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時間走著,我走著,城市也走著。一個城市的表情在秋日里顯得從容、淡定、莊重,那是秋天的姿勢,那是深秋的味道。
我走在秋日的街巷里,看古城西小路河的淺水瑟瑟。一縷縷秋光照下來,涌動著絲絲溫曖,幾位老者坐擁陽光,你起我伏的朗朗笑聲劃入水中央,激起圈圈漣漪,波光粼粼,與白發(fā)相映。他們在河堤、在經(jīng)歷了一波波秋雨的柳樹下,圍坐一個嫩黃色的小方桌,說著、笑著,不知不覺間從這群老者中間溢出的氣息,吸引我一次次回頭張望。那不是別的,那是這個城市最地道的氣息。這般氣息飄動在白墻黑瓦的民居之畔,如一幅民俗酒意圖,即便再匆忙的行者也會慢一慢腳步,尋找哪怕只是一點點黃酒慢生活的況味。我,肯定只是其中的一個行者。
河畔寫意的黃酒民間場景,就這樣讓匆忙的人生旅途有些別樣的停留,因為,它需要愛酒的人細細地品、慢慢的說。大碗喝酒可以、大聲說話也可以,不可以的是在黃酒面前圖謀性一樣的快感。不然你一定在黃酒的快感里跌倒。
在黃酒跟前,我忽然問自己:秋天是什么顏色?我竟有些茫然。收獲是秋天的詩篇,那些詩篇無外乎秋的金黃、秋的丹桂、秋的落英漫漫……這時我想起一幅畫、一幅看過忘了題目卻依然掛在心上的一幅畫,畫面上是近似琥珀色的秋黃、猶如琥珀般的舊日時光。如果這樣,我不是可以肯定地回答我自己,秋就是這樣的色澤,一種帶著點紅酒的紅、帶著點白酒的清澈的顏色。回到家中,我小心地把黃酒倒入透著潔白亮光的玻璃杯中,細細端詳,我發(fā)現(xiàn)我的“發(fā)現(xiàn)”有些對。哦,那是釀造了中國黃酒的一代代紹興人的智慧之“對”、文化之“對”、堅守之“對”、品者之“對”。我只是有意無意間的發(fā)現(xiàn)罷了。
那么,黃酒是什么顏色?我走過那長長的西小路,又問自己。這似乎是特別多余又顯冗長的問號,怎么繞道到這里來了。如果有興趣,且往下讀去。有一件事,至今不能忘卻,其中的韻味比西小路還有些長。那歲秋日,北方的一群客人來訪,自然相邀同入酒海把酒言歡。舉杯之間,其中一位中年的新聞同行對著滿滿一盞黃酒抒發(fā)胸臆——想在南方拜會一位大學(xué)同學(xué),但是臨出家門前老婆給他下了指示:堅決不行,他說他只能堅決執(zhí)行。為什么?你大致猜到了。就在黃酒的琥珀染紅了他的臉之時,他向舉座宣布:我一定要去看看她,看看我這位談得來的老同學(xué)十多年過去,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長成什么樣了。
我們一起放下酒杯,為他喝彩鼓掌,現(xiàn)場竟一片歡騰,那濃郁無比的情形,連黃酒的琥珀色,似乎也略顯遜色了,就為他的坦白之心、坦率之情,激動之意、激情之義。一醉別千愁,思念的時候,恰如箜篌作響,化作時過境遷的自由。這一刻,也許情感與年齡無關(guān),卻由黃酒喚起年少的心弦。琥珀般的舊時歲月?。』叵脒@件事,數(shù)年過去,依然在目。黃酒,潤物無聲地改變了他的主意,黃酒,為一位男人的友誼之旅壯行。那是淡淡思念的顏色,那是蕓蕓男人的顏色,那是不醉卻醉的顏色。酒不醉人心自醉,秋不催人酒相催,恰似黃酒的一絲柔軟和溫暖。
秋天,寄托著多少人或多或少的期待和向往,那是一年的等待,那也會是幾番春秋逝去之中的等候。這就似即釀即來的黃酒,也好似數(shù)載陳釀的經(jīng)典,它們一樣釀出歲月的印痕。這印痕,可以有琥珀的清亮,也可以有泛黃的濃稠。
醉醉的秋,終究是季節(jié)的味道,心境的旅程。秋深了,冬將至,每年的冬釀一次次釀出春的爛漫、夏的濃烈,然后,沉入秋的濃重。是的,秋是莊嚴而隆重的,深秋里,黃酒的顏色正巧,黃酒的溫度正好。
心與秋同醉,更待何時了?
