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評閱學生作文后,總在想:為什么在學生的作文中沒了真情實感,總看到一個個被美化胡編的故事。諸如“雨夜狂風中爸爸(媽媽)背我上醫(yī)院”“老師徹夜批改作業(yè)”等千篇一律的內(nèi)容。怎么就忽視了對身邊的學習生活的有心觀察呢?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逼鋵嵸|(zhì)就是強調(diào)語文作文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與體驗的基礎(chǔ)上寫“實”事,抒真情。筆者以為可以通過以下“五”個途徑進行突破。
一、博客周記
在電腦大力普及的今天,很多的學生喜歡電腦作業(yè)。針對這一特點,鼓勵學生開通個人博客,每個同學必須在每星期一掛一篇周記到博客上。因為是公開的博客,所以學生都能認真完成。
也可以讓學生在節(jié)假日積極參與自己喜歡的各種實踐活動。因為是學生自己喜歡的活動,所以他們會身體力行的去實踐、去研究、去思考。有時參加的實踐活動即便是困難重重他們也會樂此不疲,津津樂道。同時要求學生在博客中以周記的形式寫出觀察時記、探究感悟、創(chuàng)新成果等(家里沒電腦的同學,在家用筆記錄好,在下周電腦課時一并傳上)。
有時根據(jù)實際的需要,要求學生們?nèi)嵺`同一項活動,然后把自己的所獲掛到博客上,讓好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評議,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收獲自己寫作中的優(yōu)點,至于缺點和不足會在日后得到很大的改進。學生們切實的參加過這些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也會手腦并用,因此他們在動筆的時候便有了寫作的內(nèi)容了,而且內(nèi)容也血肉豐滿了,也培養(yǎng)了為[生隨時動筆記錄的良好習慣。
二、與單元同步
教材只是教學的工具,每位語文教師都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認真閱讀教材,領(lǐng)會編者的編輯意圖,結(jié)合單元素材和學生實際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
七年級新生入學的第一單元編排了一些有關(guān)親情、友情的文章,比如《散步》《秋天的懷念》《羚羊木雕》等。學生閱讀這些課文后有一定知識基礎(chǔ)與情感體驗,再進行本單元作文訓練。引導學生從初中的第一篇寫作開始就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培養(yǎng)主動感受生活的意識,并習慣于用作文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世界。
第一,讓學生“說說我的家人”。學生在填寫家庭小檔案的基礎(chǔ)上,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重點介紹記憶中的瑣事、家庭游戲、家庭成員的特點等。
第二,結(jié)合新生“感恩”主題系列活動,開展“感恩父母”的主題演講賽。
與課文同步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用好用活課本這個“例子”,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教材中的文章很多是經(jīng)時間洗刷篩選下來的不朽之作,在作文的擬題、立意、技法、語言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寫作范式,將文本教學與寫作教學融為一體,既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又解決了作文教學的痼疾。促使學生重視課文,樂于寫作,提高了課堂作文教學的效率。
特別對于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村教師而言,教材仍然是最直接,最普遍的信息載體。所以語文教師一定以充分利用教材進行作文教學。如擬題,永遠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標題也是文章的眼睛,而中學語文課本中所收篇目,標題可謂異彩紛呈?;蛑北贾黝},氣勢逼人,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艱難國運與雄健的國民》《我的信念》;或托物言志,巧用修辭《海燕》《丑小鴨》《大自然的語言》;或意境深遠,含情脈脈,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孤獨之旅》;或言簡意賅,高度概括,如《楊修之死》《香菱學詩》《唐睢不辱使命》……
如教完《背影》,可以結(jié)合本文倒敘、語言質(zhì)樸、前后照應等寫作特點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對親人的真摯情感;教完《羚羊木雕》,可結(jié)合本文插敘,情感真實等特點進行仿寫,寫出自己對身邊同學朋友的真實友誼。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好文章是學生作文訓練的好素材。
又如教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導學生進行改寫?!凹偃缡迨逭姘l(fā)跡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與原文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思想上進行強烈碰撞,在比較碰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親情觀。
四、與綜合實踐同步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關(guān)心學校、本地區(qū)和國內(nèi)外大事,就共同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diào)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把寫作訓練融入綜合性學習當中,旨在引導學生在搜集、整理、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活動中,完成寫作前期的準備工作。如教學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獻給母親的歌》,讓學生通過對有關(guān)母愛的各種資料的搜集、整理,讓學生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課堂展示時,通過“聽故事、談感受、謝母恩”活動,讓學生懂得我們的母親沒有領(lǐng)袖的豐功偉績,沒有明星的光彩奪目,沒有科學家的淵識博學,沒有英雄們的豪言壯語,沒有文學家的鴻篇巨著,但能真真實實讓學生感受到母愛是我們想擁抱的溫暖。
在這些活動與體驗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整理、篩選材料,進行“母愛”或“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的寫作訓練。此時的學生情感充沛,心中有很多真實的話想對媽媽說。從而達到了《語文新課程標準》里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主體,真情實感。
五、與學生同步?
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每次作文,沒有特殊的原因,教師都應堅持和學生一起“下水”作文。教師和學生嚴格要求,不抄襲,按時交卷。批改時,教師應和語文興趣小組一塊無記名批改,高標準,嚴要求。第一步,粗讀,找出文中的錯別字;第二步,精讀,標出文中的病句,精彩句,精彩段;第三步,品讀,找出一個精彩段,進行批注。當然老師的作文,一樣由學生批改,最后打出合理的分數(shù)。好的文章,精彩的語句段落,每兩周張貼在“風采”展示臺上,并且評選出五位寫作“精彩之星”。
與學生同臺作文,為學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不僅激勵了學生寫作,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
總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緊扣教材,用好教材,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社會,突出學生主體,引導學生說實話,抒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