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嬌
【摘要】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 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書本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要善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和感悟的機會. 我們在教學中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關鍵詞】 數學課堂;生活情境;動手操作;民主氛圍;競爭氛圍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建立一個自由和諧富有個性的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堅持的一個方針. 在新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做到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設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機會,并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認知空間,讓他們親身去接觸大自然,體驗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學習與萬物為友. 因此,我們教師可以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比較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境素材,也可以自己進行加工或者自己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課堂情境,這樣可以解放學生的認知空間,既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也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進行“美麗花邊”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在網上找了一些“美麗的花邊”圖片,制作成了課件,這些圖片并不是隨便找的,首先我找了幾張比較單一的圖片,準備讓學生感受單一圖片并不能讓我們感覺到美觀,再去展示我們生活中一些比較美麗的花邊,這樣通過對比,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到一些比較單一的圖案經過平移這樣的運動方式可以變得更加漂亮,從而引起學生想自己動手畫出經過平移的美麗花邊. 通過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中的情境,擴大了學生認知的眼界,發(fā)揮了學生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拉近了學生與生活和數學的距離,體會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
二、提供動手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數學知識只有學生親身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因此,在教學當中,我們就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各種動手操作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性地獲得有關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這一節(jié)課時,為了讓學生親身體會長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我給他們準備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 課堂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觀察長方形四條邊的特點,在驗證的過程當中,有的學生通過度量四條邊的長度后發(fā)現(xiàn)長方形邊的特征;有的聰明的學生通過對折長方形的邊,發(fā)現(xiàn)對邊重合,所以只要分別度量一次長度就可以了. 在研究長方形角的特征的時候,他們只要拿三角板和角比一次就能得出四個角都是直角.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點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運用驗證長方形特點的方法動手去研究正方形的特點. 這樣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在交流研討中、在合作互動中、在情感體驗中去“做數學”,在“做數學”中建構新知.
三、營造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1.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fā)言
師生關系是否融洽、和諧直接影響著生態(tài)課堂的生成,影響著教學的成敗.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名學生,平等對待每名學生,以形象生動的語言、風趣幽默的講解、充滿科學美的邏輯推理,誘發(fā)學生探索未知的宇宙,為學生建立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
在教學“乘法估算”這一節(jié)課時,當教學到“29 × 42 = ”時,我沒有立即讓學生們用豎式計算出結果,而是反問:“你們能不能不用豎式計算就能知道大致的結果?”于是我讓同桌互相交流討論,說說估計方法,等到全班交流的時候,我先讓一名學生說出他們組的估計結果,再請他的同桌起來說說他們是怎么估計出這個結果的,雖然有些學生的表達不是很清楚,有的甚至緊張得不知道該怎么表達,但我還是表揚了他們,鼓勵他們慢慢說,別緊張!
2. 創(chuàng)設競爭氛圍,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的內驅力
競爭是進步的動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讓學生學會競爭很重要. 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 因此,教學中利用學生自我表現(xiàn)欲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采用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把競爭帶入數學課堂.
很多學生對于做題很是提不起興趣,甚至是出現(xiàn)反感、厭倦的情緒,為了減少學生對于做題的厭煩程度,在一次練習課中有四道實際問題,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每一組做一題,小組自選一個代表去黑板上做,最后比一比哪一組做得最快而且對的同學最多. 學生們的興趣顯得非常濃厚,積極性非常高,都在為自己的小組加油和努力,一點都沒有反映出做題的厭煩感. 為此,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和高興!
未來的世界是靠下一代來創(chuàng)造的,而學生在學校只能獲得其需要的部分知識和初步的能力,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不斷地充實自我,以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數學課堂煥發(fā)出活力,讓學生喜歡數學、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王濟樹.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J].新課程研究,2008(7).
[2]楊慶余.我們應該怎樣教數學[J].學科教育,2001(12).
[3]李光樹.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竇盼英.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法的研究與實施[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