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因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自我復制,通過多種載體進行傳播。模因傳播過程中具有各種形態(tài),其中語言是最重要的載體。本文以漢語語言模因為考查對象,研究其復制機制和英譯的策略,提出復制機制包括基因型復制、表現(xiàn)型復制和創(chuàng)造型復制,英譯策略包括音譯增補策略,同類替換策略和創(chuàng)新翻譯策略。
關鍵詞:模因 幽默 復制 翻譯
一、引言
道金斯首先在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采用“meme”這一概念。他認為,時裝、飲食習慣、儀式和風俗、藝術和建筑、工程和技術等,所有這一切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在進化(道金斯,2012:215)。他用“meme”表達“文化傳播單位”或“模仿單位”的概念。“meme”仿照“gene”一詞而來,且與“memory”有關。一些中國學者將其譯為“覓母”(盧允中,2012)、“敏因”(魯川,2003)、“冪姆”(徐盛桓,2005)、“密姆”(王斌,2004)、“謎米”(高申春等,2001)、模因(何自然,2003)等。我們采取語義溯源的方法,考慮到“meme”與“gene”的傳承關系,采用何自然先生的譯法,即“模因”。
道金斯認為,“曲調、概念、妙句、時裝、制鍋或建筑拱廊的方式等都是模因”(道金斯,2012:218)。模因可以稱為“模仿的過程從一個大腦轉移到另一個大腦,從而在模因庫中進行繁殖”(道金斯,2012:218)。模因是一種有生命力的結構。當一個人將模因移植到另一人的頭腦中,另一個人的大腦便成為這個模因的宿主,也成為了傳播這個模因的工具。
模因靠復制和傳播生存,是文化的傳播單位。模因通過模仿的方式進行自我復制,通過多種載體進行復制傳播。模因可能僅僅是一個概念、一種行為或一個想法,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態(tài)出現(xiàn),通常通過網(wǎng)絡等大眾傳媒進行傳播。模因像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一些模因能夠比其他模因更為廣泛地傳播,這一過程與自然界的自然選擇有相似之處。一般趣味性較強、較引人注目的內容更容易成為模因。模因傳播過程中具有各種形態(tài),其中語言是最重要的載體。本文以語言模因為考查對象,研究語言模因的形成和傳播規(guī)律,研究對象既包括模因復合體,也包括單個模因。模因復合體一般屬于語篇層面的單位,而單個模因一般用詞語來表示。
二、漢語語言模因的復制機制
漢語語言模因通常是指漢語語境中具有較強復制能力,能迅速廣泛傳播的模因。漢語語言模因可以通過基因型復制、表現(xiàn)型復制和創(chuàng)造型復制迅速在源語文化中傳播,實現(xiàn)特殊的語言效果。
(一)基因型復制
模因進化過程中有些模因以傳遞信息為主,存在于人類的大腦中,可以將其稱為“基因型模因”。這些語言模因本身的語言形式?jīng)]有發(fā)生任何變化,只是使用的語境發(fā)生了變化。我們這里關注語言模因的語用意義。例如“土豪”一詞曾經(jīng)指的是“在鄉(xiāng)里憑借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百度百科),在新中國土地改革中因為“打土豪、分田地”而廣為人知,因而曾經(jīng)成為當時的語言模因;沉寂多年后,“土豪”一詞如今再度現(xiàn)身網(wǎng)絡,其含義隨著使用語境發(fā)生了變化。“土豪”現(xiàn)在一般泛指“異常富有且品味不佳者”,后來因為網(wǎng)絡上的瘋傳導致含義有所擴大,可褒可貶,也常被用作形容詞,起修飾作用。例如,2013年走紅網(wǎng)絡的“土豪,我們做朋友吧”反映出普通民眾在社會轉型期對富有人群的復雜心態(tài)。這個詞在使用過程中具有極強的搭配能力,可以復制衍生出諸多語匯。例如,第五代蘋果手機中的金色版被戲稱為“土豪金”。新周刊上,何雄飛撰文指出“中國的城市是異化版的土豪之城”,此處“土豪”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金錢和品味,語境意義更為泛化。
(二)表現(xiàn)型復制
表現(xiàn)型的模因復制指的是一些模因以相同或相似的表現(xiàn)形式來表達不同的內容。例如,根據(jù)現(xiàn)有流行歌曲的曲調,填寫不同內容的歌詞,這就是一種表現(xiàn)型的模因復制。
語言模因的表現(xiàn)型復制最常用的手段是“嫁接”?!凹藿印笔侵浮敖Y構沒有變化,但其中的關鍵詞語變成了同音異義詞。”(何自然,2003:206)語言模因常常保留原來的表現(xiàn)形式,填上不同的內容而表現(xiàn)完全不同的含義。例如,2014年演藝界明星馬伊琍微博中的一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使得“伊莉體”走紅網(wǎng)絡,相關的嫁接復制層出不窮。例如:某銀行信用卡的廣告詞為“消費容易,打折不易,且刷且珍惜”;某城市的交通標語上書“駕駛雖易,安全不易,且開且珍惜”。此外,《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部的熱播,掀起了民眾仿造“舌尖體”的熱潮。其中,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自制的視頻《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引起快速轉發(fā)和關注?!氨本┖5?,太平洋吹來暖濕的季風,學霸正在瘋長,又到了大學生們最忙碌的季節(jié)——考試季。由早餐帶來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繁重的復習后身體所必需的蔗糖……”這類復制一般在形式上與原文高度相似,但是在語言效果和表現(xiàn)力上則與原文相去甚遠。
(三)創(chuàng)造型復制
