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及教學目的
長期以來,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嚴重脫節(jié),好像講課是為講課而講,而忽視了課文的示范作用。并且,當下的高考卷子除了默寫填空緊扣課本外,其他部分似乎與課文無關,課文的處境便有些微妙了。受這種考試功利思想的影響,一些學生甚至認為“只做模擬試題不學課文就能考高分”。這種現(xiàn)象,致使學生在課余的作文練習中,只是向各類“作文寶典”問計,卻忘記了比任何“作文寶典”“優(yōu)秀作文選”都要經(jīng)典的課文。教師在作文評講課上,也往往只是拿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之類作為例文。當然,不能否定“作文寶典”“優(yōu)秀作文選”之類的示范意義,但這種嚴重忽視課文示范性價值的做法,實質(zhì)是從根本上遺忘了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功能。就藝術水準而言,課文可以說是篇篇經(jīng)典,幾乎都能使學生從中學習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作家那高超的寫作技巧。
二、教學重難點
在寫作中如何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到不同課文相同或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剪輯或串聯(lián),實施對課文的遷移。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兩年多來,我們學習了一百多篇課文,這些文章,或是歷史披沙揀金遺留下來的杰作,或是現(xiàn)當代的名家名文,無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和深刻的內(nèi)蘊??伤鼈冊谖覀兊哪X海中停留了多長時間,對我們的寫作又有多大幫助呢?上次我們講了小說教學與寫作的關系(投影展示),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怎樣從課本中學習寫作。
(二)學習本色的人物語言與行為。
所謂本色的人物語言與行為,就是一個文學人物的語言、行為要和這個人物的身份、年齡、性別、所處的環(huán)境等都相吻合。一位同學寫了一篇題為《媽媽的手》的作文,她的母親是個清潔工,幼時的她問媽媽:“你的手上怎么那么多小口口?”媽媽慈祥地一笑說:“這是生活的印記”。同學們想一想,一個清潔工會這樣說嗎?下面讓我們看看作家們是如何設計人物的語言與行為的(投影展示):
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有一位同學提出疑問:“那么巧嗎?店小二為什么要刻意去聽別人的談話?那么多客人他若一一去聽,太失真了吧!”其實,文中寫陸虞侯二人進店時連用兩個“閃”字,顯得異常詭異,而小二本色:江湖行走者豈能坐而不視?這種寫法不僅不是“失真”,反倒恰是“逼真”。小二的這種行為更符合他的身份,我對這位學生說:“問題提得好,是好學生,做店小二卻還嫩了點?!?/p>
以上例子,提醒我們在描寫人物時,一定要注意其言行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性別、所處的環(huán)境,這是我們寫作的一個難點,也是重點。
(三)巧用課文名句、名篇增添文采。
文采,是作文成功的基礎,但許多同學苦于文庫羞澀,下筆艱難,更別說文采了。其實,課文就是我們?yōu)樽魑脑鲚x的模板和寶庫。請看下面一段例文(投影展示):
愛是“容顏如蓮花般開落”的不悔,愛是“十年生死兩茫?!钡目喑瑦凼恰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閑愁,愛是“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的無奈,愛是“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的辛酸,愛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愿望,愛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
這段關于“愛”的闡釋,不僅化抽象的情感為形象的說明,而且巧妙地引用課文中的相關名句——依次分別引用鄭愁予的《錯誤》、蘇軾《江城子》、李煜的《破陣子》、陸游的《訴衷情》、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詞中的名句。這些句子,大部分都是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名句,很多同學只是為背誦而背誦,除了應付考試時的默寫填空,根本沒有活學活用的意識。但這位同學不僅有在作文中應用的意識,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為自己的作文增添了文采。
(四)作業(yè):
以《月是故鄉(xiāng)明》為題,按要求作文。要求:
1.必須利用初高中教材(含《讀本》)上有關的詩或文中的有意境的句子,能讓讀者看出你用了哪一篇詩或文。
2.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3.字數(shù):7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