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虛詞,其意義可分為“表原因義、兼表原因和目的義、表目的義”三類。在現(xiàn)代漢語史的四個階段中,第一階段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較多,而在語言規(guī)范化的引導下,第二、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中這種用法明顯減少。老舍的文學創(chuàng)作跨越了第一、二階段,第一階段有一些“為了”表原因的用例,但第二階段沒有找到此類用例。另外,不同語體中“為了”表原因用法也不同,從口語體到書面語體中的文藝語體、新聞語體、法律語體,隨著正式度不斷提高,“為了”表原因的用法也越來越少,這和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化程度是一致的。
關鍵詞:為了 目的 原因 現(xiàn)代漢語史 語體
“為了”是現(xiàn)代漢語中常用的虛詞?!冬F(xiàn)代漢語八百詞》指出“為了”“表示原因、目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則認為“為了”“表示目的”,并以“”形式強調:“表示原因,一般用‘因為’不用‘為了’?!薄盀榱恕笨梢员硎灸康?,這一點各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爭議主要在于“為了”是否可以表示原因。一些學者已注意到“為了”有表原因的用法,如邵則遂(1993,1999)、萬瑩(2006)等。下面從“為了”的意義說起,主要考察“為了”表原因的用法。
一、“為了”的意義
“為了”主要用于表示目的,有時也用來表示原因。如:
(1)為了玩得逼真,方槍槍還在樹下揀了個塑料扣子當藥吞下,含在舌底。(王朔《看上去很美》)
(2)為了同志們能吃飽,你三番五次勒褲帶。(杜鵬程《保衛(wèi)延安》)
(3)a.梁實秋先生為了《拓荒者》上稱他為“資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氣”的文章。(魯迅《二心集》)
例(1)、例(2)中“為了”表示目的,這時不能替換為“因為”,有時能換成“因為要”。例(3)是早期白話文作品中的例子,句中的“為了”表原因,相當于“因為”,替換成“因為”后,句子表意不變,即:
(3)b.梁實秋先生因為《拓荒者》上稱他為“資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云“我不生氣”的文章。
像這種情況,現(xiàn)在一般不用“為了”,而用“因為”來表原因,例(3)b句的用法的可說度要比例(3)a句更高。不過當代漢語中也有“為了”表示原因的用例。如:
(4)嚴肅的文學不能回避它,社會學和人類學要研究它,藝術電影要表現(xiàn)它;這是為了科學和藝術的緣故。(王小波《擺脫童稚狀態(tài)》)
“為了”后面有“緣故”與之對應,這時“為了”表原因義凸顯?!盀榱恕狈旁谝浴熬壒省薄霸颉钡葹橹行脑~的名詞短語前,表示原因。
“為了”有時兼表原因和目的,這時不宜換成“因為”,替換之后,表意有所不同。如:
(5)a.為了你,我才活在這人世上守著你整整二十三年。(楊沫《青春之歌》)
句中的“為了”兼表原因和目的,既是“我”“活在這人世上守著你整整二十三年”的原因,也是其目的。如果把“為了”替換成“因為”,即:
(5)b.因為你,我才活在這人世上守著你整整二十三年。
例(5)b相比例(5)a來說,句子的意義變了,更強調“你”是“我”“活在這人世上守著你整整二十三年”的原因,而喪失了主觀目的義。
有時句子中出現(xiàn)多個“為了”,但用法可能不同。如:
(6)他真是為了季陶民一個人賣果子的。他給別人家送果子是為了掙錢,他給季陶民送果子是為了愛他的畫。(汪曾祺《鑒賞家》)
句中連用了三個“為了”,第一個兼表原因和目的,第二個表目的,而第三個表原因,可以換成“因為”。
通過表1可以看出:“為了”兼表目的、原因義時,目的義強于原因義;“為了”表原因義和兼表原因、目的義時,后接成分多為體詞性成分,少數(shù)是謂詞性成分,而表目的義時,后接成分沒有明顯的限制;而在使用頻率上,表目的義的情況最為普遍,表原因義的用法最少。
二、現(xiàn)代漢語中“為了”表原因用法的分期考察
刁晏斌《現(xiàn)代漢語史概論》(2006)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的階段性特點,把現(xiàn)代漢語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階段是1949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第三階段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第四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因為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在語法上差異不大,這里把二、三階段合并,分三個時期來考察“為了”表原因的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這一共時平面內(nèi)的歷時演變情況。
