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漢語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 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可見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xiàn)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匯、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樣培養(yǎng)民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加強詞句訓練,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因此,引導學生理解、積累和運用漢語詞語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民族學生在句子中理解詞語,在段落中理解句子,這樣就會提高民族學生在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漢語詞句的能力。當然,對詞句的訓練要注意方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民族學生說,以便口頭運用。 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這樣就掃清了學生的閱讀障礙。
二、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預習是培養(yǎng)民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一篇課文,民族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授新課,就會充分發(fā)揮民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預習要求要明確具體:即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②邊讀邊想,讀后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③要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如在教學新課時,讓民族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借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后,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 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
2、根據(jù)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如在民族學生剛剛接觸簡單的文言文,我讓學生課內(nèi)預習,運用標記法邊讀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重點和疑點,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對學生提出的疑點,引導學生利用集體的智慧進行討論,自己解疑,這樣學生就逐步掌握了預習的方法,從而也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
隨著閱讀訓練項目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為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三、通過范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漢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正確地讀好課文的每一句話、每一段話,讓民族學生懂得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包含著的意思。民族學生接觸到一篇新課文,開始不會馬上就能讀得好,常常需要老師的具體指導和幫助。學生讀不準、讀不好的,教師讀一讀引導一下,給點啟發(fā),民族學生也就會讀了。如果把教師的范讀指導和學生的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會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的范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學生的語感。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和內(nèi)容感悟。強烈豐富的語感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礎。漢語教學要充分利用課文的特點,發(fā)揮文章的感染作用,重視培養(yǎng)民族學生的語感,去提高民族學生的閱讀能力。范讀出于教師的口,入于學生的耳,了然于學生的心,能增強民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使他們在聽讀中受到強烈的熏陶,進入課文意境,感受語言的感染力,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四、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鼓勵民族學生質疑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fā)想象,鼓勵民族學生敢想、敢疑、敢問,對課文提出質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加深對文章內(nèi)涵的理解。 如學習《落花生》一文,有的民族學生提出: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銷自己,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恐怕連份合適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蘋果、石榴也值得我們學習。這時,教師充分時肯定學生的質疑,不要一味地表達自己的理解,讓全班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通過討論,學生達成共識:我們應該做既體面更對人們有用的人,從而拓展了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又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有民族學生提出廉頗負荊請罪,他到底有沒有罪?我將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辯論材料讓民族學生辯解,這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深讀課文的興趣,為自己的論點尋找有利的依據(jù),再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五、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
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閱讀漢語文章時,往往喜歡用手指著一字一字地輕聲讀,那么我們在閱讀技能訓練中,應分階段有針對性地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學生以系統(tǒng)地閱讀技巧方法上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1、以語義為閱讀單位
以語義為閱讀單位,不要逐詞閱讀,要養(yǎng)成句段閱讀,篇章閱讀的習慣,即一個句群一個句群地閱讀習慣,這樣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語意,不致于支離破碎,曲解文章的意思。
2、培養(yǎng)猜測、推斷能力。
幫助學生根據(jù)造字法和構詞法猜測字義,根據(jù)構詞法和上下文猜測詞義,根據(jù)上句的意思或關聯(lián)詞語推斷下句的意思。這既是培養(yǎng)新聞記者理解能力的必要措施,也是培養(yǎng)快速閱讀能力的必要措施。因為實用閱讀在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甚至也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而是用較大的視幅進行掃讀,只有伴隨猜測和推斷,掃讀才有可能。 3、培養(yǎng)“抓關鍵,跳障礙”的技巧
也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抓住關鍵性的內(nèi)容和主要信息點,跳過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關鍵性詞語,不要見生詞就查字典、問老師,這樣中斷了閱讀,打亂了思路,而且文章中某個詞語的含義并不是在詞典里某個義項的簡單再現(xiàn),而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詞義,我們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判斷、猜測、推斷詞義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抓關鍵、跳障礙”的習慣,并逐漸形成快速閱讀的能力。
總之,我們要認識少數(shù)民族漢語言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提高閱讀意識,強化閱讀訓練,既要注意閱讀的數(shù)量,又要注意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反復實踐,反復訓練,才能使學生逐步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真正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漢語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