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信息和科技也緊隨其后不斷改進,國際間的文化和學術等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與密切。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作為組成世界音樂文化這個大集體的一部分已經越來越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了。在世界音樂文化這個大集體里面,外國的音樂文化大量地涌進我國。一方面為我國的音樂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從而促進了我國音樂文化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外來音樂文化的大量涌入也沖擊著我國本土音樂自身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下,怎樣才能既保持我國本土音樂文化自身的蓬勃發(fā)展又能將國外的優(yōu)秀文化擇其精華,就成為了我們高校音樂教育所研究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對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特點、現狀以及意義進行了分析和敘述。
關鍵詞:民族文化 高校 音樂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277-01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以其燦爛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彰顯于世界,而中華民族的音樂更是多姿多彩,在世界音樂史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中國民族音樂也就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而形成和發(fā)展,它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氣質的象征之一。中國民族音樂真切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積淀,是我們中國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學習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而且還能夠增強大學生對民族的獨特品質更深刻的認識,這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對民族文化的理解
文化可以說是人類進步和發(fā)展的基礎和源泉,民族文化則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共同創(chuàng)造并賴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總和。這一成果不僅包括物質方面,而且包括精神方面和介于兩者之間的制度方面的成果,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與積累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是民族乃至國家的靈魂。民族文化意味著國家的競爭力量,也意味著民族的相對完善與獨立,是民族和國家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國具有眾多的民族和悠久漫長的歷史,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之中,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而各種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也非常豐富且多種多樣,但是自從經濟文化全球化之后,文化與教育的發(fā)展也必須從原本的封閉步入到了開放多元的發(fā)展模式。所以如今我們要在吸納國外優(yōu)秀先進文化的同時保留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21世紀的文化和教育發(fā)展都是以全球化多元化發(fā)展為主題的,因此我們要迎合時代發(fā)展的主題將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融于音樂教育之中,同時加入其它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這樣就既能弘揚我們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也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并提高教學質量。高校通過對未來音樂從業(yè)者的培育來傳承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是責任也是義務。
2 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音樂教育
2.1 我國民族音樂的特點
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世界民族音樂之林的一棵古老而長青的參天大樹,是被我們國人引以為豪的。我國民族音樂僅僅從我們通常說的民歌、曲藝、器樂、戲曲數量來看,也是令人驚嘆的。而我國會有如此豐富的民族音樂遺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我國具有悠久深厚的歷史傳統(tǒng),5千多年的文明史和幾千年的傳承與發(fā)展,使我國民族音樂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并積累了大量的藝術品種、材料和經驗。其次我國具有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我國境內有大片的平原、高原、丘陵等復雜多樣的地貌和氣候,生物等因素長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地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這就為民間風俗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特色形成提供了豐富的條件。再次博大的文化背景也是原因之一,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背景,包括哲學、文學、宗教、倫理學等,幾千年來一直都有高度的發(fā)展,這些傳統(tǒng)文化對音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風格各異的民族音樂。最后則是眾多的民族和人口,56個民族,14億人口,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語言、風俗,而民族音樂產生于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它反映著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民族音樂的豐富多樣也不言而喻。
2.2 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的現狀
在流行音樂盛行的今天,我國的民族音樂很難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民族器樂曲、歌舞劇和戲曲等。這使得我們在各大校園歌唱比賽和大型的文藝晚會上也很少能聽到優(yōu)美的民族器樂曲。大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漠視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長此以往的話,大學生的藝術鑒賞力與藝術審美觀得不到提高且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也將逐漸淡化,讓人深為憂慮。目前我國高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水平還比較低,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音樂知識匱乏,感受和鑒賞音樂能力差的現象。因此加強對民族音樂欣賞的重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3 加強民族音樂教育的意義
首先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和發(fā)現美的能力。音樂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接受審美教育的機會,并能使他們樹立一種正確的、科學的審美觀,它是一門特殊藝術,它既能細膩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開啟學生智力和大腦思維。其次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獨特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新人,而大學音樂教育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而且能夠培養(yǎng)獨特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為音樂的想象本就具有自由性、情感性和差異性等特點。再次,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品質,民族音樂最能夠直接表達不同民族的思想、情感、風情和風貌,可以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陶冶靈魂、性格和情操的重要作用。最后,民族音樂教育還能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并具有時代意義。我國民族音樂為其他民族和國家打開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窗口,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3 結語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對于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來說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融入民族文化的民族音樂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和發(fā)現美的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良好的情感品質,擴大學生的人文知識并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還具有時代意義。因此學校要盡全力為大學生營造這種文化氛圍并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并加大對高雅音樂、民族音樂和優(yōu)秀作品的獎勵力度,此外對格調低下和思想水平不高的音樂作品加以控制,從而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樣就能使更多的大學生群體接觸到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從而可以達到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和德育素質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知識面的擴展以及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婁雪玢.論高校音樂教育在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2):166-167.
[2]鄭曉丹.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探析[J].神州,2013(5):60.
[3]于潔.高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的作用[J].美與時代,2004(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