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摘 要】電視娛樂節(jié)目是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形態(tài)的主流之一。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興起由社會各種因素所致,但是不可忽視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來自受眾的支持,其長期占據(jù)較高的收視率,必定有某種因素吸引著觀眾心理。本文將以受眾心理視角對電視娛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進行解剖分析,剖析受眾觀看電視娛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的消遣心理、求真心理等五個方面的心理因素。
【關鍵詞】受眾心理;電視娛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受眾不再一味的被動接受,更多從參與信息的收集甚至發(fā)布中。傳播的這一特點,能夠影響或者改變電視媒體人的創(chuàng)作使電視制作人從受眾心理需求出發(fā),改變節(jié)目制作方式。所以,現(xiàn)在的電視創(chuàng)作大都受到了受眾心理的影響,也正是由于電視媒體創(chuàng)作人與受眾之間的影響與互動,從而加快促進了電視媒體娛樂化時代的來臨。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興起由社會各種因素所致,但是,不可忽視也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來自受眾的支持。受眾的心靈就是那干涸的河流,切合受眾心理需求的娛樂節(jié)目的到來,就像是傾盆而下的雨水使盼望已久的心靈受到浸潤,從而讓受眾在電視娛樂節(jié)目面前有十足的滿足感,進而使壓抑已久的情感得到宣泄。
《我是歌手》是韓國一檔極受大眾喜愛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在韓國電視市場中,《我是歌手》的騰空出現(xiàn),擊敗了《韓國好聲音》等娛樂節(jié)目,一直位列韓國電視節(jié)目收視率榜首。2013年1月18日,湖南衛(wèi)視將《我是歌手》引進中國,每期都會有7名中國實力歌手進行PK。在借鑒了韓國的比賽賽制、燈光、舞美等元素的基礎上,進行了部分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節(jié)目第一期就受到大家的高度青睞。
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受眾借助于不同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來滿足自己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本文從以下層面考察受眾在觀看電視娛樂節(jié)目《我是歌手》時的心理:消遣心理、求新心理和好奇心理、懷舊心理、求真心理、參與心理。因此,受眾心理分析也正是圍繞著這幾種心理具體展開:
一、消遣心理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指出:電視的本質就是娛樂。消遣休閑成為電視的重要特征之一。著名美國文化學者約翰·費斯克說:“電視節(jié)目中的狂歡因素可以回避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壓抑,并使得權力關系暫時隱退?!?[1]目前,我國的社會文化面臨轉型時期,文化中的消遣、娛樂功能也得以不斷提高。電視文化中的娛樂因素也是空前的最大化。而娛樂節(jié)目,以其獨特而強烈戲劇沖突、“全民娛樂”的互動參與性以及具有懸念的最終結果激發(fā)了受眾強烈的觀賞欲望。
看電視是一種自由的、自發(fā)的行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坐在電視機前的大眾大多都是為了消遣娛樂。這種方式可以讓受眾疲憊的心身得以緩解。文化社會學家阿諾德·豪澤爾說的對:“娛樂、放松、無目的玩耍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心理學和生理學上說,是保持旺盛的精力,刺激和強化活動能力所必需的。” [2](P23—24)
我們的生活需要一些調劑品來豐富。《我是歌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視聽需求,與近幾年的選秀節(jié)目相比,不再是草根之間的對決,而是早有名氣、出道多年的歌手與歌手之間的對壘,沒有了以往選拔程序,沒有了以往的暗箱操作,沒有了以往的……《我是歌手》通過500名“知音聽審團”的選拔,最大限度的帶動受眾的參與性,精心打造了一場歌手與歌手之間的對壘視聽盛宴。因而《我是歌手》就成為受眾消遣娛樂的首選之一。
二、求新、好奇心理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高鋼教授說:“獵奇心理其實是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動力,人沒有對新奇事物的興趣,就不會關心新聞?!?[3]受眾的求新心理與電視節(jié)目的新鮮性也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
2005年,“平民造星”一詞油然而生,這源于當時火爆全國的《超級女聲》——電視娛樂節(jié)目與受眾求新求異心理緊密結合的最佳案例。
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從中央到地方,基本都在走《超級女生》模式。早已視覺疲勞的觀眾,需要電視節(jié)目的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我是歌手》則跳出了原有的節(jié)目模式,從節(jié)目內容到制作,都在迎合觀眾求新的心理?!段沂歉枋帧穭?chuàng)新節(jié)目形式,首度將真人秀與音樂相結合,使參與的明星歌手二度紅火,打破平民偶像真人秀的傳統(tǒng)模式。此舉更是開辟了中國娛樂節(jié)目的先河,同樣也是音樂節(jié)目的在國內的新嘗試、新突破。
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一個個站立的都是在歌壇打拼多年,有著非凡實力的明星歌手。有人說《我是歌手》的舞臺“非天籟之音,無立錐之地”。從2013年1月18日開播,已經有齊秦、羽泉(組合)、楊宗緯、黃貫中、沙寶亮、彭佳慧、陳明、尚雯婕、黃綺珊、林志炫、陳曉鷗等十幾位明星歌手頂著巨大壓力在這個舞臺亮相。
