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依據(jù),對2007年到2011年考入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及成績分布等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變化特點和規(guī)律,揭示大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大學生;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動態(tài)分析
1 前言
“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睘榱素瀼芈鋵嵔】档谝坏闹笇枷耄袑嵓訌妼W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于2007年7月正式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并要求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為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變化特點和規(guī)律,揭示大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對2007年到2011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一年級《標準》測試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為大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對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終身受益的體育觀,對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也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2 結果分析
2.1 身體形態(tài)情況分析
身高標準體重是通過身高與體重一定的比例關系,反映人體的圍度、寬度和厚度以及密度。是評價人體形態(tài)發(fā)育水平和營養(yǎng)狀況及身體勻稱度的重要指標。
從表4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從2007年到2011年,男生的身高、體重明顯增加,女生身高、體重也有增加。身高標準體重分數(shù)呈上升趨勢,女生分數(shù)明顯高于男生,女生分數(shù)已達良好等級,男生除了2011級已達良好其他還處在及格等級。說明男生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更值得關注。
圖5表明,正常體重學生的比例呈升高趨勢,肥胖和營養(yǎng)不良、超重和體重較輕學生比例呈下降的趨勢,說明學生身高標準體重結構趨好。
2.2 身體機能情況分析
肺活量綜合反映胸廓的發(fā)育程度、肺的呼吸能力、呼吸肌的強弱和個體的體育鍛煉水平。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tǒng)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肺活量的大小與體重、身高、胸圍等因素有著密切關系,體現(xiàn)了人體的心肺功能的強弱。
從表6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男、女生的肺活量呈逐年增大的趨勢;男、女生的肺活量體重分數(shù)不及格,女生的分數(shù)明顯高于男生。男、女生的肺活量體重分數(shù)是《標準》測試項目中分數(shù)最低的一項。說明大學生的呼吸系統(tǒng)機能水平的提升還有相當大的空間,這為高校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方面提供了重要信息。這里會有體重的因素,對于超重和肥胖的大學生來說, 因為過重的體重負擔對人體的呼吸機能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體重的有效控制就成為體質健康的重要一環(huán)。
2.3 身體素質情況分析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主要反映人體的耐力素質的發(fā)展水平。
圖7表明,男、女生分數(shù)從2007到2011年呈上升趨勢,學生的耐力素質在逐年回升。女生成績明顯好于男生。
握力主要反映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也是反映肌肉總體力量的一個很好指標。
從表8中可以看出, 2007年到2011年男、女生握力的變化趨勢不明顯。握力體重分數(shù)處于及格不及格的邊緣,說明大學生的上肢力量較弱,這里還是會有體重的因素,對于超重和肥胖的大學生來說,體重的有效控制就成為體質健康的重中之重。
立定跳遠主要測試學生下肢爆發(fā)力及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水平[5]。
圖9中顯示, 2007年到2011年成績變化趨勢不明顯,男、女生立定跳遠的成績均處于及格等級,男生成績明顯好于女生,在這5年中都有體現(xiàn),這是所有測試項目中,男生成績均好于女生的唯一項目。
2.4 測試總分情況分析
從表11可以看出,學生測試總分呈上升趨勢,但仍處于及格水平,說明學生總體上缺乏有效的鍛煉。
3.結論
2007至2011年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逐漸好轉,呈上升趨勢。但體質健康水平較低,處在及格水平,亟待加強。女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優(yōu)于男生。
4.建議
4.1學校體育應從經(jīng)費、器材、師資等硬件上加強對中、小學的投入,并通過多種方式或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加強對體育的宣傳和引導,強調體質健康在學習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導學生強化體育參與意識,理解體育鍛煉的價值與意義,從而使其認識到體育鍛煉的必要性。
4.2學校體質測試管理者應加強對體質測試工作的大力宣傳,提高學生對體質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和健康意識。建立系統(tǒng)完善的體質測試工作小組,加強對測試人員技術培訓,保證體質測試工作順利完成。
4.3體育教師應依據(jù)《標準》的測評結果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與督促,指導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加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有目的的進行層次教學、分類教學、個性化教學。
4.4建立健全課外活動制度、體育俱樂部或學生體育社團,為學生提供場地、器材和指導教師,延伸體育課在課外的教育功能。吸引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高體育健身意識,培養(yǎng)體育鍛煉興趣,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4.5將《標準》的測評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身的體質健康狀況還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努力才能得到改善。高校體育是學生體育學習的最后階段,學生此時期應在了解自身體質健康狀況的基礎上學習科學的鍛煉方法,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運動項目,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寶錄,李繼海.九年來太原工業(yè)大學學生體質的動態(tài)分析[J].體育科學,1992,第12卷(第6期):41-43.
[2] 李旭如,李瑞年.1985一1995年學生體質的動態(tài)分析[J].體育學刊,1997,第2期:51-55.
[3] 王琳,劉定一.華北工學院九年來學生體質的動態(tài)分析[J].體育學刊,1999,第2期:38-41.
[4] 張昕.遼寧省大學生2007與2008年健康體能測試結果的比較與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第26卷(第3期):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