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要重視情感,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傳授知識和學生接受知識這種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nèi)驅力,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 語言 興趣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靈魂。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材中,許多文學作品都能打動師生的情感。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重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從而達到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學目的。
一、導課滲透情感,以情引情,撥動心弦
優(yōu)美奇妙的導語,往往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很快進入角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我的母親》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游子吟》是一首贊美母愛的詩歌,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看過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誰都會潸然淚下;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聲。母愛,是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給我們帶來一片光明;是雨天里的一把雨傘,給我們留出一方晴空。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名作家胡適先生一起走進《我的母親》,聆聽一段關于母愛的感人故事……如在講《春》一課的導語是: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用彩筆描繪出春天迷人的景色,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像這樣的導語,既能描繪出文章的內(nèi)容,又把學生誘導到作者對春贊美之情中去的作用。
二、挖掘教材內(nèi)涵,體悟真情,陶冶情感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說過:“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轉弱為強、轉薄為厚,就有待于陶冶”?!拔恼虏皇菬o情物”。 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作品都屬情文并茂的精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都已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蘊含著一定的情感因素,我們要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進行語文教學。
冰心說過:“文章寫到了有風格,必須是作者自己對他所描述的人、物、景有著濃厚真摯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沖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東抄西襲的語言,乃是濃厚真摯的情感,獨特的語言?!庇纱丝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極富感情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經(jīng)歷分析、理解、品味、鑒賞的思維過程,感染他們的心理,陶冶他們的性情,叩開他們的情感之門。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在生動具體形象的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
在教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以背影開篇,就點明全文的感情基調。車站相別的場景兩次寫到背影,淋漓盡致地抒寫了父子間的深情、催人淚下的離愁別緒。文章結尾處,作者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襖黑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間,與開頭相呼應,真正做到以情開篇,以情收束。學生的心靈受到震動,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教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引導學生分析:詩中作者借助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四個意象,感情層層深入,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陸的思念之情及作者期盼祖國早日統(tǒng)一;《爸爸的花落了》中的骨肉情;《偉大的悲劇》中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精神。這些都使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有了一定的教學載體,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和健康人格個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恰當?shù)恼Z言,打動學生心靈,激發(fā)情感
古人云:“情乎于辭?!闭Z文作為語言文學課,它始于情終于情,因而教師在上課時應飽含熱情,力求以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地傳達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文本生動的語言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發(fā)他們對作品的情趣。這時,學生的學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就不會再把語文課只看作是教師在授課,更是一種享受。恰當?shù)慕虒W語言,是觸發(fā)學生思維、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的契機,也最有利于學生口頭能力的提高和書面表達能力遷移。因此,教師應盡量用新穎、優(yōu)美、恰當、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匯結合自己的語言,力求新鮮、豐富、生動、洗練,既有情有味,又有藝術性。這樣,學生就愛學樂學,在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氛圍中,自覺地溶入到語文教學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在教《斑羚飛渡》時,為了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細細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先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情感逐漸產(chǎn)生的情況下,我用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范讀了課文的幾個片段:
“——不,比火箭殘殼更悲慘,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墜落下去?!保ǖ统?、急促)
“——興奮‘咩’叫一聲,中鉆到磐石后面不見了?!保ㄝ^為舒緩、明快)這雖是一段中的內(nèi)容但讀法不同。語氣的輕重緩急,情感的高低迂回,使老斑羚的自我犧牲的悲壯和半大斑羚飛渡成功的喜悅伴隨著朗讀已展現(xiàn)在眼前,引起學生的共鳴,內(nèi)化為學生的情感。這樣學生的感悟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培養(yǎng)和提高?!蹲詈笠淮沃v演》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情譜成,用鮮血書就的文章。全文悲壯、激昂的感情充滿字里行間。在教這篇課文時,我深沉、悲憤飽含感情的朗讀深深地感染了每個學生,一個大義凜然、義無反顧的巨人形象巍然屹立于學生心中??梢?,語文教師在使用教學語言時要進行周密的構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富于感染力,從而使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語言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接受知識,并得到美的熏陶。
當然,除了朗讀之外,教學語言還包括許多的方面,如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簡單的會意,只要是包含著教師的感情的,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善用教學語言,以富有感情的、生動形象的、美的語言,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覺得課堂生動有趣,喜歡學、愿意學,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凈化學生的情感,就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相應的情感因素,運用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應學的知識,豐富了頭腦,提高感受事物的能力和體會語言文字的能力,而且陶冶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加深對人生意義的體驗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