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技術(shù)學科教學的實踐中,總是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如何發(fā)現(xiàn)教學的問題并積極即時的去解決這些問題成了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本文淺論一些在信息技術(shù)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以提高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教學模式 激發(fā)興趣 學生管理 板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125-01
1 教學模式的采用
信息技術(shù)課主要有示范教學課(技能課)、講解法教學課(理論課)、探索式教學課(實踐課)、討論式教學課(作品創(chuàng)作課)。根據(jù)不同的教學要求該選哪種授課模式呢?教師一般情況下會都采用探索式教學課。探究式教學(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fā)現(xiàn)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jié)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nèi)部的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但是,這種模式在講理論時多會采用。并且多數(shù)比較適合小班教學,在許多大班級實施時難度較大。另外,耗時比較長,在課時比較少的學科實施探究式教學時只能夠選擇性應用。示范教學法是有目的的以教師的示范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必要的技能。不是任何教學內(nèi)容在任何時期都可以采用示范教學法,一般來講,主要適用于學習技能的初期,特別是學習一些基本技能的時候,在教師示范教學中不刻板地重復課本教例,而是很注意靈活變通、合理操作,使學生不滿足于現(xiàn)成方法的模仿,注意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也就是說在示范教學中要配合其它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模仿學習中盡可能應用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推理和探索新情景等心智操作,以克服示范教學法的保守性。討論式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甚至包括進行適用于討論式教學的教材的編撰),學生經(jīng)過課前預習思考,在課堂上經(jīng)由教師引導就某一問題發(fā)表見解,教師就討論結(jié)果作一定總結(jié),從而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探尋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代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信息技術(shù)課本中的一些知識都有所涉及和了解。這就使的教師授課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講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甚至是產(chǎn)生厭學。該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學內(nèi)容的導入很重要。而情境導入是不錯的方法。教師在上課時常用幻燈片、錄音、課件、視頻和圖片等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有游戲?qū)?。比如對于健盤的掌握和練習。就可以利用已有的打字母游戲或是教師自己設計一小款打擊游戲,讓學生在玩的同時也掌握了健盤的功能。競爭導入。教師可以設置單元小結(jié)競賽。利用學過的知識設計作品,并評比結(jié)果。比如對于WORD文字處理這一章,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份報紙,并且打印出來,讓其它班級的學生對于認可的報紙簽名投票。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讓學生有了競爭意識。故事導入。在布置教學任務時,教科書上的任務學生一般理解了任務分析后按照操作步驟就可以掌握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再重復一次,學生就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了。所以,教科書的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完成。在課上教師要采用新的任務。這個任務不能生硬、死板。而采用講故事的形式就可以將任務布置的合理而隨情。比如在講FLASH這一章時,教師可以講述一個生動而且簡單的小故事,再讓學生用程序把這個小故事展示出來。每個學生對故事的演繹不同、側(cè)重點不同、展示的方式也不同,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掌握FLASH的應用了。表演導入。對于直觀能動的事物,學生的接受能力更強。教師讓學生自己或?qū)W生合作或師生合作在課前準備一小段小品(時間控制在3分鐘),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的靈感,設計自己的作品。一次教師和學生表演了一個老板和員工因為一份工資文件而爭吵的小品,然后讓學生展示心中的想法。有的學生就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以記者的身份做了一份報道;有的學生就用FLASH軟件把這個事件重新展示出來;有的學生用EXCEL軟件重新作一份工資文件模板;有的學生居然利用聲音編輯文件自編自唱了一段歌……可見,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樣事物的觀點不同、展現(xiàn)方法不同,但是卻同樣的感興趣。
3 學生管理
現(xiàn)在的學生中好多都可以說是電腦高手,并且總是喜歡在同學面前展現(xiàn)。對于教師對學生機的控制和學生自認為很簡單的知識很是反感,有時會對教師橫眉冷對。而有一些因為家庭或生活區(qū)域的教育差異而造成的個體差異的學生,卻對計算機的控制欲不高。因此,教師要正視、了解并尊重這些差異。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教學,開放式教學,找到交和點,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F(xiàn)在的學生上信息技術(shù)課進機房時不帶課本。學生們總是認為信息技術(shù)課是動手操作的課,有教師演示著操作,學生們跟著模仿操作就行。其實,學生們可以自己通過課本的表述,自己去摸索操作的過程有時勝過教師的演示。特別是一些信息技術(shù)學課題素語,學生可以通過課本得到更詳細具體的解答。相對的,有的學生是看著教材的操作指導或是跟著教師一起操作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可以自己單獨操作時就不行了。這就需要教師更加細心、溫柔的疏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鞏固基礎知識,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4 結(jié)語
隨著信息技術(shù),特別是多媒體技術(shù)的應用,使課堂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變化。板書就正在被投影所替代。特別是信息技術(shù)的教學,幾乎就沒有板書。確實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展現(xiàn)教師不能或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完美的內(nèi)容;可以課下準備,節(jié)約上課時間等等。板書雖是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之一,但它是不可替代的。板書可以直接表達教師的觀點,特點是在書寫時,教師一邊書寫,一邊口述,一邊用眼神關(guān)注著學生,這正是教師與學生交流、勾通的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常有新的觀點、難點、突出點時,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中即時表達,而這就更突出了板書的重要。
我們知道,學生們只有掌握了信息技術(shù)才能真正的融入到這個越來越信息化的世界中。因此作為信息技術(shù)學科的教學教師就更應該及時、充分、全面的掌握教學中的問題中,從而解決它。這也是所有信息技術(shù)教師的共同責任。
參考文獻
[1]遲毓凱.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6-96.
[2]周彩琴.當前信息技術(shù)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黑河教育,2011(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