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較閱讀的基本特征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提倡學生在閱讀中要善于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自覺運用這種方法,將有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比較、對照和鑒賞,從中發(fā)現(xiàn)差別或共性,把握特點,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欣賞的能力。
【關(guān)鍵詞】比較閱讀法 人物形象 分析
比較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它是將文本自身、文本與文本之間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有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加以比較、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深化理解文本的一種閱讀方法。這種閱讀方法,運用于分析小說人物形象上,效果很好。它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比較閱讀法的基本特征
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巴星螽悺本褪菍η楣?jié)進行分析、解剖,從中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爱愔星笸本褪峭ㄟ^甄別、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的共同特點。
? 例如:學習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通過分析菲利普夫婦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揭示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tài)度前后的變化,告訴人們,商業(yè)的社會,金錢的關(guān)系,扭曲了像“我”的父母這樣一些不能不重視金錢的人的精神,使他們淡漠了對人甚至親人的愛和同情,使他們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
用對比閱讀的方法進一步研讀文本,便會發(fā)現(xiàn)菲利普夫婦性格中有細微的區(qū)別。請看:
同是盼于勒。丈夫?:“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妻子:“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同樣是盼,妻子在盼中帶有贊美,并且贊得甜膩。正因為妻子希望更大,所以下文的失望更慘。
同是吃牡蠣。丈夫:“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妻子、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她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母親于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轉(zhuǎn)過身對著我,又說:“至于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闭煞驍[出高雅的紳士風度要請自己的太太和兒女們吃牡蠣。他的紳士風度純粹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虛榮心。他的妻子明明因怕花錢反對他的建議,卻偏要掩蓋實質(zhì),說“我怕傷胃”,并以男孩子不可慣壞為理由,顯得她既愛惜自己,又關(guān)心別人;既疼愛孩子,又注意教育。兩相對比,妻子比丈夫更有心計,更精明。
通過上述同中求異的對比閱讀,學生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莫泊桑是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同一事件表現(xiàn)出的不同的言行、神態(tài),精確、細致地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除了都有小市民的共性外,還各具獨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動,成為小說中獨特的“這一個”,從而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比較閱讀法的運用
1、異中有同,突出其同。
語文知識浩繁龐雜,如不善于比較、整理,是不會形成過硬的語文能力的。所以,研讀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求同思維進行比較閱讀,提高思維的準確性。
如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時,和課外閱讀《向中國人脫帽致敬》比較來學,兩篇文章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民族自尊不容侵犯”,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都是寫身在異國的學子是如何維護自己民族自尊的,但寫得不盡相同,前者著重描寫人物心理,或者著重刻畫人物語言?!短僖跋壬分凶髡呙鎸λ^愛國青年匿名信的污辱,面對電影中中國人的麻木,面對日本學生高呼“萬歲”,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刺傷,他毅然決定棄醫(yī)從文。對民族自尊的維護使魯迅先生改變了自己的初衷。
《向中國人脫帽致敬》中作者面對教授一個又一個刻薄的問題,他機智應答:“只有一個中國,教授先生,這是常識”?!耙牢抑g,如何使中國盡早富起來是他最迫切需要考慮的。”“最起碼的一條是:任何一個離開國門的我的同胞,再不會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這類刁難?!弊髡叩膽鹁渚渫嘎吨粋€具有強烈民族自尊的青年處處維護民族尊嚴的感情。作者的愛國情感贏得法國教授的脫帽致敬。
兩篇文章所用的描寫手段不同,卻受到了異曲同工的效果。這樣,在求同思維的比較中,使學生的思路更準確,思維向縱深和精確發(fā)展。
2、有異,突出其異。
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吳敬梓的《范進中舉》比較閱讀。兩篇文章的作者塑造人物時均采取了語言、動作、外貌描寫的方法,兩位主人公也相似,同時舊社會讀書人,且有其共同的目標——中舉,同樣都思想迂腐,把功名看得比什么都重。但他們卻有著極大的異——孔乙己沒取得功名,而范進中了舉。
沒中舉的孔乙己兩次到店喝酒均遭人奚落,以偷書為生,最后被丁舉人打斷了腿??滓壹鹤钆氯私业亩淌恰斑B半個秀才都沒撈到”,為了滿足他的虛榮心,擺他讀書人的臭架子,故意在短衣幫面前“排除九文大錢”。而且永遠穿著那件“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的長衫,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笨梢姺饨婆e制度對他的毒害之深,最后,他在孤苦貧窮中消失了。
中了舉的范進,盡管中舉后發(fā)瘋,丑態(tài)百出,但他依然是“天上的文曲星”。以前瞧不起他的丈人胡屠戶百般獻媚,看他的衣服褶皺了,一路偷偷為他扯了幾十次;以前范進母親“兩眼餓得看不見了”都不管的鄰居,現(xiàn)在拿來了米、酒、雞等;以前從不來往的張鄉(xiāng)紳為了達到個人的目的,突然送來了五十兩銀子,并且送了一套三進三出的房子。中舉之后的范進一下子飛黃騰達了。
是否中舉,使孔乙己、范進的結(jié)局截然不同。通過對兩篇課文的“異”的比較,就使我們認清了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肉體上、精神上的雙重摧殘。這種異中求同的對比閱讀,幫助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及其各自的境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那個時代的特征。
在比較學習中,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聯(lián)想,可以創(chuàng)設(shè)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促使學生同中求異,活躍思路,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學生在比較中既很好的掌握了文章的主題,又能在比較中掌握不同的寫法,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
因此,我們提倡學生在閱讀中要善于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自覺運用這種方法,將有關(guān)內(nèi)容進行比較、對照和鑒賞,從中發(fā)現(xiàn)差別或共性,把握特點,從而活躍自己的思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不斷提高閱讀欣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