人
行走在秋的晨光里奔向辦公室,匆匆復(fù)匆匆。
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讓游人常常駐足的倉橋直街的那些老臺門、舊店鋪,于我已有些熟視無睹。
穿過倉橋直街,到了城市客廳的廣場,卻有另一抹風(fēng)景引我緩下腳步。我希望走進去,慢慢的呼吸。
看吧,一位白發(fā)女人因為不再健康的身體,被困在輪椅里,她的頭頂是婆娑的生命之樹。行人走過她的身旁,她總是笑望著你,年邁的眼珠里盛滿了生命的光亮。在她的輪椅兩側(cè),端坐著兩位四五十歲的女人家,幾乎一樣的表情。她們說著話,輕輕的。友善的她們讓我忍不住問:“你們長得像,她是你們母親?”她們點頭,頭點得像我的老熟人。
這是城市客廳的西北角常常出現(xiàn)的一幕。她們每天就像等待自己親切的老鄰居,要與你打個照面,與你笑一個才好。我終于知道她們住在不遠處,只要天氣不錯,女兒倆就會與太陽一起醒來,早早上路,陪伴輪椅一道迎來陽光、空氣和匆忙的人們。老人因為年輪轉(zhuǎn)不動了,不得已轉(zhuǎn)入了輪椅生活,我卻分明看見了她和她的女兒們直面生命、無比健康的心。美,且溫暖。這不也是秋日風(fēng)景里的風(fēng)景?
同樣在城市客廳——大大的廣場的中央,一位上了年紀的女人正在艱難地向前行走,走得更加艱苦的,是仿佛隨時要倒下來、斜站在女人前面的男人。男人流了很多汗,女人的雙手使勁扶住男人的背,不停地喊著“一二三,堅持下,一二三……”。我在一旁看這一幕情景,表情估計有點認真,女人便稍停一會口令,輕聲告訴我,男人是她丈夫,丈夫剛剛中風(fēng)過,醫(yī)生說,要教他像孩子一樣每天學(xué)步才會恢復(fù)得好些,她這就下了決心,已經(jīng)有半來個月了吧。我站定看了很久很久,女人真的很弱小,在大大的廣場上顯得渺小至極,但她卻始終是男人背后不離不棄的那個人。男人也許因此不再氣壯如山,也許難再“男子漢大丈夫”,可是,這位女人的雙手卻柔情如山,托著秋天的生命,讓她的男人站立成生的風(fēng)景。他們的人生終究會走進下一個歸宿的“廣場”,腳步雖然沉重不堪,卻那樣堅持。溫暖,且美。這是多么多么讓人心生感動、比秋天還要莊重的風(fēng)景!
再看,在廣場西側(cè)隔河相望的城墻腳下,二胡的聲聲訴說在樹叢中彌漫,我走過去,走進了聲聲二胡之中。這里有一輛童車、一位老者、一個抱著奶瓶的新生命。在對話中得知,他是一所職校的退休教師,童車里的女孩是他的孫輩,只有10個月大。伴著二胡聲,老者解答了我的“好奇”。老者以前在郵電職校教電子技術(shù)課,二胡是他的業(yè)余。孩子出生后,每當(dāng)他拉起二胡,她會顯得很安靜,有時還隨著樂聲晃動小腦袋,像懂得二胡的喜怒哀樂似的。老人便花二三百元錢買了音箱,用上電瓶自行車換下的電池;自己拉了五六個曲子,通過電腦存到手機里,還動手制作出一套音響裝到童車上……在和暢、和美的晨風(fēng)里,他一邊把小饅頭樣的食品喂到孩子嘴里,一邊與行人搭話,一切都顯得那樣平平淡淡、慢慢悠悠、輕輕松松、簡簡單單。我從老伯的平淡簡單之中,品味屬于老人和小生命的安樂。每個人最終都歸于平淡,他平淡得很滿足。此中意味一定很豐富,但我寫不出更多的語言。只覺得,很美,也很溫暖!
