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法苑珠林》語料為例,為《漢語大字典》補(bǔ)充若干失收俗字字形。
關(guān)鍵詞:《漢語大字典》 失收字形 《法苑珠林》 俗字
大型字典力求收字齊備,但由于種種原因,散見于古代文獻(xiàn)的俗字別構(gòu)仍有不少被遺漏。本文以唐釋道世編撰的佛教類書《法苑珠林》為例,補(bǔ)充《漢語大字典》失收的若干俗字。所據(jù)《法苑珠林》的版本系《中華大藏經(jīng)》第71、72冊所錄《趙城金藏》本或《高麗藏》本。
(1)有一部曲,役力小不如意,(張)絢便躬捶之,一下即無復(fù)活狀。(卷七八,72∕412b。即72冊、412頁、中欄,a、b、c分別代表上、中、下欄。下同)
按:“”本作“”,《廣雅·釋詁三》:“,死也。”王念孫疏證:“《玉篇》《廣韻》并云:‘,欲死皃?!犊镏囌住吩疲骸煊乐p?!贝擞?xùn)與《珠林》(《法苑珠林》的簡稱,下同)例合?!啊闭{(diào)整結(jié)構(gòu)即作“”;而“夕”“歹”形似,且“夕”又與二字字音相近,故“”“”的意符“歹”又換作“夕”?!啊钡穆暦拔觥彼子肿鳌皰V”,《玉篇·手部》:“扸,俗析字?!彼跃陀辛恕啊薄啊边@樣的字形。二字《大字典》(《漢語大字典》的簡稱,下同)皆失收,可補(bǔ)。
(2)以麻油雜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徹見掌中,如對面焉,亦能令潔齋者同見。(卷六一,72∕159a)
按:“”為“胭”的俗字?!半僦北臼且环N用于化妝和國畫的紅色顏料,取于燕支草,故本作燕支,后常作“臙脂”。據(jù)卷后《??庇洝罚镀諏幉亍繁炯醋鳌把嘀А?,《清藏》本作“臙脂”;中華書局校本亦作“臙脂”。至遲在宋代時(shí),“臙脂”已經(jīng)可以寫作“胭脂”了。《廣韻·先韻》:“胭,胭頂。”周祖謨?!绊敗弊鳌爸薄1纠械摹啊眲t又為“胭”的換意符字,這是受到“粉”等字的類化影響,《說文·米部》:“粉,傅面者也?!薄队衿っ撞俊罚骸胺?,可飾面?!薄胺邸弊畛跏潜硎局鄣?,所以化妝類的字有時(shí)會(huì)受到“粉”偏旁類化而從“米”旁,如《集韻·陽韻》:“妝,《說文》:‘飾也?!蜃鳌!薄豆沤耥崟?huì)舉要·陽韻》:“妝,《說文》:‘飾也。’……徐曰:‘今俗作粧。’”“妝”的俗字別構(gòu)都以“米”作為意符,可資比勘?!啊弊帧洞笞值洹肥眨裳a(bǔ)。
(3)燒鐵為食,融銅灌。(卷四八,71∕947c)
(4)蠅入喉,令吐蟲動(dòng),則便大吐。(卷六七,72∕258c)
按:“胭”為“咽”的換意符俗字。《集韻·先韻》:“咽,《說文》:‘嗌也’,謂咽喉也。或作胭。”“”則又為“胭”的俗書,《干祿字書》:“囙因,上俗下正?!薄洞笞值洹芬咽铡耙颉薄把省薄岸鳌钡乃讜皣唷薄啊薄啊保室喈?dāng)收錄“”字。
(5)即以銅箸貫穿其耳,若過者便與多價(jià),其半者與價(jià)漸少,都不通者全不與直。(卷一七,71∕454c)
(6)故《七佛經(jīng)》云:“護(hù)僧伽藍(lán)神,斯有十八神:……十六名聽,十七名視,十八名徧視?!保ň砣牛?1∕825c)
按:“”為“徹”的訛俗字?!啊弊淖鳌啊?,隸定當(dāng)作“徹”,不過字形中的“”多訛作“去”,如北魏《元寶月墓志》作“”、《李挺墓志》作“”、隋《張受墓志》作“”、《藏質(zhì)墓志》作“”?!陡傻撟謺罚骸皬?,上通下正?!眲t徑以“”為正字,“徹”反而成俗字了。可知“”在漢字發(fā)展過程中是一個(gè)既常見又通行的字形,《大字典》失收,可補(bǔ)。
(7)視不見日月者,謂受罪之處,窈窈冥冥,無有出期。(卷六六,72∕252c)
(8)諸天世人,所見敬。(卷八一,72∕445b)
