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話語分析作為一門新興的,充滿活力的交叉學科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如McCarthy 和Carter(1994) 所說的:“人們一旦開始從話語的角度來觀察語言,那么他的整個思想觀念都將發(fā)生永久性的變化?!蹦敲丛谠捳Z分析中,人們是如何通過語篇,這一相對獨立的功能單位,來不斷地創(chuàng)造和重新組建在交流過程中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平等、不平等、團結和分離的理想狀態(tài)。在語篇中探究人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的社會角色和所處的語境對語篇角色定位的影響也將是本文思考的關鍵所在。本文從以上兩個問題作為出發(fā)點,以電視節(jié)目采訪、課堂師生互動為語料,討論在生產語篇的過程中,作者是通過何種手段定位語篇角色,并對其語言表現形式進行初步探知與分析。
關鍵詞:語篇角色;角色定位;語境;人稱代詞;稱呼;語篇理解
作者簡介:周子希,女,籍貫:遼寧沈陽,1990年6月8日出生,學校:遼寧師范大學,學院:外國語學院,專業(yè):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歷: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0-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3--02
一、引言
與傳統(tǒng)語法分析不同的是,話語分析往往通過結合語境的方式來研究語言,并且在語境下,人們根據事先預設的固定社會角色來詮釋文章。在語篇生產和語篇理解的過程中角色一詞通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角色是交際雙方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某種身份來參與口語或書面語上的交際。20世紀20-30年代引入了社會學,角色又名“社會角色”, “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鄭行生,2000)因此,在任何語篇中,說話者或作者預設的一組組人物角色都是在諸多社會角色的基礎上進行語篇角色定位, 這些語篇角色不是無中生有的虛擬構建,而是符合人們對在特定語境下人際關系互動時的行為期望和要求。
然而,看似簡單的語篇角色問題, 并非可以通過顯而易見或直接用語言表明的方式讓讀者或聽者可以馬上對人物角色進行準確定位和索引。事實上這與其根基的社會角色有關。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舞臺上,每個人既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是處在社會關系結合點、身兼多重角色身份的整體。比如,我們在父母面前,我們是子女,在我們的子女面前,我們則成為了父母。在工作中,我們對于學生來說是老師;在餐廳吃飯時,我們對于餐廳服務人員來說我們是顧客,是消費者。因此,社會角色通常不是自己能定位的,這往往是客觀的人與社會諸多聯系的現實反映,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下扮演著不止一個角色。
同時,在身兼多重角色的交際雙方很多情況下既不是以默認的角色參與交際,也不是通過直接的使用話語來改變默認的角色,而是通過一些語篇手段來明示或暗示角色,由此來改變角色。例如作者與編輯談工作時,編輯無需事先聲明自己將以編輯的身份來談話,因為在這種語境下交際雙方的角色對于讀者抑或是第三方來說是顯而易見的,或者說是默認的。只有在交際雙方彼此完全陌生時,或者交際一方或雙方有意改變默認的角色時,才有可能使用話語來明確角色。比如編輯和作者是十年的朋友,那么編輯則會以朋友的口吻對作者提出一些建議,而不是以常規(guī)編輯與作者的關系進行對話。這就需要我們提出角色定位這一概念。本文所說的角色定位是指說話者或作者在生產語篇的過程中賦予自己以及聽者或讀者的交際身份的過程。(程曉堂,2007)
雖然在言語交際過程中, 也會有角色定位錯誤的時候,即說話人(作者)自我認同的社會角色和語篇角色之間,以及他所自我認同的語篇角色和聽話人(讀者)及其他參與者的期待之間,有時會產生某種沖突。這就需要作者盡可能地保持語篇連貫,明確角色定位,并且保持前后一致。由以上分析可見,語篇角色定位有很重要的意義。那么作者是通過何種手段定位語篇角色呢?其語言表現形式又是如何呢?我們接下來將都將以電視節(jié)目采訪、課堂師生互動、警察訊問犯人、法庭話語互動為語料進行逐一探討與研究。
二、以電視節(jié)目采訪為語料的角色定位方式和語言表現形式
在言語交際的語境下,由于每個人都身兼多重身份和社會角色,對于理解他們的聽話人或讀者該如何判斷和準確定位他們的角色以不至于產生角色沖突。對此我們可以根據情境語境和上下文轉換角色的能力找出話語參與者對應的社會角色和語篇角色。下面我們以電視節(jié)目采訪為語料對角色定位方式和語言表現形式進行分析。
例:電視訪談節(jié)目
欄目名稱:《全民關注》
節(jié)目類型:人物訪談節(jié)目