我對自己說,這一幕幕是我的城市最美、最溫暖的風(fēng)景——人就是景本身。此景此情,因人而美而溫暖,也因人間溫暖而美還會讓人掉淚、讓人心碎、讓人心醉……這個世界需要依賴物質(zhì)來生存,但愛是另一種無可抗拒的力量。
想問,您能不能成為景本身?
想說,景就是人自己!
書
秋冬之交。讀梁漱溟正合意。夜很靜,心很靜,一切都很靜。沉浸于淺藍色玻璃杯里的茗茶,也靜悄悄的,我看著茶葉在水中安詳?shù)哪?,忽然想像起它們長在山岡上迎著風(fēng)、沐著雨,或披一身星光、掛滿露珠的樣子來……
案頭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xué)》讓夜空、山岡融成了一種令人仰望的思想天際,近近遠遠、遠遠近近,變換著視野,讓我追尋。在這里,從1893年走來的梁先生,以他的飽學(xué)和擔(dān)當(dāng),說著與東西方哲學(xué)、與東西方古人、與東西方宗教、與東西方生活有關(guān)的命題,解讀著“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人生三種問題”、“西方化的德漢克拉西精神”、“西方哲學(xué)之情勢”、“孔子對于生之贊美”、“孔子生活之樂”、“羅素的意思”、“態(tài)度的變遷”、“我們現(xiàn)在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字里行間,標(biāo)示的實質(zhì)是梁先生心靈的溫度和態(tài)度。那一個個章節(jié),被梁先生飽滿的思想“流淌”成一部書,就如同在我案頭的那杯茶,透過玻璃,可見葉的翔舞,可聽水的清音。好茶如書,書如此茶,品吧。我品味著梁先生思想的飽滿,錄下一些話來“鏈接”感想。
之一:不信任人,是最不對的;人在直覺上都自然會找到對上去。所有知識上人格上的錯處壞處,都是一時的,結(jié)果是終久要對的。用強力干涉,固然錯誤,憂愁這世界要愈弄愈壞,也是錯誤……
三層意思,一段話,這是梁先生在“補遺”中說的。我反復(fù)讀著,試圖讀懂它,領(lǐng)會他的真味。這是他數(shù)十年前寫下的,卻讓今天的我為之汗顏。生活中,我不也常常質(zhì)疑與懷疑世間的許多事,這究竟是為什么?有人說,人的幸福感來源之一是信任,于政府、于社會、于他人、于自己;信任,調(diào)節(jié)著人與人、人與事物、人與內(nèi)心的關(guān)系,信任產(chǎn)生和諧,和諧即美??山裉斓默F(xiàn)實是,信任漸行漸遠,漸行漸去,越來越多的人擔(dān)憂著或已經(jīng)苦于人際變壞、世界變差……這究竟是什么出了問題?
信任去了哪里?信任是不是睡覺了又一睡不起?常常遇到的境況是,人們遇事遇人希望得到信任,而自己的“直覺”卻沒有“信任”二字,不會信任了,甚至沒有能力信任了。這究竟是誰的錯?是的,信任需要覺醒,需要能力。當(dāng)我們與一雙陌生的眼睛相遇,然后微笑的離開,信任就不遠了;當(dāng)我們聽到一聲刺耳的批評,然后大膽地迎上前去傾聽,信任就回來了;當(dāng)我們不管面對誰,都一個標(biāo)準(zhǔn)服務(wù)一個態(tài)度應(yīng)對,信任就走近了;當(dāng)我們面對政策、制度的調(diào)整,學(xué)習(xí)一點理性、平衡一些得失、著眼一點長遠,信任就不難了;當(dāng)我們遭遇黑黑的境地,心中多些陽光,信任就來到眼前……當(dāng)越來越多的古董被炒作、拍賣、收藏,唯愿信任不成為古董而沉睡。
之二,我們已說過在這時,人類便從物質(zhì)的不滿足時代轉(zhuǎn)到精神不安寧時代……
梁先生是思想大家,他會是一個預(yù)言家嗎?當(dāng)我讀著這句話,我禁不住堅定地認為思想者的智慧之處就是大膽的預(yù)言了。票證的時代、處處排隊的境況……早已退出我們的生活。