按:“”為“仰”的俗字,《干祿字書》:“迎,上通下正?!笨梢员瓤??!皡n”“印”篆文分別作“”“”,隸變后僅一橫之差,故俗書多有訛混?!啊弊帧洞笞值洹肥眨裳a(bǔ)。
(9)鑿山搆室,接梁通水,繞寺華果菜充滿,今有僧住。(卷三九,71∕829b)
(10)食布衣,一中而已。(卷六三,72∕200a)
按:“”為“蔬”的俗字。“蔬”的聲旁篆文作“”,隸變作“疏”,亦不妨作“”?!洞笞值洹贰笆琛薄啊苯允?,而“蔬”“”二字卻只收前者;《珠林》既見“”字,《大字典》可補(bǔ)。
(11)故《樓炭經(jīng)》云:“南閻浮提種類差別,合有六千四百種人。但總彰大數(shù),不別其名。”(卷二,71∕184c)
(12)弟子問言:“是何女人?”答言:“是舍衛(wèi)城中大薩薄婦?!??!保ň矶?,71∕518a)
按:“”為“此”的簡筆俗書,西漢時(shí)期已然如此,如《孫子兵法》作“”、《孫臏兵法》作“”、《武威簡》作“”;《干祿字書》:“此,上通下正?!薄啊弊钟诠哦嘁?,《大字典》失收,可補(bǔ)。
(13)有一主,名曰師子,將五百人,欲過此路。諸人恐悑,畏不可過。主語言:“慎莫悑畏,但從我后?!保ň矶?,71∕599b)
按:“”為“商”的俗字,中華書局校本即作“商”?!吧獭北咀鳌啊?,《說文·貝部》:“,行賈也。從貝,商省聲?!倍斡癫米ⅲ骸八鬃?,經(jīng)傳皆作商,商行而廢矣?!笨芍啊彼鬃鳌啊保凰讜吧獭薄皢悺辈环?,所以“”又作“”?!啊弊帧洞笞值洹肥?,可補(bǔ)。
舤
(14)薩薄主語眾人言:“船去太疾,可舍舤?!保ň砣?,71∕739c)
按:據(jù)卷后《??庇洝?,此處的“舤”字《資福藏》《磧砂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高麗藏》諸本均作“帆”,中華書局校本亦作“帆”,可知例中的“舤”為“帆”的換旁字,字形側(cè)重點(diǎn)從質(zhì)地轉(zhuǎn)移到屬性?!洞笞值洹芬咽盏摹芭w”“”與“舤”形似,但二字皆為“”的俗字或異體字,有“船舷”“船”兩個(gè)義項(xiàng),皆與作為“帆”換旁字的“舤”無關(guān)。鑒于“舤”字與“舧”“”形體類似而意義有別,《大字典》有必要補(bǔ)收。
螥
(15)若螥蠅之樂臭尸,似飛蛾之投火聚。(卷七三,72∕345b)
按:“螥蠅”即“蒼蠅”,“蒼”受“蠅”的類化而換旁從“蟲”作“螥”,《大字典》失收。很多漢字文化圈國家,尤其是日本現(xiàn)在還保存很多變異的漢字字形,日本漢字中就還有“螥”字。這種始見于我國古籍的俗字,《大字典》應(yīng)當(dāng)收錄。
(本文系寧波大學(xué)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項(xiàng)目“《法苑珠林》俗字研究”[項(xiàng)目編號:G13002]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xiàn):
[1]《中華大藏經(jīng)》編輯局編.中華大藏經(jīng)(漢文部分)(第71、7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唐]釋道世撰,周叔迦、蘇晉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
[3]秦公.碑別字新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4]漢語大字典字形組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
(張龍飛 周志鋒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人文與傳媒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