(一)第一階段(1919~1949)
這是現(xiàn)代漢語形成和初步發(fā)展時期。刁晏斌(2006)把現(xiàn)代漢語的發(fā)展過程總結為“放—統(tǒng)—放”或“松—緊—松”的模式。第一階段是“放(松)”的時期,語言實際情況是“無法可依、有法不依”。這一時期,“為了”表原因的用法較為常見,如例(3),再如:
(7)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朱自清《背影》)
(8)玫瑰進的是英國學校,就為了她是不完全的英國人,她比任何英國人還要英國化。(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9)深秋禿葉的樹,為了慘厲的風變,脫去了靈魂一般吹嘯著。(蕭紅《生死場》)
這些例句中的“為了”都表示原因,可以替換成“因為”,表意基本不變?!盀榱恕北碓?,后面可以是名詞性短語,如例(7)中“喪事”、例(9)中“慘厲的風變”,也可以是小句,如例(7)中“父親賦閑”、例(8)中“她是不完全的英國人”。
句中有時還會出現(xiàn)“原因”“緣故”等詞和“為了”照應。如:
(10)大概書店老板之所以不敢印行這本雜志,最大的原因恐怕是為了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中間,真有許多怕人的標語口號也。(施蟄存《賣糖書話》)
(11)蟹的味道真好,我們五個姊妹兄弟,都喜歡吃,也是為了父親喜歡吃的緣故。(豐子愷《憶兒時》)
有時,“為了”和“因為”共現(xiàn),如例(10),再如:
(12)有一次,為了嫌她擋路,使勁打她的肚子。還有一次,因為嫌她在床上占的地方大,罵了起來。(老舍《鼓書藝人》)
前后兩句話在句式上是對仗的,同樣表示原因,前面用“為了”,后面用“因為”,這樣避免了重復。
有時,同一個句子中,連用多個“為了”。如:
(13)為了害怕,為了避免觸到它,我們才提出這些問題。(師陀《期待》)
前一個“為了”表示原因,后一個“為了”表示目的。
王鳳蘭(2008)檢索了魯迅先生作品、茅盾先生作品中含有“為了”的句子,“為了”表示目的的占54%左右,表示原因的占46%左右,兩者相差不多。筆者從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現(xiàn)代文學”類型下,檢索篩選得到“為了”的用例共794條,其中,“為了”表示原因的用例有273條,所占比例約為34.38%。從數(shù)據(jù)上看,“為了”表原因用法所占比例小于王鳳蘭(2008)的結論。首先是選取的語料不同,更主要是因為王鳳蘭把“為了”分為表目的和表原因兩類,而這里是分成表目的、兼表原因和目的、表原因三類,對用例的分析和歸類也有所不同。
(二)第二、三階段(1949~1978)
這一時期大都處于現(xiàn)代漢語“放—統(tǒng)—放”或“松—緊—松”發(fā)展模式中的“統(tǒng)(緊)”時期,語言使用趨向于“簡潔規(guī)范”?!度嗣袢請蟆愤B載呂叔湘、朱德熙《語法修辭講話》,作為批評混亂現(xiàn)象的標準以及語言使用規(guī)范的樣本?!墩Z法修辭講話》肯定了“為了”可以用來表示原因:“用在一個名詞或代詞的前邊,‘為了’表示原因和目的”。但同時又明確指出:“用在句子形式或含有動詞的短語前面,‘因為’和‘為了’的分工就比較明確。一般用‘因為’表示原因,用‘為了’表示目的?!?/p>
在語言規(guī)范化的引導下,“為了”表示原因的用法明顯減少。從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如《保衛(wèi)延安》《紅旗譜》《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檢索篩選出589條“為了”的用例,其中,表原因的用例僅有17條。如:
(14)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沒出一滴汗,為了我跟他說話,卻害他出了這一頭大汗,這都怪我了。(茹志鵑《百合花》)
(15)為了不愿意挨地主的打罵才來革命的,到這里反而又挨罵。(吳強《紅日》)
例句中“為了”都表原因,可換成“因為”,表意基本不變。
(三)第四階段(1978- )
這一階段由于受海外漢語以及外語的巨大沖擊和影響,語言呈現(xiàn)“復舊”與“趨新”并存的特點。不過,“復舊”并不等于簡單地重復舊有的形式和用法,而是在舊有形式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變化,這反映現(xiàn)代漢語螺旋式發(fā)展的特點。而“為了”表原因的用法在第一階段大量存在,第二、三階段因為語言規(guī)范化而明顯減少,在此階段這一舊用法并沒有大量“復舊”,而是繼續(xù)走向規(guī)范。
筆者從這一時期王朔、王小波、蘇童、莫言、方方、鐵凝等作家的作品中,搜集整理了624條“為了”的用例,其中,表原因的用例僅15條,如例(4)。再如:
(16)就為了它不是漢語,當年的尹小跳才會那么起勁兒地重復它吧,帶著那么點兒不明根由的解放感,像念經(jīng),又像耍貧。(鐵凝《大浴女》)