創(chuàng)造型復制指的是一些傳播較廣的模因通過將原來具有一定相關性或根本不具相關性的內容重新重組和整合,因為形式或內容的新穎和創(chuàng)新性,獲得了幽默的語言效果。例如,2013年網(wǎng)絡上開始流行的“女漢子”一詞引起熱議。該詞將原來彼此相排斥的兩個詞組合到一起,獲得了新的含義。該詞指的是“性格和舉止具有男性化特征的女性,可能具有行為不拘小節(jié),性格開朗直爽,工作中果斷冷靜等特質”。英文中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ShEO”,代指“女性主管”,因為語型上的特點取得了奪人眼球的效果。
三、漢語語言模因的英譯策略
語言模因在源語文化中傳播通常遵循一般性的傳播模式,通過模仿復制到達較為廣泛的人群。而在譯語文化中傳播則需要借助翻譯。翻譯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漢語語言模因在目的語文化中的接受和傳播。翻譯的原則應為準確傳達源語語言模因的基本含義和文化含義,在目的語文化中取得類似的語言效果。翻譯過程中異化和歸化都是可以運用的策略,具體的操作方法取決于譯者是以原汁原味、異國特色為目的,還是以明白曉暢和順應目的語文化為目的。根據(jù)漢語語言模因本身的特征和在目的語文化中所要取得的語言效果,可以采用音譯增補、同類替換和創(chuàng)新翻譯等策略。
(一)音譯增補策略
音譯增補指保留源語模因的發(fā)音并作語義解釋的譯法。保留源語模因翻譯的原因是原文的音響效果能夠引起一定的共鳴,并有利于大規(guī)模的傳播。但是由于源語的模因不易使目的語文化的受眾準確地理解,因而需要增補其語義。例如近兩年流傳較廣的模因“中國大媽”,原指在國際黃金暴跌時刻瘋狂搶購黃金的中國中年女性,后來用來泛指在國際場合瘋狂購物和品味不高的中國中年女性。這個詞在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上已有的響亮的譯名“Chinese Dama”,這種譯文較有利于傳播,然而意義不夠明確,尤其是容易使得對中國文化和相關語境缺乏了解的人不知所云。因此對于原意可以適當增補解釋為:“Chinese Dama, or bargain-hunting middle-aged Chinese women who keep a tight grip on the family purse and an eagle eye on gold prices.”如果用的是泛指意義,可以省略定語從句。
(二)同類替換策略
同類替換策略屬于歸化譯法,指的是在譯語中找到譯語人群耳熟能詳?shù)谋磉_法來替換源語中的語言模因的方法。這種方法通常會減弱語言模因的特殊語言效果,但卻是更有利于接受的翻譯方法。例如,漢語語言模因“剩女”在漢語中表示過了適婚年齡的大齡女青年。有譯者將其譯為“l(fā)eftover women”,好似將女性等同于“剩菜剩飯”,必然讓人很難接受。因此,有譯者提出將其替換為英語中的“3S lady”(single, seventies, stuck),非常的生動形象,或者將其譯為更簡潔的“the single lady”也未嘗不可。
(三)創(chuàng)新翻譯策略
創(chuàng)新翻譯策略指的是漢語語言模因所表達的意義靠音、形、義支撐,因此在譯語中也借助創(chuàng)新使用現(xiàn)有詞匯,以求達到類似的語言效果。上文所說的“女漢子”如果采用同類替換的方法可以譯為“tomboy”,指的是“行為似男孩的頑皮姑娘”,屬于可以基本對應的譯文;但是對于該詞中的男子氣概未能彰顯,可以譯為“she-man”,將女性性別特征和男性做事風格結合,或者譯為“man-girl”,都屬于利用譯語中的現(xiàn)有詞匯進行創(chuàng)新表達的方式。
四、結語
漢語語言模因以不同的形式進入英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中國文化日益走向世界,與各國進行更高層次的交往,漢語語言模因定能以更廣泛和豐富的形式進入英語,翻譯的策略也會更具多樣性。
(本文為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視角探討語言模因幽默的翻譯——從語言模因到文化復制”[項目編號:11YJCZH146]、2010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漢語語言模因幽默機制產(chǎn)生的翻譯干擾研究”[項目編號:10B029]、2013年黑龍江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本地化行業(yè)發(fā)展與MTI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2011年黑龍江省商務英語學會科研項目“基于語料庫的《商務英語翻譯》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0Z00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
[2]魯川.漢語的根字和字族——面向知識處理的漢語基因工程[J].漢語學習,2003,(3).
[3]王斌.密母與翻譯[J].外語研究,2004,(3).
[4]徐盛桓.冪姆與文學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1).
[5]張瑩.從覓母的角度談異化翻譯的趨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6).
[6]蘇珊·布萊克摩爾.謎米機器[M].高申春,吳友軍,許波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7]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盧允中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李家春 王天華 哈爾濱 黑龍江大學應用外語學院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