每次比賽的時候,節(jié)目組采取較強的保密措施,極大地刺激了觀眾的好奇心理。
三、懷舊心理
“懷舊”一詞有“返回家園”之意。后來,“懷舊”這個詞逐漸融入了社會,其內涵也有了擴展和延伸,而今天,“懷舊”成了人們的正常反應和一種社會學現(xiàn)象,它是人們對過去發(fā)生事務的一種思念,可以喚起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社會成員之間的親密感及認同感。
如今,廣大觀眾看慣了灰姑娘愛上高富帥,想念電視劇《渴望》里的簡單愛情;看麻木了貪官污吏、復雜的社會關系,懷念的是距離我們似乎很遙遠的單純與直接;聽多了來自西方的嘻哈搖滾,渴望的是齊秦詩意嗓音與陳明的柔情似水……
《我是歌手》邀請陳明、黃貫中、陳曉鷗、黃綺珊等老牌歌手。當重新唱響多首經典老歌,引發(fā)大批60、70、80后觀眾的懷舊熱潮。觀眾都為之動容,觸動了觀眾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樣的節(jié)目設計是為了喚起觀眾的記憶,在溫暖的情懷里,觀眾可以找到一種久違的懷舊氣息。
觀眾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年代回憶,激發(fā)更廣闊的認同感和收視率
四、求真心理
《我是歌手》在2013年的伊始就讓2013年不再平凡。越來越多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似乎變?yōu)榱艘粓觥靶恪?,?jié)目組為了提高節(jié)目收視率,不斷以緋聞、造假作為炒作賣點。對于受眾而言,如此沒有真情實意的節(jié)目,早已沒有興趣可言。受眾想要最真切的畫面,他們渴望這類節(jié)目可以回歸到真實的一面。就是在2013年伊始,《我是歌手》讓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真實感再次回歸到了觀眾面前。
節(jié)目往往會從七位歌手每次下車,走進他們的專屬休息室,節(jié)目彩排,節(jié)目正式開始錄制都會給予單獨的鏡頭錄制,我們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位歌手心情、動作以及與“經紀人”談話透漏出來的內心變化。這就建立了一種明星與普通觀眾的平等交流機制。第一期時,陳明還曾對著鏡頭說:“我很好奇對手是誰,心里沒底?!庇鹑M合更是在開唱時,整首歌曲都沒有睜開眼睛,演唱結束后羽凡說到:“我從來沒在演出前手心出過汗,今天上場前手心一直在出汗?!薄谛几枋峙琶麜r,我們都通過鏡頭看到每位歌手臉上緊張而復雜的表情,當宣布第七名是陳明時,我們聽著她嘴里說著沒事,而眼睛早已濕潤,不禁讓我們?yōu)橹畡尤?。當兩期排名淘汰黃貫中時,我們也看到了那個曾經傲氣十足的他,眼淚一直在眼睛里打轉。結束后,他在自己的微博里寫道:“很多東西我不是不知道它不會來,只是沒想到它來得那么早而已……”當觀眾看到這些命運的寵兒與普通觀眾一樣也有挫折、淚水時,觀眾與明星的距離因為人生的感受而拉近了,崇拜之情轉化為相似的人生關注之情,人們可以借此發(fā)泄苦情。
在《我是歌手》節(jié)目中,無論是參賽的歌手還是現(xiàn)場的五百名聽審團,他們都表現(xiàn)出了最真實、最真誠的一面。《我是歌手》總導演洪濤表示:“真誠是這個節(jié)目的最大特色,我們不僅用真誠的態(tài)度唱歌,用真誠的舞臺呈現(xiàn)最本色的音樂,用真誠的節(jié)目回饋一直支持我們的觀眾,也希望得到最真誠的評價和反饋?!?[4]
五、參與心理
“受眾具有媒介接近權。‘媒介接近權的核心內容要求是傳媒必須向受眾開放。” [5](P179)受眾不僅僅要成為一名普通的觀眾,而更多強調的是互動性,最好可以將表達自己的意愿,提出自己的意見,展示自己的能力。
與以往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相比,《我是歌手》沒有利用短信投票、網絡投票等高科技手段。而是通過官方網站,發(fā)布招募500名聽審團的信息,以此來形成節(jié)目與受眾的互動。節(jié)目組會提前在官方網站或者發(fā)布微博來進行聽審團的招募,這不僅可以讓受眾感受到真實的現(xiàn)場氛圍,而且也可以為受眾真實表達的自己的愛好提供一個平臺,同時受眾也會感受到節(jié)目的透明化。最終讓觀眾與觀眾之間,觀眾與歌手之間,觀眾與節(jié)目組之間產生互動。在節(jié)目中,受眾可以為自己支持的歌手加油,也可以表達自己希望哪位歌手來到《我是歌手》的舞臺的愿望。
《我是歌手》的宗旨是增進觀眾聆聽歌曲的認知。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我們時不時看到觀眾為一首首歌曲感動到流淚。黃貫中激情的《海闊天空》令觀眾不禁落淚,黃綺珊的《離不開你》、羽泉組合的《燭光里的媽媽》更是催人淚下。也正是由于觀眾將自己融入到歌聲中,參與歌曲情感,與歌手情感相契,從而產生共鳴。
《我是歌手》作為一個“明星真人秀”節(jié)目。挖掘明星自身資源優(yōu)勢,抓住受眾心理,以明星還原草根的形式,喚醒受眾對電視節(jié)目的參與和主人意識,符合受眾心理需求。所以,對于電視娛樂節(jié)目而言,是否能達到電視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點,將會是節(jié)目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此類真人秀節(jié)目會成為未來娛樂節(jié)目的重頭戲,由此延伸出的各類娛樂節(jié)目將活躍屏幕。
【參考文獻】
[1]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
[2]2007年第十二期.特別策劃—海峽傳播.
[3]尚憶南.從“艷照門”背后談受眾的求新心理與媒體的道德標準[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162570100cbvr.html
[4] 《我是歌手》總導演:真誠是節(jié)目最大特色[EB/OL].
http://www.hunantv.com/c/20130129/0858252800.html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6]《我是歌手》官方網站:http://www.hunantv.com/v/2012/wsgs/#1
[7]周莉.《中國好聲音》對受眾的需求滿足[J].新聞世界,2012(9).
[8]王雪梅.電視娛樂節(jié)目受眾的心理需求分析[J].中國電視,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