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慶龍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加入緩解心理壓力的新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為學生健康成才提供保障。
關鍵詞:初中語文;心理壓力;緩解;成才
社會發(fā)展需要素質(zhì)全面,能力全面的人才,當代學生,不僅考試要得高分,更要有健康的心理。但是,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們,他們?nèi)涡耘涯?,卻又敏感脆弱。學生的現(xiàn)狀,給我們初中教師提出一個現(xiàn)實的課題: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語文教師,更要利用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一、挖掘教材內(nèi)涵,促進學生心理體驗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各種不同體裁的課文,現(xiàn)代文、文言文、詩歌、小說、寓言、散文。它們蘊含了人類不同的思想情感,這些課文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教材。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每一篇課文所包含的不同思想內(nèi)容,從而進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平時多思考如何深入挖掘課文內(nèi)容所蘊含的心理健康知識,從而為課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在學習《有的人》時,在備課時可以將“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發(fā)揚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寫進教學目標。再如,當學習文言文時,學生經(jīng)常因為枯燥而厭煩,沒有學習欲望。但是如果在教到《愚公移山》時,我們可以將“養(yǎng)成持之以恒的處事態(tài)度,學習控制不良情緒”寫進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古人的智慧是何等高深。又如《公輸》一課中的墨子,學習課文時可以反復研究描寫墨子的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詞句,讓學生認識到他遇事冷靜、沉著的優(yōu)秀心理素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把這些內(nèi)容寫進教學目標,還可以拓展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拓寬學習空間,可以不斷地補充一些內(nèi)容,讓學生知道語文是廣袤的宇宙,語文的學習是浩瀚無垠的天地。
二、營造教學氛圍,引起學生思想共鳴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師要學會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使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能無拘無束地交流溝通,如果不能營造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么就不可能得到讓人滿意的教學成果。教師與學生彼此雙方都應該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觀念,教師與學生平等真誠地溝通交流,建立起彼此之間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建立寬松、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堅持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引導學生體驗、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例如,在學習舒婷的代表作《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時,在教學中先提供詩歌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詩的氛圍,感受詩的美好意境,并鼓勵學生主動在課堂上朗誦詩歌,深化體驗課文的感情,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朗誦中,要引導學生善于把抽象的語言轉(zhuǎn)化成為自己腦海中的思想感情。給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看法的空間,教師再適當?shù)亟o予肯定,讓學生建立信心。在師生共同學習中,學生感受到情感的升華,領略到作者對祖國的深愛之情,得到視聽等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和心靈的提升。
三、通過資源共享,創(chuàng)造心理體驗情境
以境激情,可以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得到高效的教學成果。上課之前尋找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主動搜集上課所需要的教學資源,便可以將學生帶到課堂氛圍中。教師與學生分享教學資源,互相交流,借鑒經(jīng)驗,便可達到出色的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多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授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感受到韓麥爾老師的愛國情感,播放普法戰(zhàn)爭背景的視頻,從而讓學生感同身受,深深地領略到法國人民在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愛國熱情。在教授《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畫面演示老斑羚當“橋”的過程,讓學生明白老羚羊為了種族的延續(xù),不惜犧牲自己,為小斑羚做“橋”,再配以音樂渲染等手段。讓學生進行思考,并體會動物中那種震撼人心的東西,以這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生命的珍愛和對動物的熱愛。在學習宗璞的作品《紫藤蘿瀑布》時,用幻燈片展示紫藤蘿圖片,用多媒體播放配樂朗誦,這一切都能使學生體會到:花會凋零,人會死去,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心理體驗情境,全方位提升了學生心理發(fā)展。
四、找準自我定位,設立可行目標
法國作家紀德說:“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與青春,要時時告訴自己:萬事萬物都賴我。”找準自我定位,學生心中的自我定位和為了達到這種定位形成的目標,動機。但是不少學生進入初中后,始終認為自己還是像小學時候一樣的成績優(yōu)秀,然而在考試中多次的失敗,讓他們失去了自己,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這時候的學生迫切需要外在的力量去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重新樹立起自信,為以后的生活學習掃清障礙。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理性地分析自身水平,引導他們科學、準確定位,從而減小由于自我定位不準確而造成的負擔。首先要讓學生不要自我定位過低,要大膽肯定自己,追求理想。其次,不要讓學生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教師應引導他們調(diào)整心態(tài),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想事情,去思考人生。因此,教師要學會引導,注意運用恰當?shù)姆椒?。一方面,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成長觀,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層次的,成才也沒有固定的套路。另一方面,期望必須適度,讓學生樹立可行的期望目標,設立短期內(nèi)的目標,相比較長期的目標,短期內(nèi)的目標更容易實現(xiàn),可以努力減少外來壓力。
總之,心理壓力過大已經(jīng)成為當代學生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緩解學生過高的心理壓力顯得非常必要,學校迫切需要教師們掌握有效的心理教學方法。語文的世界是何等奇妙,從而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王玉梅.青州市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分析[J].科教文匯,2013(1).
[2]栗洪武.教師元認知技能研究及其培訓途徑[J].教育研究,2013(6).
[3]余益兵.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2(5).
(江蘇省新沂市合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