現場布置:演播室中,舞臺中心放置半圓型沙發(fā),而觀眾成半圓形狀包圍舞臺?,F場燈光以冷色系為主。
(掌聲響起,鏡頭引入演播室,主持人出場 )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談話節(jié)目主持人角色的定位。節(jié)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就是指主持人在相關談話節(jié)目中為適應節(jié)目的需要而找準自己在節(jié)目中所在位置,談話節(jié)目最忌諱的就是居高臨下的主持方式,平等的心態(tài)才是最重要。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首先可以從語言交際的語境下推測出這是一個訪談節(jié)目,比如現場布置和語言風格特點?,F場布置是演播室中,舞臺中心放置半圓型沙發(fā),而觀眾成半圓形狀包圍舞臺?,F場燈光以冷色系為主。而主持人的語言如開頭稱呼:“各位現場的觀眾朋友們,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與嘉賓交談的語言等等都可以讓觀眾很快地進行角色定位。
三、以課堂師生互動為語料的角色定位方式和語言表現形式
使用人稱代詞就是最常見的角色定位方式,比如在英文中I,me, we, us, our, you, your和中文中的“我”、“你”、“你們”,等等。有時不使用代詞,而使用其他類似功能的詞語,如“同志們”、“朋友們”、“同學們”、“筆者們”、“本文作者”等。下面是兩個在課堂上的例子:
例一:
Teacher: What does the food give you?
Student: Strength.
Teacher: Not only strength, we have another word for it.
Student: Energy.
Teacher: Good girl, energy, yes.
Sinclair and Brazil(1982), reproduced in Coulthard (1985:125).
從這個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學生與老師一問一答的交流方式,構成了對學生的啟示?;蛟S,對話中老師是用we這個人稱代詞不免會讓讀者有些疑惑,因為如果只是單方面的強調其社會角色,可以說I而不是we??墒蔷褪且驗槔蠋熓褂脀e 這個人稱代詞才縮短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緩解了學生緊張的心理。由此可以更好的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時就需要讀者不可以盲目只從片面的人稱代詞上尋求角色定位,而是應該結合上下文的語境,綜合把握進行角色定位。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語篇中的人稱代詞并不代表任何角色,只有把語篇中的人稱代詞與語篇的語境、話語風格以及具體使用場所等因素結合起來考慮,才能根據人稱代詞鎖定其角色。與此同時, 并不是所有語篇都會使用代詞或其他類似的詞來表明作者或者讀者的角色。事實上,語法結構(如主動語態(tài)與被動語態(tài)、直接引語和簡介引語、祈使句和陳述句)、語體(如正式語與非正式語、口語與書面語)以及語音(如音調、音高)都可以被用來明示或暗示角色定位。(Goatly,2000)
四、總結
通過對電視節(jié)目采訪、課堂師生互動為語料的分析,我可以大致總結一些常規(guī)簡單角色定位的方法,比如通過人稱代詞的使用、稱呼的使用、話語風格類型等。然而這些方法都與具體使用場所或者語境有關。要想更好的定位語篇角色,除了已經固有社會角色外,我們還要從上下文的語境進行綜合定位。除此之外,角色定位不是一個簡單的角度或者人稱,稱呼的問題。在實際交際過程中,說話人(作者)自我認同的社會角色和語篇角色之間,以及他所自我認同的語篇角色和聽話人(讀者)及其他參與者的期待之間,有時會產生某種沖突。這種沖突我們沒有在本文進行細致的探討與研究,但是前人有很多關于角色定位沖突的相關著作,比如劉承宇老師的《話語角色沖突與轉換》。總而言之,正如Cheng, X所說,角色定位明示或暗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反映作者對自己及讀者的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Cheng,2003:120)。因此,角色定位作為構成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既是作者生產語篇的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讀者在理解語篇是需要依賴的重要線索,我們有理由去好好地探索研究它。
參考文獻:
[1] Coulthard, M.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new ed.), London: Longman.
[2] 鄭杭生. 社會學概論新修[M]. 北京:中國人名大學出版社,20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