物質(zhì)的不滿足,曾經(jīng)是無限大的動力,推動、引領(lǐng)著人類改造自然、改造自身,不幸的是,貪婪也由此而生,失落、焦慮處處干預(yù)著人們的平靜生活。物質(zhì)的基本滿足或滿足產(chǎn)生著新的精神不安寧。這是否意味著,今天的精神不安寧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不安寧呢?很多人常常懷念曾經(jīng)的歲月,沒有電腦,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手機,沒有那么多的汽車,沒有那么快節(jié)奏的生活,沒有那么頻繁的競爭壓力、欲望和應(yīng)酬,但我們已經(jīng)回不去了。
前些日與一位曾經(jīng)的新聞同行聊天,她向我推薦了“兩把鎖”。她說的兩把鎖一把指昨天,一把指明天——人們心中有太多的關(guān)于昨天的失落、失意、郁悶和心酸,也有太多關(guān)于明天的焦慮、憂愁和糾結(jié),把它們都鎖起來吧,“今天”才會安寧、快樂和踏實。她的兩把鎖讓她過著物質(zhì)滿足、精神安寧的生活,用得上“純粹”二字。
許許多多的現(xiàn)代人一樣渴求著簡單、純粹的生活,盼的是精神的安寧。我想,從今天開始去想、去做,永遠也不會遲。我也推薦這兩把鎖給您。請笑納。
之三:正當(dāng)?shù)娜松翘耢o的,不是忙亂的;他享受所臨到他們前的,而不去尋逐所沒在這里的。模范的人沒有野心;他不渴想去圖一大的幸運,或戰(zhàn)勝或管著旁人……
現(xiàn)代人的打招呼已從“吃過了嗎”變?yōu)椤懊Σ幻Α?,從某一天起,人一起變得忙亂起來,許多的電話在響,許多的事要備忘,許多的門與抽屜關(guān)了又開,開了又關(guān),如此的慌張,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忙忙忙忙忙……忙亂,吃掉了兒輩與父母團聚的許多時光;忙碌,讓一些人的心變野,野得找不到方向;忙亂,還讓許多人不再樂于當(dāng)模范,封閉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勤勞,甚或等待一夜之間到來的好運,好勝過所有別的人……因此,梁先生書中說“他享受所臨到他們前的,而不去尋逐所沒在這里的”,應(yīng)有現(xiàn)實的深意。忙也忙得自自然然,模范地做自己、模范地做人,以至樂做人的模范,那將營造出多么美好、恬靜的“正當(dāng)人生”;忙而不亂享人生,恬恬靜靜樂人生。
之四:……家庭里,社會上,處處都能得到一種情趣,不是冷漠、敵對、算賬的樣子,于人生的活氣有不少的培養(yǎng),不能不算一種優(yōu)長與勝利……
“人生的活氣”是什么?在梁先生的書中,我讀到的是精神的真趣、生活的情趣和不是冷漠、敵對、算賬的樣子。這是值得細細品的又一段梁漱溟語錄。雖然,他在書中說的這段話有他的語言背景,但卻可對應(yīng)今天現(xiàn)實的信息。有人曾說,在家庭里,是一個不需要一味講理而需要講情的地方,只要講情,一切就好辦了??稍S多殘酷的事實卻是,人們以講理的名義而把情逼得無路可走,打打殺殺充當(dāng)了“理”的使者,哭哭啼啼成了“情”的歸宿。
有人曾說,在社會上,講理的風(fēng)氣越來越難以尋覓,于是,警民之爭、醫(yī)患之鬧、人車矛盾、官民對立……諸如此類情緒性事件變得面目可憎。本世紀初就出版了《中國人的道德前景》的經(jīng)濟學(xué)家茅于軾,曾一次次為“講理的風(fēng)氣”發(fā)出深情呼喚。
一邊是,不需要一味講理的地方卻要爭個你死我活,一邊是,需要講理的地方卻找不著理,如此的錯位追問著我們,你怎么做?“人生的活氣”,一樣需要培養(yǎng),如花鳥,如你家的寵物狗。數(shù)十年前的梁先生都想著了,何況我們呢?
書讀到這里,我只讀懂了一點點。摯謝老友陳君薦我這部書。茶可品,書要常品,好書勝于茶。深秋三讀,似酒如茶,歲月靜好。
【責(zé)任編輯 黃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