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蒙大拿州的參議員馬克斯·鮑卡斯被提名為駐華大使以來,從他名字的中文譯法,到提名這個已年過七旬的資深議員背后動機的種種猜測,都印證了中國人對鮑卡斯這個人的陌生。
在美國,能把他與中國搭上關系的,也不過是他自從1978年起就立身于美國國會,借由國會任職而發(fā)生的中美交集。盡管如此,2月6日,美國參議院在表決中以96票對0票,一致批準這項提名,這成為奧巴馬任內重要提名人選中,難得的一致綠燈放行。它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鮑卡斯的特質:他化解黨爭的經(jīng)驗可以促進中美雙方謀求共識,這也許是他出任駐華大使的價值所在。
鮑卡斯的同僚這樣評價鮑卡斯:“他認準了什么事就不輕易言棄,他自己又是個聰明的家伙,一個人如果有這兩個特點集于一身,就很難被擊敗,無論是在選舉中,還是在政策選擇方面?!?/p>
鮑卡斯是民主黨,而他經(jīng)營牧場的家族中多有共和黨的支持者。與那些侃侃而談的政客不同,鮑卡斯性格偏內向,小時候說話甚至結結巴巴,據(jù)說現(xiàn)在仍有輕微的口吃。
不過,鮑卡斯在聽證中坦承自己“并非中國問題的真正專家”,更多的是蒙大拿人自謙的表現(xiàn)。
20世紀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學就讀期間,鮑卡斯曾中斷學業(yè),徒步剛果,據(jù)說此次剛果之行讓鮑卡斯悟到以公眾服務為人生方向。獲得斯坦福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后,鮑卡斯做了一段時間的律師,1974年進軍政壇。
這位蒙大拿州民主黨參議員在權力的頂峰,出任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一職。2009年,由他公布了旨在令數(shù)千萬沒有醫(yī)療保險的美國民眾享受到醫(yī)保的議案,這項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力推的議案直接被簡稱為奧巴馬醫(yī)保。
早在奧巴馬2008年競選總統(tǒng)時,全民醫(yī)保作為他競選的主要綱領。從那時起,鮑卡斯便開始為醫(yī)保法案做準備,在國會山鼎力斡旋,終于促成了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醫(yī)保系統(tǒng)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奧巴馬的醫(yī)保政策受到眾議院共和黨的強烈抵制,并在去年10月致使聯(lián)邦政府關門。但和不擅長與國會溝通的奧巴馬不同,鮑卡斯是參議院中第三位任職時間最長的議員,他不但能與總統(tǒng)奧巴馬之間良性互動,同時作為民主黨內的元老級人物,鮑卡斯對國會的運作也駕輕就熟。憑借其廣泛的人脈,鮑卡斯一直以來發(fā)揮著跨黨派、跨部門溝通的潤滑劑作用。
在國會摸爬滾打了六個任期的鮑卡斯如今出任駐華大使,同樣需要發(fā)揮潤滑劑功效,只是這次需要潤滑的是遠為復雜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之一——中美關系。鮑卡斯不識一個漢字,但他多年主導財政、稅收及貿易領域的政策立法,這個身份背景符合中美關系的經(jīng)貿利益基石。
早在上世紀90年代,鮑卡斯身體力行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參與并推動了無條件延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主張把人權問題與貿易問題脫鉤。2000年,他協(xié)助推動參議院通過對華永久正常貿易關系議案。在中國入世的中美談判過程中,他也有推動功勞。
在洪博培、駱家輝之后,鮑卡斯的遠赴北京,既深含奧巴馬國內政治的深思熟慮,又有經(jīng)濟推動的箭在弦上,和政治正確的大方向坐鎮(zhèn)。三者疊加,也許人們很快就會迎來鮑氏新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