馬真在《簡明實用漢語語法》(1981)中認為下例是病句:
(17)八一隊這次為什么失?。课铱床皇菫榱藙e的,而是因為有了十比零的絕對優(yōu)勢而疏忽大意了。(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
馬真指出:“‘為了’應改為‘因為’,以便跟下文‘而是因為’相一致。”原句先用“為了”,再用“因為”,可能是為了避免重復,正如例(10)和例(12)。前面是用“為什么”提問,再緊跟“為了”作答,與之相呼應。所以說,這里的“為了”不一定要改成“因為”。
從第二階段開始,《語法修辭講話》中明確“因為”和“為了”的分工,指出:用在句子形式或含有動詞的短語前面,“一般用‘因為’表示原因,用‘為了’表示目的”。直到第6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對“為了”的釋義中以“”形式強調:“表示原因,一般用‘因為’不用‘為了’?!笨梢?,“為了”表原因的用法在原則上是不符合語言規(guī)范的。在語言規(guī)范化的引導下,“為了”表示原因的用法明顯減少。
三、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中“為了”表原因用法考察
刁晏斌(2006)分析現(xiàn)代漢語史的研究內(nèi)容時,在個案研究中舉例說到:“魯迅的作品早期表示原因時經(jīng)常用‘為了’,后期就逐漸改用‘因為’了?!边x取個人作品作為個案研究對象最好是跨階段的,這里分別考察老舍第一、二階段的作品和《毛澤東選集》(1~6卷)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
老舍第一階段的小說包括《火葬》《老張的哲學》《牛天賜傳》《鼓書藝人》《四世同堂》等,第二階段的長篇小說主要有《無名高地有了名》《正紅旗下》。從這些小說中搜集整理了“為了”的用例共203條,第一階段的193條中表原因的用例有24條,第二階段的10條中沒有表原因的用例。第一階段表原因的用例如例(12)。再如:
(18)至于錢家的婦女,她們并不是因為男子專制而不出大門,而倒是為了服裝太舊,自慚形穢。(老舍《四世同堂》)
(19)天佑知道長子的一舉一動都有分寸,也知道一個人在社會上作事是必定有進有退的,而且進退決定于一眨眼的工夫,不愿意別人追問為了什么原因。(老舍《四世同堂》)
例(18)中前面用了“因為”,后面又用“為了”表原因。例(19)中“為了”后有“原因”與之對應,表示原因。
考慮到第二階段小說語料數(shù)量太少,再考察第二階段老舍的戲劇作品,如《方珍珠》《春華秋實》《茶館》《女店員》等,又搜集到36條“為了”的用例,但仍沒有表原因的用例。
老舍第一階段小說作品中“為了”表原因的用例有24條,所占比例為12.44%,第二階段無論小說還是戲劇中都沒有找到“為了”表原因的用例。這樣看來,差別就非常明顯。老舍第一階段有一些“為了”表原因的用例,但到了第二階段就沒有。因為一個人的語言使用習慣具有很大慣性,這種用法的變化正體現(xiàn)了社會語言的變化,即“為了”由于受語言規(guī)范化的引導,主要用來表示目的,表示原因用“因為”,清晰的分工,以避免語言使用的混亂。
邵則遂(1993,1999)分析了《毛澤東選集》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因為本文把“為了”的意義分為表原因義、兼表原因和目的義、表目的義這樣三類,所以對用例的分析和歸類上和前人略有不同。搜集整理了《毛澤東選集》(1~6卷)中412條“為了”的用例,其中,第一階段的作品中“為了”表原因的用例有7條。如:
(20)為了這個緣故,當著我們分析事物矛盾的法則的時候,我們就先來分析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然后再著重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問題,最后仍歸到矛盾的普遍性的問題。(《毛澤東選集》第1卷)
(21)為了這些理由,不能不實行速決戰(zhàn)。(《毛澤東選集》第1卷)
第二階段“為了”表原因用法僅1例:
(22)為了上述種種緣故,應當展開關于電影《武訓傳》及其他有關武訓的著作和論文的討論,求得徹底地澄清在這個問題上的混亂思想。(《毛澤東選集》第5卷)
《毛澤東選集》(1~6卷)中412條“為了”的用例中僅有8條表原因,第一、二階段都很少。這和語體本身的特點有關?!睹珴蓶|選集》屬于政論語體,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程度較高。
四、不同語體中“為了”表原因用法考察
陶紅?。?999)運用典型范疇的觀點重新區(qū)分口語體和書面語體,指出:“在書面語內(nèi)部,我們可以區(qū)別法律條文和文書,學術論文,報紙社論,散文,小說,戲劇等類型——這里,越靠前的似乎越典型。”馮勝利(2010)利用正式度、典雅度兩個維度建立二元對立語體坐標圖,任何語體都具有正式度。從口語體到書面語體中的文藝語體、新聞語體、法律語體,正式度遞增,而書面語體內(nèi)部,典型性也是遞增的。
曾艷(2000)比較“為了”和“以便”,指出“為了”的口語性較強。郭伏良、楊柳(2009)則比較了“為了”和“因為”,主要考察了《十七大報告》和《亮劍》中“為了”“因為”的用法,指出“為了”的口語性比“因為”強。
