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云
離農歷新年只有十幾天了,50多歲的安置戶劉云堂正在不亦樂乎地為搬進來剛滿一年的新居貼對聯(lián),掛紅燈籠,心里美滋滋的。他告訴記者:“沒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大山深處還能住上跟城里人一樣的房子?!?/p>
這里是素有“夜郎古國”之稱的侗鄉(xiāng)懷化新晃縣。這里的人喜歡依山傍水群居的生活,一村一寨,少的數十家,多的上百家,青瓦樓房,鱗次櫛比,寧靜安詳。然而,2010年隨著滬昆高鐵湖南段項目部進駐湖南最西部的這個邊陲小城,大山深處的波瀾不驚被徹底打破。
更沒想到的是,喜好依山群居的侗族居民能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全部完成鐵路紅線內房屋征地拆遷,比省政府規(guī)定的時間表提前整整6個月。讓侗族老鄉(xiāng)沒有想到的是,安置他們的新民、塘家壩、方家屯三個區(qū)域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開工,基本都在一年后全部搬進入住。
新晃秉承“以人為本”宗旨,推出“以區(qū)域集中安置為主、分散安置為輔”的惠民舉措,創(chuàng)造出了滬昆高鐵湖南懷化段規(guī)模最大、速度最快、配套最齊的拆遷安置“新晃模式”。
“圍爐夜話”解人惑
“我家?guī)状硕甲≡谶@里,都住習慣了,為什么一定要搬?”
“高鐵過境新晃并將西站落戶張家灣,是咱們村子的福氣呀,鐵路一通,我們發(fā)財致富的機會就多很多了?!?/p>
2010年9月10日晚9點。夜色已深,方家屯鄉(xiāng)方家屯村村長胡良佐仍然在村民姚海林家“圍爐夜話”。這是他今天去的第5家拆遷戶了?!昂芏啻迕穸际亲孀孑呡呑≡谶@里,突然說要搬家,就算政策再好,情感上一下子也接受不了,需要我們耐心做工作?!焙甲舾嬖V記者。
高鐵過境或許將為這個少、邊、窮省級貧困山區(qū)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2009年9月,鐵道部正式批準了滬昆高鐵長昆湖南段取線懷化——芷江——新晃——玉屏——三穗的建設方案并設立新晃西站。
滬昆高鐵新晃段境內里程18.88公里,途經大灣羅、方家屯等城郊人口密集區(qū)域。經摸底測算,紅線內需拆遷房屋164棟,拆遷房屋面積31189.3平方米,用地538.93畝,單位長度征拆量居懷化市第一,征拆任務十分艱巨。
任務重,時間緊,更何況如此大規(guī)模的拆遷安置在新晃無先例可循,怎么辦?
為此,新晃縣委縣政府專門召開了征地拆遷工作動員大會,要求統(tǒng)一政策標準,規(guī)范操作程序,加強路地溝通協(xié)調,建設綠色工程,確保率先完成征拆任務。同時,縣鐵路建設協(xié)調指揮部從全縣各級各部門抽調富有重大工程建設經驗的精兵強將,謀劃征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為著力解決拆遷戶思想困惑,新晃制定了“聯(lián)鄉(xiāng)包村、到組入戶”的縣鄉(xiāng)村三級干部聯(lián)動機制。通過“包聯(lián)包戶”、“圍爐夜話”調查摸底等有效形式,讓政策在將心比心的溝通中得到理解、在理解中貼近、在貼近中參與。
集中安置寬人意
由于鐵路線路需要穿過居住人口較為集中大灣羅、方家屯等城郊鄉(xiāng)村,很多村寨面臨整體拆遷,加之侗族居民喜好群居,如何妥善安置拆遷戶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要把拆遷群眾的事當成我們自己的事”。新晃縣委書記梁永泉強調。為此,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意愿,緊緊圍繞“搬得出、住得進、穩(wěn)得住”的目標,創(chuàng)造性地打破行政組別劃分,結合侗族人民群居的特點,實施以集中安置為主的惠民舉措,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選擇了塘家壩、新民、張家灣三個區(qū)域實行集中安置,其他零星拆遷的采取分散安置方式進行。
集中安置區(qū)的建設標準結合了縣城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和新農村建設,實行統(tǒng)一用地規(guī)劃,統(tǒng)一外觀設計,統(tǒng)一配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當得知“資金困難成為啟動集中安置區(qū)的最大困難”時,新晃縣縣長陸志前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果斷調度300萬元用于集中安置區(qū)土地征用。
同時,與鄉(xiāng)鎮(zhèn)、村、組代表先后七輪討論和修改的《長昆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項目新晃段房屋拆遷集中安置實施方案》最終確定,對地塊分配實行三榜公布,拆遷戶親自參與和監(jiān)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群眾抽鬮擇地,高興選到自己滿意的宅基地。
如今,三個集中安置區(qū)已安置拆遷戶143戶,占拆遷戶總數的76%,不到兩年的時間,已有105戶安置戶住進了新居。
成效顯著得人心
在拆遷補償環(huán)節(jié),新晃認真按政策進行丈量、登記和補償金額計算,在縣財政監(jiān)督下設立國土資源局征地拆遷資金專戶,做到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和專款專用。及時足額支付補償資金,維護拆遷戶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群眾理解支持,減少房屋拆遷阻力。
而集中安置區(qū)整齊劃一的街道布局、清新亮麗的樓體顏色、寬敞明亮的房間、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早已為143戶集中安置的489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也達到了“三個示范”的要求,即高鐵拆遷安置的示范點、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小城鎮(zhèn)建設的示范點。
方家屯集中安置戶劉云堂細說了自己的居住感受:“變化大多了,原來路也不好走,現(xiàn)在都硬化了,水、電都基本進屋了,買東西也有商店,看病也有醫(yī)療室,基本上我們這里和城市一樣了?!?/p>
“滬昆高鐵新晃段建設拆遷房屋的,其生活來源沒有變,原務農的還務農,原經商的還經商,原打工的還打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安置后,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極大改善,為今后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礎。比如新晃西站集中安置區(qū)的安置房,一樓都建成門面,一旦高鐵開通,還可借勢把侗鄉(xiāng)的土特產推介出去,群眾生活會越來越好。”新晃縣鐵路建設協(xié)調指揮部指揮長鄧鐵牛介紹了拆遷安置后侗鄉(xiāng)村民平穩(wěn)過渡的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