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都應有過這樣的教學體驗,一份語文試卷經(jīng)過兩三節(jié)課辛辛苦苦的講評,自認為講得詳細完備,點撥得法,可是過一段時間,把講評過的部分試題再拿來檢測,卻仍有很多學生包括所謂的好學生都答得不盡如人意。問題出在哪?就是語文教師的試卷講評課都已落入一個老而舊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在講臺上一題一題地說答案,再進行分析,學生在下面對答案,更正錯誤。表面上看起來學生聽得認真,改得仔細,但實際效果不佳,時間久了還會大大削弱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自然成為學習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激活一堂試卷講評課,并使之高效呢?應把握如下三個原則:
一、課前要精心準備
批改試卷認真細致,做好試卷統(tǒng)計工作,有典型錯誤或值得表揚的學生名字應作記載,以利于課堂上雙向、多向地進行交流。這樣,老師才能具體了解:學生對哪些問題掌握得比較好,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掌握得還不夠,從而就能把學生的需求轉變?yōu)樽约旱慕虒W目標。所以每次備課前,都要確定,這份試卷究竟要學生重點掌握些什么,這堂課究竟要帶給學生什么。只有把這些問題都系統(tǒng)地整理好了,才開始備課。
在講評時,哪些內容該精講,哪些內容該少談,哪些內容該重點講,哪些內容應該提醒學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由于老師重點分析的內容的確是自己的欠缺之處,老師點到自己名字時就不會毫無準備,上課時就一定會留心注意。通過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教師能夠從中找到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欠缺之處以及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在講評時有的放矢地解決這些缺點和問題。
二、課堂要藝術安排
傳統(tǒng)的試卷講評課往往是“填鴨式”和“代庖式”的課堂,這樣的課堂雖然教師講得累,但學生實際沒“動”起來。高效的課堂必須要藝術地安排過程,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真正讓學生忙碌起來,教師“清閑”下來。具體做法是:
(1)落實任務。將試卷發(fā)給學生,根據(jù)需要分成幾組,每組承擔相應的題目。相對基礎差點的承擔基礎題,成績好點的承擔閱讀題。各小組根據(jù)自己承擔的任務,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等,得出正確的答案,老師在旁僅是起到提示、引導、驗證答案的作用。
(2)自主講評。由各小組推薦一位或幾位同學講評所承擔的題目,既講正確答案,也要分析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同時還要從自己的角度說明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他們的講評有時不很到位,有時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但也有不少學生講得非常精彩。
所以,教師講評試卷時,要有藝術地安排課堂過程,能放手盡量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遇到學生真正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才出馬,而這時學生的求知欲已被勾起,自然全神貫注。最后,還要讓學生總結出解決這類題型的關鍵,總結出答題步驟和方法,這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后要有效鞏固
(1)錯題集。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求每一個學生準備錯題集,將每次作業(yè)、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和正確的解題方法等,在錯題集上及時輯錄。學生試卷(下轉2—7版中縫)(上接2版《激活語文試卷講評課堂之我見》)中反映出的問題,大多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次講評后不大可能他們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講評后,都留給他們一點時間,讓他們對錯題加以訂正,做好錯題記載,并注明正確答案及解題思路,以便學生在下次測驗前,有的放矢,及時復習。
(2)鞏固提高。教師要選出試卷中出錯率較高的問題和知識點,變換形式(量不能大),在下堂課上課前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經(jīng)過反復強化,鞏固試卷的講評效果,以幫助他們真正地掌握重點知識。
語文試卷講評課有如一汪活水,需要教師采用許多技巧來引導,這樣學生的智慧才能匯聚成汪洋大海。如果教師一味地靠主觀想象,把所謂的“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最終活水也會變?yōu)橐惶端浪V挥薪處熢趯嶋H教學中,慢慢摸索,逐步完善,歸結技巧,才能真正激活語文試卷講評課這汪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