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2至15日有幸觀摩了2013年四川省高中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展評課,受益頗多。對“語文教學中如何將朗讀落到實處”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現階段的語文朗讀教學,應針對存在的不當之處,做好以下落實工作:
一、不要過于依賴朗讀磁帶,讓老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古詩文教學是高二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老師都知道朗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可又怕自己范讀得不夠好。因此,就用網上下載的錄音放給學生聽,可學生聽完后,還是不知該怎么讀,收效甚微。曾做過這樣一次試驗:在教學《琵琶行》的第一課時,把在網上精心挑選的配樂朗讀的錄音放給學生聽,聽第一遍學生較為認真,可印象不深刻;又開始放第二遍,發(fā)現一部分學生開始疲勞地打哈欠了,還有的開始趴在桌子上睡覺了。課后開始反思:為什么學生越聽越沒勁呢,聽了以后還是朗讀不好呢?配樂朗讀錄音固然好,可學生感覺錄音離他們很遙遠,夠不著;而老師站在他們面前,是有血有肉的人,可以用眼神來交流,用聲音來溝通,用動作來傳情達意,所以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印象更深刻。因此在教學《琵琶行》的第二課時,就讓學生先讀,然后教師再范讀,再重點點撥描寫音樂的句子。如,“‘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用輕快情調;‘間關’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為高潮蓄勢,要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睂W生朗讀有感情了,對樂曲的變化過程體會更深入了,也更能體會到白居易描寫音樂的文字的精妙了。通過朗讀,文章的重難點也解決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認真的范讀,學生會更加欣賞老師,更喜歡學語文,學生的語感就會越來越好。最近幾年的高考,古文斷句基本成了必考題,學生要拿高分,就得有很好的語感。
二、課堂上要保證足夠的朗讀時間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由于擔心內容上講不完,就滿堂講,或滿堂問,把學生朗讀的欲望給抹殺了。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堂是沉悶的,語文教學應指導學生多讀課文,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理解課文,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2013年四川省高中語文古詩文課堂教學展評課上,自貢曙光中學曾琴老師的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的朗讀教學,讓大家受益匪淺。她教學《歸去來兮辭》時,讓學生站起來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有一個學生朗讀了這句:“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边@個學生由于太緊張,語速太快沒讀清楚,就又讓他從容地再讀一遍,這遍讀得流暢了可沒有情感。老師和藹地說:“請聽我讀一遍,聽一聽我讀的和你讀的那里不一樣。然后你再讀?!崩蠋煼蹲x完后,學生總結:“登東皋以舒嘯”要讀得高亢,“臨清流而賦詩”要讀得舒緩,讓人感覺到高山的巍峨和小溪的潺潺。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很輕松地體會到了陶淵明歸園田居的輕松、愉悅。
三、讓學生在大聲朗讀的基礎上,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品味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惫湃俗x書不僅要多讀,大聲讀,更是要搖頭晃腦地讀,邊讀邊品味、感悟文意。準確地把握作品的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朗誦好作品重要的前提和基礎。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1.正確、深入的理解。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2.深刻、細致的感受。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就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3.豐富、逼真的想象。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像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