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俞邰在著《千頃堂書目》之后,又著有一部《明史藝文志稿》用以備修藝文志,而這部志稿才真正是藝文志的底本,它和千頃目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對明史藝文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黃虞稷;明史藝文志稿;千頃堂書目
1 黃虞稷生平及簡介
黃虞稷字俞邰,室名千頃堂,泉州晉江人,生于崇禎二年,而卒于康熙三十年。清代著名的藏書家,目錄學家、歷史學家。父親黃居中,明萬歷舉人,官至國子監(jiān)丞,筑千頃齋以藏書,多達六萬余卷,著有《千頃齋藏書目錄》六卷。他繼承父業(yè),也熱衷于藏書,使千頃堂的藏書增加到八萬多卷,并在黃居中《千頃齋藏書目錄》的基礎上撰成《明史藝文志》。曾刻唐宋秘本書目、參加編纂《明史藝文志》和《大清一統(tǒng)志》,他學識淵博,諳熟經(jīng)籍???、版本學和目錄學,康熙十七年正月,經(jīng)徐元文推薦入館參與修撰《明史藝文志》。他一生中著述甚多。并以《千頃堂書目》最具有代表性?!肚ы曁脮俊肥且徊磕軌蛉娣从滁S氏藏書概況和目錄學理論的私人藏書目錄,是他參與《明史》編撰,撰寫《明史藝文志稿》的時候所使用的底本,雖然原稿已經(jīng)失傳了,但是它對《明史藝文志》的形成和后世補史藝文志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
2 黃虞稷著明史藝文志稿
康熙二十年春,黃虞稷于母親喪期服滿之后,攜帶《千頃堂書目》進京修史,以備修撰明史藝文志。以至于后代的人都因此說千頃堂書目就是現(xiàn)在流傳的明志藝文志底本。正如《清史稿黃虞稷傳》面說:“…..家富藏書,著千頃堂書目,為明史藝文志所本”《庫全書總目》論千頃堂書目也說:“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既誕妄不足憑;傳維麟明書經(jīng)籍志、尤侗明史藝文志稿,尤冗雜無緒”。
事實上,千頃堂書目是俞邰還沒有進入史館前的作品,只是一個初步的底稿而已。明史藝文志的底本,并不是千頃目,而是黃虞稷跟據(jù)千頃目書目修訂后的明史藝文志稿。
黃虞稷的《史藝文志稿》后世已無流傳。在張明華氏的《千頃堂書目的源流》一文中所說,明史藝文志稿總共有三部抄本,一是黃虞稷在乾隆二十八年前的脫稿,并且經(jīng)過徐乾學幾番裁定的進呈本;二是朱奐的藏本;三是朱彝尊藏本。在這三部抄本里,進呈本已經(jīng)無從考證;朱彝尊的藏本能在《藝文志稿十四本》里找到,但是并沒有提及作者是誰,那是否就說明他是黃虞稷的藝文志稿,尚無法證明,所以想要考查黃虞稷是否撰寫過明史藝文志稿,應該從朱奐藏本入手。
朱奐字文游,吳國人。號滋闌主人。廬文弨根據(jù)他所收藏的朱奐明史藝文志稿和千頃堂書目相比較,他在《題明史藝文志稿》里面說:“此志稿傳是溫陵黃虞稷俞邰氏所撰輯,今以頒行明史校之,所分門類。多有刪并移易之處。史于書不甚著及無卷數(shù)者,俱削之。黃志中小注為史所采入者,亦無幾耳。志稿自南宋及遼金元之書,俱搜集殆遍,此即晉、隋史志兼?zhèn)湮宕z漏,而今以斷代為限,亦具削之已。安得有力者將此四代書目別辟之以傳。外間傳有千頃堂書目,與此志大致相同,而亦間有移易,堂名千頃,固黃氏所以志也。然今之書,直是書賈所為,俊賢志幾于無所不載;別集各就其科第之年以為先后,取便于檢尋耳;宗番與宗室離而為二,俱失體裁,而而小注又為鈔胥任意刪減,益失黃志之舊。但此志稿別集類于羽流、外國亦俱缺如,篇弟亦間或顛倒,恐此尚有脫簡。余先抄的書目,后從朱君文游借的此本,力不能重寫但取以校書目,改正不少,既畢校,遂書其前以還之。”
在這篇文章中,廬氏署名為乾隆三十八年。朱奐藏本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流傳,然而跟據(jù)廬氏文中所說,我們就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由于朱奐的藏本里沒有說明撰寫之人,所以廬氏僅僅只是說相傳是黃虞稷撰輯的??梢?,黃虞稷這篇稿子在民間流傳很少,這和廬氏所說的“外間傳有”的千頃目不同。千頃目已經(jīng)流傳在國外,而這志稿卻很少見,這或許可以看作是黃虞稷進入史館之后才開始著作的一個證據(jù)。第二、廬氏也知道明史藝文志是從這篇稿發(fā)展而來的,因此文中說他拿這志稿和現(xiàn)今通行的明史相比較,并且說明史是由此志稿“刪并移易”、“俱削之”而成的等等。
除了廬氏的敘述外,還有下面兩點可以證明黃虞稷除了千頃目外,還著有明史藝文志:第一、吳騫在《千頃目序跋》里面說:“右千頃堂書目三十二卷,晉江黃虞稷先生所輯也…..先是,其父明立監(jiān)丞有千頃齋書目六卷,俞邰稍增廣之。及入史館,乃益加缺集,詳為注釋,故又有明史藝文志之目。蓋以前之名紹承先緒,而后此云者,欲自盡其識志也…..?!眳鞘纤f的“以前之名”,就是指俞邰承接他父親而所做的千頃堂書目,“后此云者”則指明史藝文志稿。吳氏致力于千頃目的研究,他的論證是可以相信的。第二、和吳騫同時代的黃丕烈也擁有一部明史藝文志稿,只是它的內(nèi)容如何,已經(jīng)不可以考了。他的蕘圃藏書題識多次提到這篇志稿,如卷九集類半軒集十二卷說:“…….后檢家俞邰明史藝文志,載有王行半軒集十二卷、補遺一卷,又楮園集十五卷…..?!笔伷运f的俞邰明史藝文志或補明史藝文志,均符合吳校杭抄本內(nèi)所迻録的《黃志》,此外,蕘圃又將黃虞稷明史藝文志和他的千頃目相提并論,如集類僭溪先生集七卷說:“唯千頃堂書目及家俞邰明史藝文志有之……?!笨勺C俞邰除千頃目外,又另有一部志稿存在。
綜上多述,黃虞稷的確撰寫過一部明史藝文志稿,且撰寫的時間應在千頃堂書目之后。
【參考文獻】
[1]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李鵬:潘景鄭文獻活動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07碩士論文.
[3]賀洪斌:千頃堂書目新論[J],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4]紀昀.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65.
[5]朱彝尊.曝書亭集[M],世界書局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