這里主要考察不同語體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語料的時間都控制在同一階段內(nèi),都選取第四階段,即1978年以后的語料。口語體的語料主要是檢索“北京口語語料查詢系統(tǒng)”(BJKY),再篩選得到179條“為了”的用例。文藝語體主要是從王朔、王小波、蘇童、莫言、方方等作家的作品中搜集整理而來。新聞語體隨機選取了500條1996年《人民日報》的語料。法律語體則是從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中檢索得到“當代\應用文\法律文獻”類型下的111條“為了”的用例。文藝語體在分期考察的第四階段已經(jīng)舉例,下面主要看看口語體和新聞語體中“為了”表原因的例子,如:
(23)因為我這兒負責人,所以說我呢,嗯,就從來沒遲到過一分鐘,沒早退過一分鐘,我就為了這個。(BJKY)
(24)原因是為了什么呢?(BJKY)
(25)為了某種原因,隨意推諉責任,不履行協(xié)議的做法是錯誤的。(《人民日報》1996年)
例(23)中有“為了這個”和前面的“因為我這兒負責人”相呼應,例(24)、例(25)中“為了”的前或后出現(xiàn)“原因”的字眼,凸顯其原因義。
從口語體中的20例(11.2%)到文藝語體中的15例(2.4%),再到新聞語體中的1例(0.2%),法律語體中的0例(0.0%),從口語體到書面語體中的文藝語體、新聞語體、法律語體,“為了”表原因的用法也越來越少,這和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化程度關系密切。
五、結語
“為了”是在近代產(chǎn)生的,由介詞“為”加助動詞“了”構成的,“了”可以看作是用以構形的詞尾。“為”可以表示“原因、目的”等多種語義,“為了”有時也表原因,這在早期白話文作品中較為常見。建國以后,隨著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化,對“為了”和“因為”的用法進行明確的分工,后三個階段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明顯減少。而在不同語體中,“為了”表原因的用法也越來越少,這和不同語體的特點以及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化程度有關。
已有不少學者注意到了“為了”表原因的用法,這里按照現(xiàn)代漢語史的分期,考察“為了”表原因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這一共時平面內(nèi)的歷時演變情況,還對老舍第一、二階段作品中的“為了”表原因用法進行了個案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圖表形式直觀地表明了“為了”表原因的用法隨著語言規(guī)范化大量減少。
本文把“為了”的意義分為“表原因義、兼表原因目的義、表目的義”三類,僅僅考察了占比例最少的“表原因”義的用法,而“兼表原因目的”義的情況更為復雜,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刁晏斌.現(xiàn)代漢語史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馮勝利.論語體的機制及其語法屬性[J].中國語文,2010,(5).
[3]郭伏良,楊柳.試析“為”和“為了”的異同[J].漢字文化,2009,(2).
[4]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5]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
[6]邵則遂.“為了”表示原因芻議[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1999,(4).
[7]邵則遂.毛澤東著作中“為了”“為著”用法考察[A].邢福義.毛澤東著作語言論析[C].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
[8]陶紅印.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J].當代語言學,1999,(3).
[9]萬瑩.因事介詞“為了”的語義分析及其與所介引賓語的選擇關系[J].湖北社會科學,2006,(6).
[10]王鳳蘭.現(xiàn)代漢語目的范疇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8.
[11]曾艷.“為了”和“以便”[J].遵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4).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李丹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