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強健之心,方有活力之軀。語文心,國家、民族魂。
【關鍵詞】語文心;閱讀;興國
沒有星星,天空沉如涂漆,了無生機;有了星星的閃耀,天空如緞綴鉆,葳蕤燦爛?!}記
記得一次作文訓練,同敘一件事,結(jié)果有兩個學生的語言形式如此不同。請看:
A生如是寫:“我從語文課本里認識了屈原、李白、文天祥、譚嗣同,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p>
B生如是寫:“語文啊,是你讓我感受到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求索精神;是你讓我領略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詩人狂放;是你讓我見證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豪邁;是你讓我目睹了譚嗣同喋血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大丈夫氣概。
兩段文字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A生的語言簡潔但缺少文采,如《包身工》里的蘆柴棒,瘦骨嶙峋;B生的語言文采斐然,神思飛揚,如《長恨歌》里的楊貴妃,豐肌潤膚,羽衣霓裳,長袖善舞。為什么他們敘述的事情是一樣的,而他們呈現(xiàn)的文字區(qū)別卻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原來是B生較之A生而言,他擁有一顆語文心,一顆靈動的、活躍的、激情的語文心。
沒有語文心,就如盲女無眼,帥哥無神,老太無韻,老頭無力。
沒有語文心,就如木無紋,石無核,金無光,玉無潤。
沒有語文心,就如有河無水,有山無脊,有田無云,有風無景。
有語文心的文章,話逾千年,筆寫古今;水光滟瀲處,有情更多情;筆落驚風雨,章成泣鬼神。而有語文心的課堂,又將如何呢?
有語文心的課堂,不正如肥沃的土壤,稍加播種便禾苗青青?有語文心的課堂,不正如池邊春草,雨后則青翠欲滴?有語文心的課堂,如稻田蛙鳴,清風過處,則蛙聲一片?
語文心是寫作的源泉,是課堂的靈魂,是文化孕育的催生劑,是思想進步的福音。語文心的培育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社會孕育文化氛圍的責任,更是民族精神傳承的使命。
那么怎樣培育學生的語文心呢?
首先語文心來自廣泛的閱讀,這種閱讀不僅依賴老師的指點,也依賴家長的管理,更依賴社會輿論的引導。我國著名的作家沈從文曾電話請教國學大師錢鐘書,有一句是從哪里來的。你看看吧,錢老隨即電話告知那句話出自于哪本書哪一頁。如此看來,你不得不信服大師博聞強識的能力,也明白大師是怎樣煉成的了。猶太人為什么成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民族呢?因為猶太人每人每年的閱讀量達到30多本,而當今的中國年人均閱讀量不過9本。這種數(shù)字明顯的高低杠,很是觸目驚心吧!這種閱讀量的巨大差異,嚴重的影響了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國民無心,則國家無魂;國家無魂則民族不振;民族不振則民族衰亡;民族衰亡則被開除球籍。
其次,語文心來自于學校的教育,“教育是第一生產(chǎn)力”,“教育是興國之本”。沒有教育,興國無路,興國無望。作為賦有社會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當仁不讓的挑起育人之責,興邦之計,興國大梁。這首先要求教育者有心,養(yǎng)人在于養(yǎng)身,育人在于育心。如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以甘霖之心,育我華夏莘莘學子,我想荒漠之原一定會流水淙淙,楊柳扶風,變成綠洲;赤壁之崖也會云遮霧繚,木滿峭巖,綠蔭蔽日。百年樹人大計,從你我做起。
再次,語文心的養(yǎng)成來自于社會。如有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那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社會全民的靈魂直擊。如中央電視臺的教育頻道,承載知識,傳播文化,對國民的教化不可小覷。即使去年熱播的《漢字聽寫》節(jié)目,也在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學習國學的浪潮。如果有學校教育的指點,家庭教育的培育,那也只如池塘鼓波,但如有了社會的輿論引導,便像是鯤鵬展翅,水擊三千里。其聲勢、作用、影響是無可比擬,不可估量的。
作為一個語文工作者,我要大聲呼吁:為了社會進步,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讓我們的學校,普天下的家庭以及全社會,攜起手來,共育語文心,齊育民族魂吧!
(此論文絕非抄襲)
【參考文獻】
[1]《理論與戰(zhàn)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教師如何作質(zhì)的研究》陳向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2]《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獲1997年國家優(yōu)秀圖書獎
[4]《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葉瀾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教師如何作質(zhì)的研究》陳向明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6]《教育中國——50名流素質(zhì)教育訪談》夏欣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7月
[7]《回答未來的挑戰(zhàn)》1984,7 [美]J.W.博特金等/回答未來的挑戰(zhàn)--羅馬俱樂部的研究報告《學無止境》/上海人民出版社
[8]《理論與戰(zhàn)略:國際視野中的學校發(fā)展》[挪威]波\"達林著,范國睿主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9]《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 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9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