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作為中考和高考中語文考試的重頭戲,歷來備受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仍在廣大教師頭疼的問題。為了改變農村初中生作文基礎薄弱、作文水平良莠不齊的現狀,本論文將分層教學理論引入作文教學中,通過應用歸納出了一套實踐方案,以期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成績,并為當地同類學校作文教學提供探索與實踐的實例。
【關鍵詞】分層教學理論;農村初中;作文教學
引 言
作為青海省的邊遠地區(qū),村莊多且分布分散,一部分學生在就近的學點完成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后,進入九年一貫制學校直到初中學業(yè),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在當地小學畢業(yè)后轉入初中。因此,學校初中生來源比較復雜,學生入校時原有的學業(yè)水平有明顯的差異。加上交通不便,學生與外界接觸少,課外閱讀量少,及家長不關注,和小學基礎不扎實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所在學校的作文水平一直居于地區(qū)劣勢,且有明顯的個人差異性。因此,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實在是迫在眉睫需要直面的問題。
一、分層教學理論
中國最早的分層教學理念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而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和巴班斯基的“教學形式最優(yōu)化”理論都為分層教學模式奠定理論基礎。
布盧姆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維果茨基認為,把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現有發(fā)展水平,并不斷地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巴班斯基指出,教師要個別指導,介紹獨立學習的合理方法。
這三種理論其共同點可歸納為,找準了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再加入合適的指導,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將能夠提高。
二、學生作文分層教學的實踐步驟
1. 找準現有水平
這是學生分層的第一步。根據學生月考、期中及期末三次統一考試作文成績,并綜合上學期十次作文訓練成績,取總均成績后,仿照中考作文評分標準,分為三大類(即一、二、三類),每類三層(上、中、下),細分共計九小層。
需要補充的是,定位是暫時的、變動的。明顯進步者,可申報換組,以激勵競爭、不斷進取。
2. 確定寫作目標
根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給每個組的同學定出作文教學的目標,不同層次間要求不盡相同。對后進生確立的低層目標要適當“保底”,但對尖子生的目標要盡量開放,不“封頂”。 即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的教育思想來指導寫作過程。
綜合中考作文評寫標準,先把每一名學生的作文水平分內容、語言、結構、書寫四項進行分項評價,每一項結合班級總體水平定為A、B、C級,再按個人差異定出四項中問題較大的兩項,最后制定個體化的寫作訓練要求。
每一位同學的寫作訓練以觀察為主,并結合仿寫、閱讀及造句幾個方面。即每一位同學根據分層定位,都有觀察寫作的要求,且以其它幾項或一項作為補充。
3.細化寫作任務
對應不同層次的不同目標,在具體實施訓練的時候要向學生下達具體的可實施的任務。此處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任務難度要和學生將達成的目標相照應,任務的數量也要適度。太簡單,沒有挑戰(zhàn)性,就無法引起學生相應的重視,可能使訓練流于形式;太難,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就會降低,進而喪失寫作興趣。
針對分層目標,對所任班級學生作文訓練進行了這樣的任務布置:
一類下和二類上,每兩周一篇600字以上大作文,要求關注周圍的人和事,感悟生活。一類下要求立意獨到,二類上要求中心明確。每周5篇隨筆,皆以觀察、課內仿段、課外閱讀三項為內容,一類下的課外閱讀要求摘抄、分析、評論,二類則要求摘抄、200字感悟。
二類中,每兩周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要求中心較明確,有較獨特的感悟,每周6篇隨筆。
二類下,每周一篇400字小短文,要求語句通順,基本圍繞一個中心,每周5篇隨筆,以觀察景物或人物、課內仿句、課外閱讀(摘抄、一句話感悟)、造句四項為內容。
三類,每天寫一小段話,要求句子通順,錯別字較少,能表達清楚簡單的意思,??蓪憚倓偘l(fā)生的事情,看到的景物,也可選擇剛剛學過的詞語進行造句,還可以把好句整理積累。需要保證自己寫的內容比例占多數。
4.提高批改效率
一類下及二類上的學生,代表班級中的寫作最高水平。對此類同學的批改以平時五人間的互評互改和不定時的師生共同討論完成。
二類中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基本過關,這類學生人數最多,也是最容易提高的群體。對此同學的批改以自評、同類互評、當堂隨機點評、教師面改相結合,每兩周進行一次師生討論。
二類下的學生,在語言表達上較為遜色,書寫一般不夠工整,態(tài)度也不夠端正,需要教師隨時督促。因此此類學生的作文批改以教師批改為主,輔以二類中同學的幫助修改。
三類的學生,語言表達基礎遠遠低于其它人,寫作困難很大,對于此類同學的輔導分攤給一類下的同學,每兩周小結一次。要求準備一本日記本,每日隨筆寫在左邊頁,經批改后根據修改意見在右邊頁重新整理一遍。只要完成上述要求,當天的隨筆便給予滿分。
三、應用作文分層教學的注意事項
要通過作文分層教學取得成效,要有一定的量來作保證,還要對分層進行適時調整,即分層應是動態(tài)的,否則時間一長,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應該與與合班教學相結合。分層教學只是作文教學的一種手段,但不應是唯一手段。
結 語
教學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文教學更需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分層教學理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能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效拓展寫作思路,所寫內容由單調走向豐富,但這一方法決不應是唯一。我們在教學中還要借鑒其它良方,相互補充,才能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更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朱紹禹. 中學語文教育概說[M]. 呼和浩特: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3.
[2] 劉朏朏,高原. 作文三段訓練體系簡介[J]. 北京師大學報,1986(6).
[3] 張念.多層分項循環(huán)漸進—新型寫作教學模式探討[J].海外華文教育,2003(3)
[4] 姬忠彬. 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J]. 中小學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