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算是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心理學家魯伊基?肇嘉寫過一本論父性的書,把父親的責任問題看得尤為嚴重:“沒有堅強的父親所支持的中產(chǎn)階級,迄今就沒有哪個國家或民族能完全進入現(xiàn)代社會。” 一度我們都不愛聽大道理,因為聽膩了,受夠了各種夾帶私貨。不過,成熟正常的社會,還是得照著大道理的秩序來,照著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三觀來。
比如做父親。
魯迅寫過文章《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一眨眼那文章距今也快百年了。當時的魯迅覺得新舊交替的時代,中國的家庭已經(jīng)崩潰,憂心如焚,談開明,談平等,談理解。其實,這尚且是基本要求。把魯迅倡導和自我期許的父親角色濃縮一下,再結合當下,可以得出父親這個詞應該有的完整含義:一個父親要能賺錢養(yǎng)活妻兒,陪伴家庭。陪伴之外還要保護妻兒,如同一棵大樹,這就是所謂的安全感。父親要為家庭建立規(guī)范,保證諸事運行,結構穩(wěn)定。父親自身要有靠譜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可以教導孩子成長。甚至,再往社會進化與人性深處去挖,父親要能比別人的爸爸更加能干,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這吻合自然規(guī)律,吻合人類天性,讓自己的基因更好地傳遞下去。
然而這是理想的功能齊全的父親。今天的新聞里,會出現(xiàn)見色忘義、自私膽怯、貪圖富貴、一朝得志便拋棄糟糠之妻的人,他們疏于家人親情,沉迷酒精賭博,或者賺錢不多,打老婆孩子卻很是順手,更別提對孩子進行靠譜的三觀導引了。這些父親或是賺不到錢自身一塌糊涂,更顧不上照顧家庭,或是賺到錢只知道給老婆錢花,給孩子錢花,人卻缺席了。
賺錢需要精力,陪伴家庭也需要精力,能兼顧當然好,關鍵是兼顧起來很不容易。中國本就是一個有著“父親忙于賺錢養(yǎng)家”傳統(tǒng)的國家,有些父親順理成章以忙碌之名不回家,外面的花花世界更好玩。說得直白些,許多父親不是缺席了就是未成年。這是發(fā)展中國家不可避免的父親危機。
如果你有個這樣的父親,超級有錢有名,結果或許更壞,因為能力越大,墮落越快。
什么樣的父親是好父親?比爾?蓋茨應該算一個好例子。同樣經(jīng)歷過狂歡的年代,不過大部分時候他與家人在一起,對子女管教嚴格,對家庭的管理規(guī)范,細致到小孩子13歲才能玩手機,他富可敵國的財產(chǎn)只留了一部分給孩子。這幾乎是一個現(xiàn)代發(fā)達國家里好父親的極限。
許多男人不是在打獵奮斗就是在去打獵奮斗的路上,忘了社會已經(jīng)進化,原始本能的職責已經(jīng)不夠用。作為父親,應該記得回家?;丶抑螅嘶氐揭粋€父親應該有的位置,還面臨著更加挑戰(zhàn)性的角色新任務。
當父親不難,當好父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