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好幾個年頭了,無論初中還是高中都已經全面鋪開。隨著改革的深入、地方考核制度的繼續(xù)使用,導致化學課學生在學習興趣、教材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嚴重的斷層與脫節(jié)。這些問題可以在化學初高中銜接課上很好地解決,使學生,順利的轉型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所以說開設初高中銜接課十分必要。其必要性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可以實現(xiàn)對興趣培養(yǎng)的銜接
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中產生的,對化學學習起推動作用的心理傾向。它包括三個方面的特征:
①是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情緒的表現(xiàn);
②是學生能夠積極地自覺地進行化學學習的內在動力;
③是由學生指向化學學習的自我活動。
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新課程、新知識、新老師、新課堂及各種瓶瓶罐罐、實驗現(xiàn)象等方面得到激發(fā)。這種學習興趣將不能在高中學習中繼續(xù)。高中化學課堂理論性強,教學方法,學習方法都不同。容易形成了興趣培養(yǎng)的空檔。初高中化學銜接課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并激發(fā),使學習產生一貫性、連續(xù)性。
在化學銜接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方法、手段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上好第一節(jié)銜接課。把第一堂化學課放在銜接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增。由生動活潑的銜接課揭開學習高中化學的序幕,是高中生學習化學興趣形成和再發(fā)展的前提。力求采用趣味性強的、易引起警覺的、激發(fā)情緒的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為他們學習興趣的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創(chuàng)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教學的被動者和接受者,而是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發(fā)展的主體。因此,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最后,發(fā)揮實驗魅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演示實驗生動、鮮明,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保證課堂演示實驗的成功,教師每次實驗前都做好充分準備,努力做到操作規(guī)范,速度適中,便于觀察。學生每次觀察實驗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觀察提綱和真實詳細的實驗現(xiàn)象記錄,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注意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切問題,能夠發(fā)現(xiàn)多少就記錄多少,在做完實驗好后指出并且提出改進的建議。這樣處理后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而不再是旁觀者的角度來學習,學習化學的興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可以彌補初高中教材內容的斷層與脫節(jié)
初中化學新教材偏向于采用主題式編排方式,突出化學與生活、社會和技術的密切聯(lián)系,在實際問題中引出化學內容,它不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這就不可避免地在知識框架的完整性方面有所缺乏,導致知識內容的斷層,再加上中考指揮棒的作用使得許多高中要求的內容在初中沒有得到啟蒙教育,使得斷層加大。
高中化學教材內容精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化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在銜接課中,我們要集中復習初中化學中的與高中化學密切相關的知識內容,以及高中化學不再重復的卻初中化學里又沒有講全講透的知識。教師既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又適時引入高中化學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學的局限性,又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如溶解度一節(jié)知識中較高要求的計算,溶劑和溫度改變時的計算初中較少觸及,而近幾年來的高考中則頻頻出現(xiàn),高中化學又無專門章節(jié)介紹,這就需要利用復習時間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解這類題的能力。又如氧化還原反應、燃燒等初中局限性的定義,到了高中從本質上去理解,這樣概念范圍將會擴大。又如化學用語初中只要寥寥幾個,而高中幾乎全部都用化學用語表示,這部分內容高中又沒有專門課時學習補充。通過銜接課可以很好地完善補充。
三、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方法一對,事半功倍。學生的學習成績除了取決于智力因素外,學習方法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階段,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高一接軌教學的重要任務。
首先,講清初高中化學的區(qū)別。如,知識的總量增加、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增強,理論性知識的比重增大,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實驗能力、計算能力、記憶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
其次,向學生介紹學習高中化學應采用的思維方法:
(1)認識物質的主線:觀察、實驗探索、歸納性質、理論闡釋、典型應用、歸納思維法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實驗室制法和保存演繹推理法。
(2)從代表物的學習到一類物質的學習,以點帶面、以面到體,形成立體化的知識網絡結構圖。
(3)建立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由化學符號系統(tǒng)——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結構式等組成的化學模型具有直觀性,是化學認識的重要特點之一。研究過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也是認識現(xiàn)象的本質的過程(抽象),因此要指導學生把“實驗—性質—結構”三者緊密聯(lián)系起來建立化學模型,并用化學符號系統(tǒng)表示這種模型的結果。學生認為化學易懂難學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這種直觀——抽象的化學模型。
(4)注意積累解化學題的思維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問題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極值思想等。
再次,學法指導的目的是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因此,學法指導應滲透于銜接課。從高一第一堂銜接課起,就建立和堅持必要的學習常規(guī),如課前做好預習,記好預習筆記,答好預習思考題;上課做聽課筆記,課后做學習小結;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做好階段性總結、構建知識網絡,做好搜集工作建立錯題集等等。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做好初高中化學知識的教學銜接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教學新課題。它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