,更何況高中化學課程內容豐富,與生活、生產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更多的時候需要聯(lián)系生活現象和工業(yè)生產,需要學生做好多好課前調研和課后反饋,這就決定了化學課堂教學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因此,高效課堂是在一定模式下的靈活變通,需要穿插一定的實驗操作、現象探究,并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化學知識在工業(yè)生產中的應用,借助各種手段開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雪蘭.高效課堂要讓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結合[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3(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