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八篇有五篇寫于他生命的晚年時期,此時的他肉體上面臨死亡的危險,精神上處于被圍剿之中,內外交困,身心交瘁。《故事新編》是他用詼諧的游戲筆墨表達自己的思想重負和對黑暗時代的感受,體現(xiàn)了一個精神戰(zhàn)士的啟蒙價值。
關鍵詞:魯迅;故事新編;詼諧;啟蒙
作者簡介:張美,女,學歷:本科,單位名稱:西北民族大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33-0-01
《故事新編》是魯迅的第三個小說集,共收作品八篇,都是神話、傳說、史實的演義,其中《非攻》寫于1934年8月,1935年11月寫完《理水》,12月又趕寫了《出關》、《采薇》、《起死》三篇,這五篇都寫于魯迅的晚年時期,不禁讓人感到驚異,這也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現(xiàn)象。談到《故事新編》的創(chuàng)作原則時,魯迅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fā)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fā)表我的意思為止”,那么在這五個短篇小說中,魯迅依據(jù)的是什么“緣由”,采取的是哪“一端”,他又如何“改造”,如何“生發(fā)”,最終發(fā)表了他的什么“意思”呢?把這些問題研究清楚,也就會了解魯迅晚年的思想。
魯迅一生主要參加過兩次革命,第一次是民國革命,這一時期在他的社會思想和文藝思想里鮮明地反映著中國人民的革命思想情緒,他的文學就是為著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國內封建主義的壓迫而創(chuàng)作的,注重挖掘國民的劣根性,歌頌啟蒙者。第二次是國共合作,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中共的領導上,但是由于國民黨的一黨專政, 以及當時面臨的民族國家統(tǒng)一問題與知識分子集團內部的分裂的現(xiàn)實,并隨著他與左聯(lián)文藝組織關系破裂,此時的魯迅處于內外交困之中,于是,在生命的最后五年,他開始反思中國革命。與前期作品不同的是,《故事新編》的總體風格竟然顯示出從未有過的從容、充裕、幽默、灑脫,盡管骨子里仍藏著他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游戲筆墨。《非攻》、《理水》、《出關》、《采薇》、《起死》這五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魯迅當時在思想與藝術上都達到了超越的境界,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成熟與自由?!豆适滦戮帯返挠突?、詼諧從藝術特征上來說主要變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淡化了故事的傳奇色彩,將其人?;J吩姷淖髡哒J為世間的一切都由神控制,作者通過記錄來表達神圣的不可逆轉,魯迅的《故事新編》脫離了這種鮮艷的理性與神性邏輯,所以它具有日?;瑢⑹澄锏谋拔⒋植谡宫F(xiàn)在人面前,《采薇》中“第二天,兄弟兩都比平常醒得早,梳洗完畢”這一描寫就屬于典型的日?;鑼憽?/p>
其次,現(xiàn)代事態(tài)的表達。中西方古典小說都習慣從神話或很久之前的故事寫起,但現(xiàn)代小說從現(xiàn)場景寫起,《理水》中的水利局、《采薇》中的養(yǎng)老院這些現(xiàn)代化的場所無一不體現(xiàn)這一特點。
最后,新編體現(xiàn)在文體的創(chuàng)新。藝術家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是指對業(yè)已形成的藝術規(guī)矩進行顛覆,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形式,《故事新編》從思維上說是詩性的,從形式上說是小說,卻夾雜著嬉笑怒罵、針砭時弊的雜文筆法。在語言方面,《故事新編》最大的特點就是戲擬,魯迅讓古代社會抱志守節(jié)的典范成為荒唐者,主張清靜無為的老子一心歸隱最終卻不得不為了獲得食物成為乞討者,作者用最粗俗的形式來揭示精致化的莊子哲學的實質,將神秘的哲學戲謔化。從《故事新編》的這些創(chuàng)作特點切入將會對魯迅先生晚年的思想獲得一種新的解讀。
《故事新編》是魯迅在停止小說創(chuàng)作將近十年之后又提筆創(chuàng)作出來的,而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魯迅在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曾說過“人感到寂寞時,會創(chuàng)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故事新編》的創(chuàng)作顯示了魯迅晚年的一次獨特的生命體驗和文學要求。在現(xiàn)實的種種境遇中,使得魯迅感受到生存的荒誕,于是,他試圖通過寫作的方式和一種價值認同來排遣這種不可重負的感受?!斗枪ァ分心訛榻饩人螄疾?,當他為此飽嘗艱辛后,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被宋人榨取了身上最后的包袱和力量,而這種情感正是魯迅所體驗過的“友軍中的從背后來的暗箭”,而這正是“最令人寒心而且灰心”的?!独硭分凶屪x者最記憶深刻的不是大禹的英雄主義,而是他被同化后留給人的沮喪與失望?!冻鲫P》是魯迅對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和即將做出的人生選擇的一次最清醒的、深刻的思考。《采薇》中魯迅對伯夷叔齊的精神批判是為了證明他們只不過是“假借大義,竊其美名之徒”《起死》揭示的是哲學家與壯漢的問題、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的問題,預言了以后知識分子要面臨的尷尬境地,知識分子具有啟蒙的作用,他們送給人們思想,但勞苦大眾需要的是物質。通過魯迅晚年的生活環(huán)境,我們知道此時的魯迅內外交困、面臨死亡的威脅,但是通過這些文學作品油滑、戲謔的筆調,我們也發(fā)現(xiàn)魯迅的思想是從容灑脫的。魯迅的晚年是孤獨的,但是他仍然把自己的重負、把對黑暗時代的感受融于作品之中,表象出一個精神戰(zhàn)士不朽的思想與靈魂。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經典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年
[2]魯迅《魯迅自傳》,蘇州: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2年
[3]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4]林賢治《魯迅的最后十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06年
[5]鄭家建《歷史向自由的詩意敞開--故事新編詩學研究》,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