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宋詞中的意象翻譯為研究對象,首先詳細分析了意象,意象圖示及其在翻譯中的地位,然后以此為依據(jù)探討了同一宋詞中的意象的不同翻譯,進行比對。本文嘗試從意象圖式的定義和分類出發(fā),發(fā)掘在宋詞中的意象翻譯過程中意象圖式隊原文理解的作用。同時通過兩個譯本的比對,指出如何理解和翻譯詩詞中的意象,更有利于讀者理解原文。通過深入分析翻譯過程中涉及的兩種文化中的意象圖式的差異及其在兩種語言上的表現(xiàn),解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的翻譯轉(zhuǎn)換中存在的差異,我們可以初步找出正確的翻譯原則,采取適當?shù)姆g策略。
關鍵詞:意象圖式;宋詞; 翻譯
[中圖分類號]: 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3--02
中國古代詩詞情感細膩豐富,善于使用借物抒情的表達方式,描寫內(nèi)心的情感。正因如此,翻譯詩詞的難度遠遠高于創(chuàng)造詩詞的難度。譯者想更好的翻譯詩詞,首先要理解并領悟原文,將其從古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感悟其中的意象所指,體會作者當時情境下的心情。隨后再將其譯入目的語,過程中不僅要符合目的語文化背景,又要盡可能保留原文意象所要描繪的場景及情感?!耙庀髨D式作為認知語言學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中探討概念隱喻時提出。意象圖式理論強調(diào)的是思考時用我們的身體體驗形成的形象生動的內(nèi)心圖像,這點與古詩詞所蘊含的豐富意象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一、意象圖示與翻譯
1. 意象和意象圖示
“意象是一種心理表征,指的是憑想象得到的某個物體的形象,多用于心理學。而圖示是連接感知和概念的紐帶,是建立概念與物體之間聯(lián)系的手段,是建立意象、創(chuàng)造意義的必要程序,個體共有的想象結構。圖式既關乎于感知, 也與想象密不可分。因此,圖式可以被簡單地理解為人們把經(jīng)驗和信息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加工的抽象出來可以長期存在并且受到刺激可以完成心理通達(mental access)的認知結構?!保ㄍ跻?,2007)
2. 意象圖示的定義
有關意象圖示的定義有很多,并沒有十分統(tǒng)一的說法。以下是李福?。?007:81)曾提及過的三種定義:
(1) Johnson認為“意象圖式是感知互動及感覺運動活動中的不斷再現(xiàn)的動態(tài)結構,這種結構給我們的經(jīng)驗以連貫和結構?!?/p>
(2) Oakley認為:“簡單來說,意象圖式是為了把空間結構映射到概念結構而對感性經(jīng)驗進行的壓縮性的在描寫。”
(3) Gibbs and Colston在其著作中提出:“意象圖式一般可以定義為空間關系和空間中運動的動態(tài)模擬表征”
二、意象圖示視域下宋詞的翻譯解讀與對比
一篇譯文的成功與否在于譯文語言有沒有注意字與詞的來源及關系,用詞是否生動形象,表達出感覺、感情、感受是否與原文一致。譯文中是否恰當?shù)姆治霾㈥U述作品本身想要流露出的情緒和感覺。譯文有沒有通過自己的文化內(nèi)涵來表現(xiàn)原文,是不是只把原文不加改變地直譯出來。漢語詩歌翻譯成英語詩歌時,是否有照顧英語詩歌本身的特點,如果沒有,譯出的英語就缺乏詩味。以上是評判詩詞英譯的優(yōu)劣的標準。本文通過意象圖示理論,比較李清照《聲聲慢》的許淵沖和朱純深的兩個譯本。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萬分悲痛,悲傷的心情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詞中運用大量意象來抒發(fā)詞人當時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聲聲慢》的最大特點是成功運用了疊字來增強語氣。
首句“尋尋覓覓”使用起點—路徑—目標圖式,描寫當時詞人四處尋找的動作和神態(tài)?!袄淅淝迩濉睂懗鏊幁h(huán)境的悲涼,而人處于凄涼環(huán)境時便容易產(chǎn)生“凄凄慘慘戚戚”的感想,此人此時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傷痛。許譯本與原詩形式不太接近,但對詞的體悟相
