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種自我表達的過程,究其實質(zhì)乃是思想、情感的傾吐。張志公先生曾說:“無論寫什么文章,要寫得好,先決的條件是具有正確的思想認識,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及相當?shù)乃季S能力?!边@就是說,思想和思維是作文之源,而思想則是文章的靈魂。然而,在功利化的應(yīng)試寫作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中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呈現(xiàn)出以下特點:立意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認知止于淺表,幼稚粗俗;內(nèi)容格調(diào)低下,是非不辯。用一句話概括起來就是:作文思想性不足,缺乏思想的廣度、深度和高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作文的思想性呢?
一、開辟積淀底蘊的路徑,引導(dǎo)學生孕育思想
古詩有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恼率欠裼袀€性思想,總是以寫作者底蘊積淀的多少為前提的。積累越多,底蘊越深厚,思想也就越深刻。因此教師要引導(dǎo)學生開辟多條積淀底蘊的路徑,進行廣泛而自由的積累,博采眾長,豐富自我,以形成獨特的視角,孕育鮮活的思想。
1.觀察自然世態(tài),納格物之理。例如,看到建筑用“磚”,從其外觀普通、作用巨大的角度,想到平凡與偉大的道理;從制磚需要烈火燒烤的角度,悟出人才成長需要磨煉的真諦;從磚沉默性格的角度,贊頌?zāi)_踏實地、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學生通過分析事物和獨立思考,就會形成自己的想法,錘煉獨到的觀點。
2.關(guān)注社會時事,采百家之思。例如,學生利用報刊雜志、網(wǎng)絡(luò)電視將“天下大事一網(wǎng)打盡”,將他人犀利的觀點和深刻的見解總結(jié)歸納,以激活自己的思維,讓自身思想日臻深刻。
3.閱讀大家經(jīng)典,取名家之言。例如,《論語》選讀中“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的人格操守,《孟子》選讀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處世觀念,《荀子》選讀中“人定勝天”的生活哲學,等等,可以讓學生獲得文化的接納和思想的深化。
4.學習哲學理論,得理性之道。例如,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觀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實事求是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等等,可以讓學生積淀良好的思想素養(yǎng),形成思辨意識。
二、搭建訓練思維的平臺,指導(dǎo)學生磨礪思想
思路一換天地寬,多想一步,就可以領(lǐng)先一步。正確而多樣的思維途徑,不僅可以使作文思想深刻,而且能夠達到出人意料、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搭建好訓練思維的平臺,指導(dǎo)學生磨礪思想。鼓勵他們突破思維定式,標新立異,打破常規(guī)。敢于對已取得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觀點和見解生疑質(zhì)疑,盡可能地提出與傳統(tǒng)迥然有別的觀點;敢于站在對立面的角度去思索,反彈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異,異中求深,以自己獨特的視角,感受生活,表現(xiàn)生活。例如,以“這山望著那山高”這一熟語進行立意思維能力的訓練。按照常規(guī)思維,“這山望著那山高”含有貶義,是指責那些見異思遷、朝三暮四的人。教師可引導(dǎo)學生用求異、逆向等思維方法,從新的角度質(zhì)疑:難道“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對嗎?人類不就是因為不滿足而不斷攀登才進步嗎?這樣的立意,避免了千人一面,使文章具有了時代的思想新意。
三、開放馳騁個性的空間,鼓勵學生表達思想
王國維言:“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色彩?!?對于一個話題、一段材料、一件身邊的事情的認識,不同學生定有迥異的見解,有的還可能會與考場作文要求不沾邊。如果教師硬是要用考場作文的規(guī)矩來評判、衡量那些帶點稚嫩、膚淺但充滿個性化的認知,結(jié)果只能是“克隆”出大量的、“貼標簽”式的、缺乏真思想的學生作文。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yīng)該開放馳騁個性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思實想。鼓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己的獨特思考,勇敢地寫出個性化的思維認知。
總而言之,教師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的目的,不是為了應(yīng)付一兩次重要的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清晰、嚴謹?shù)乇磉_出他們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