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財經網》
(《財經》2014年第36期“電動車:脆弱的起飛”)
2014年是新能源車優(yōu)惠政策出臺最密集的一年,先后有補貼政策,取消購置稅等一系列利好出現。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zhàn)。
對于汽車生產商而言,對于政策方面似乎還有更多需求。在新能源車銷售中,最大的問題是充電設施建設,政府的政策應該顧及到小區(qū)物業(yè),使他們在建設充電樁上更好地配合。另外,新能源汽車推廣總量與計劃推廣數量差距很大,可供市場選擇的產品種類和數量不足,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需要的矛盾突出。此外,地方保護尚待破除,全國統(tǒng)一市場亟待完善。
北京 陳晨
(《財經》2014年第36期“把握‘工業(yè)4.0’時代機會”)
德國人提出的“工業(yè)4.0”概念及其衍生產品對淘寶發(fā)出挑戰(zhàn)。從某種程度上說,淘寶扮演的是網絡銷售渠道商的角色,它連接賣家和消費者。淘寶可以消解傳統(tǒng)渠道的層級,直接降利給消費者。但淘寶沒改變用戶內在的消費體驗,而這正是工業(yè)4.0著力挖掘的商機。
工業(yè)4.0主張其十年消滅淘寶的關鍵點是搭建起一張大網,在這張大網里,生產原料、物流配送等全部托付給廠家,完全沒有中間環(huán)節(jié)。淘汰淘寶就是徹底淘汰中間環(huán)節(jié),而技術層面譬如機器人應用等創(chuàng)新突破加深了消費者對工業(yè)4.0的期待和認同。
十年前,人們期待網絡購物的愿望是美好的,正如今天工業(yè)4.0對淘寶發(fā)出的挑戰(zhàn)。未來的智能化時代也是美好的,但被智能化淘汰的產業(yè)及人力資源該如何消化、又如何分配,或許也是挑戰(zhàn)性的命題。
北京 謝嘉洵
(《財經》2014年第36期“人民幣往何處去”)
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在公開場合提到,2014年人民幣為全球第二強貨幣。英國《每日電訊報》認為,這是中國央行首次公開警示人民幣過于強勢,意味著在通縮陰霾襲來以及亞洲貨幣普遍貶值的情況下,中國可能會改變匯率政策。
本文認為,在影響政策的因素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以及對于人民幣貶值后可能帶來的競爭性貶值的擔憂和來自其他貿易伙伴的政治壓力,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更可能在一定的區(qū)間內雙向波動。但以上預期的一個前提是央行重點關注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在目前美元走強的大環(huán)境下央行應盡快改變這一做法,改為盯住以一籃子貨幣為基礎的實際有效匯率。
天津 張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