當透徹,使用“what”一詞著重考慮尋覓的對象,使用三個“I”字句構成排比,增強語氣,更加深刻的表達此人當時悲傷的心情。而朱的譯本中,“searching”和“seeking”兩詞的使用恰到好處,讓讀者腦海中浮現(xiàn)出詞人當時心急如焚卻無處找尋的場景?!發(fā)onely”一詞,更是把全詞的悲傷難過的基調(diào)表達得淋漓盡致。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深秋天氣驟變忽冷忽熱,使得此人更想起國破家亡之痛,喪夫之悲,流離之苦。自古以來,文人鐘愛借酒消愁,詞人也不例外。許使用“By cup on cup”讓人腦海中出現(xiàn)詞人一杯接一杯的景象,引發(fā)讀者對其苦難遭遇的同情。朱使用“biting gust” 生動地傳達了詞人滿腔的愁緒。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古人喜歡用“雁”作為詠頌對象,通過季節(jié)交替,暗示人去樓空分外凄涼的場景。然而在英語的認知語境中,單獨憑借字面信息和語篇很難能理解這個意象。許將其譯為“wild geese”,未傳達出引申的意義。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黃花”更是一種高潔孤獨的象征,并且能夠表達凄婉哀怨的心境的意象,女詞人將花比作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孤獨凄苦。許淵沖將其翻譯為“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讓人遐想到群花凋謝,落英繽的情境,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當時情景之中。朱將“黃花”譯為chrysanthemums,菊花。從顏色和意象層面來看都更佳。且“fallen”一詞也有時節(jié)到來,群花紛紛凋零的凄美的意象。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黃昏”時夕陽西下,唯有淅淅瀝瀝的細雨和一棵梧桐樹與自己作伴,更讓人產(chǎn)生一種孤獨無依的悲涼。許選用“grizzle”一詞,讓譯文有聲有色,讓 讀 者感同身受。朱使用“oncoming night”,讓人覺察到時間慢慢走過,一點一滴駛入黃昏的情景,天漸漸變暗,黑暗逐漸籠罩著大地。淅淅瀝瀝的小雨譯作“drizzle”,后添加“so light”來修飾drizzle,更體現(xiàn)了雨水的稀疏綿薄。在漸涼的秋雨中,更加的孤獨。但其將“梧桐”譯為“wutong trees”,如果不加上備注,很難讓人聯(lián)想出樹的樣貌,沒有使人產(chǎn)生從字面到情感聯(lián)想的作用,是為意象的缺失。另外使用“dripping dropping”形象地描繪出了當時雨滴滴落的聲音,從視覺引申到了聽覺。反映了低沉單調(diào)的秋雨節(jié)奏和詞人陷入陰霾的心情。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次第”三字一筆濃縮了全詞上述的種種情境,總結了詞人當時所處環(huán)境的辛酸,簡單直白?!耙粋€愁”字,許譯為“grief beyond belief”,運用語音押韻的修辭手法,讓人讀起來仿佛有萬種愁緒一起涌上心頭。而朱純深先時選用“dismay”一詞,不足以傳達原文意境。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許置身于情境之中,譯者站在原作者的方位思考,充分的表達出李清照晚年孤苦無依的情懷。許的譯文,其再現(xiàn)了原文的意境,更有韻味。
三、結語
由以上分析得出,中國古典詩詞具有其他語言所無法替代的意向美。通過意象圖示理論,使得詩歌不僅可以從文學角度理解賞析。意象圖式理論作為認知語言學概念隱喻的認知基礎,可以用于分析并欣賞宋詞從而為宋詞的賞析開辟了新視角。本文只是嘗試使用意象圖式理論賞析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可以為以后用意象圖示理論研究分析宋詞翻譯開辟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賈紅霞.意象圖式視角解讀李清照的《一剪梅》[J].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高教版,2009(6):73-74
[2]王寅.認知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3]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2007(01).
[4]鞏利. 基于文化意境的宋詞翻譯研究—聲聲慢!英譯文評析,教育觀察,2013
[5]鞏利. 基于文化意境的宋詞翻譯研究—聲聲慢!英譯文評析,教育觀察,2013
[6]許淵沖. 唐宋詞一百首(漢英對照) [R].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
[7]朱純深. 宋詞英譯( 2) [J]. 中國翻譯,2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