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所蘊涵的理念、教學方法有別于教師過去熟悉的學科課程,導致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障礙,妨礙綜合實踐活動的區(qū)域推進。因此,組織一線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成為區(qū)域推進綜合活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區(qū)域 綜合實踐活動 教師 培訓
一、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通識培訓
1.厘清課程。針對科任教師兼任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嚴重的情況,培訓工作必
須先讓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有統一的認識和理解,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產生的背景、課程理念和目標以及活動開展的方式、評價方式等。綜合實踐活動的產生,是基于學生不能有效地運用已有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課程的理念是為學生的知識世界架起一座通往現實生活的橋梁,與過去注重知識識記的學科課程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從“學科世界”的課程觀轉變?yōu)椤吧钍澜纭闭n程觀。實現這種轉變,需要在教師培訓中加入現代教育理論,如,現代課程論、教學論和學習論等。新的教育理論能夠使教師從理論觀念層次上重新解讀綜合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綜合實踐活動。
2.多種技能。綜合實踐活動是源于學生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人、環(huán)境、社會之間的彼此交融,具有復雜性,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單一學科能解決的,需要綜合運用各種知識才能解決。因此,擔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應具備綜合的學科知識。如,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有語文學科知識,還需對美術、音樂、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有所涉獵;數學教師在擁有扎實的數學功底以外,還需要對物理、化學、生物等理工類學科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師培訓的過程中,應該開展各科任教師所教學科以外的學科知識培訓,使教師擁有“一專多能”的綜合學科背景。
3.把握環(huán)境。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實踐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如區(qū)域背景、地理環(huán)境、自然資源和學校不同,對課程的實踐都會產生各種影響。作為課程開發(fā)和實施的主體,教師必須對自己所處的區(qū)域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因此,區(qū)域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培訓需要幫助教師全面了解地方和社區(qū)的發(fā)展狀況,獨有的地域知識,如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社會環(huán)境等。此外,還需要假設教師對所處的學校發(fā)展史、特有的文化傳統和區(qū)內學校之間差異有所了解。
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培訓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探究式的教學,有別于過去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培訓工作應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從課程開發(fā)能力、教學設計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以及評價與反思等實踐層面進行指導,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師體會綜合實踐活動獲得的經驗與變化。
1.集思廣益。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學校承擔具體的開發(fā)和實施工作,教師作為學校的一員必須掌握課程開發(fā)的技能,才能保證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能長期開展下去。教師培訓工作可以先為教師指明尋找課程資源的大方向。如,就地取材;社區(qū)現象或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等。然后邀請教師集思廣益,“頭腦風暴”,在大的開發(fā)方向下,寫出更多相關的主題以及不同的開發(fā)角度。這樣,既為教師開發(fā)資源指明了方向,又讓教師體會了綜合實踐活動中討論、交流的經驗,有助于加深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認識。
2.鍛煉實踐。綜合實踐活動涉及內容廣泛,活動形式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即圍繞某一問題進行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的培訓工作可以利用研究性學習這一形式,布置教師通過搜集、整理關于研究性學習的資料,包括其來源、歷史發(fā)展和活動方式并進行匯報,從中讓教師體會研究性學習與傳統講授的區(qū)別,了解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步驟。在理解研究性學習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組織教師觀看圍繞同一主題、但活動方式不相同的案例,進一步感受、體會單獨運用或綜合運用觀察、實驗、調查和訪談等活動方式產生的不同結果。掌握根據不同的課題采取不同的活動方式的課堂技巧,把握重點,更好地設計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案。
3.應對突發(fā)。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困難、出現的探究結果各不相同,導致生成性和突發(fā)性的干擾因素多。培訓工作需要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活動,指導教師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和活動反思,包括制定活動的一系列分任務,根據活動任務確定具體課時,活動方式以及每一小組的具體工作任務和活動過程;根據學生的知識發(fā)展水平、活動內容以及安全情況考量,預測學生在活動過程可能遇到的障礙或出現的情況;針對活動開展的情況,科任教師和指導教師共同商量是否仍存在新的突發(fā)情況、安全隱患,總結經驗,防止再次出現這些情況。培訓中可以組織教師動手嘗試制定活動計劃,并互相交流討論計劃需要改善的地方,群策群力。
4.指導評價。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簡單的一次性評價并不能有效地說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以及發(fā)生的改變,因此不少專家學者提倡使用檔案袋進行評價。運用檔案袋進行評價對不少教師來說無疑是一項新挑戰(zhàn),檔案袋需要教師綜合實踐活動的培訓需要幫助教師掌握運用檔案袋評價的方法。確定檔案袋是屬于成果型、過程性還是綜合型,即檔案袋是展示學生活動的成果,還是展示學生活動過程中不斷變化的作品,還是兩種類型兼有;明確檔案搜集的作品主題,即開展的研究活動主題、活動目標、作品排放順序、重點作品以及學生提交的作品要求、注意事項;結合學生一系列作品給予激勵性的具體評價以及建議等。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廣博,活動形式多樣,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互相交流、討論,互相帶動,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師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能力,才能進一步促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獲得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云. 區(qū)域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tài)化實施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2-07
[2]崔美虹. 強化課程領導 促進優(yōu)質實施——區(qū)域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