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俠
今年以來,農村戰(zhàn)線認真貫徹書記處要求,按照“強服務、抓示范、重聯(lián)合”的思路,以建設縣域團工委與合作組織建團為重點,全力推進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
1—10月,在農村合作組織中新建團組織36752個,近年來累計在農村合作組織中建團達10萬個;建立縣域農村合作組織團工委1714個,覆蓋全國65.7%的涉農縣(市、區(qū));建立省級青農聯(lián)8個、地市級青農聯(lián)124個。
抓部署、指導、調度、合作,強化頂層設計
加強部署,明確信號。一是召開會議部署。3月,召開全國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暨共青團農村工作會議,對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目標、推進方法進行了解讀,傳遞清晰的工作信號。二是聚焦工作重點。以縣域農村合作組織團工委建設和在合作組織中新建團組織為重點,發(fā)揮團工委聯(lián)系協(xié)調農業(yè)、工商等涉農部門及金融機構的優(yōu)勢,集聚縣域范圍內資源,扶持農村合作組織發(fā)展壯大,推動合作組織建團。三是科學制定目標。綜合各省經濟基礎、農業(yè)發(fā)展、人口分布等因素,在兩輪征求各省意見基礎上,最終確定了各省工作指導性目標。
加強指導,示范推動。一是建立聯(lián)系點制度。確定128個團地市、縣委作為聯(lián)系點,通過靠前指導、提供支持、檢查督促,培育全國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的樣板和示范。二是開展培訓交流。在重慶舉辦專題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基層團干,就“三農”政策、合作組織理論、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案例等做了全面分析和解讀,部分團地市委、團縣委負責人(共158人)參加培訓。三是總結推廣經驗。下發(fā)《縣域農村合作組織團工委工作流程》,從縣域農村合作組織團工委的工作定位、成立步驟、工作內容、運行保障4個方面,提出12項建議,著力推動各省開展縣域團工委建設。
加強調度,把握節(jié)奏。一是定期通報。建立雙月報制度,定期匯總各省工作進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10月下旬,結合重點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對各省工作提出一對一反饋意見。二是階段推動。把握工作節(jié)點,在3月、6月、10月分別召開會議,交流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經驗,現場觀摩示范點,部署推動工作。三是重點督導。在匯總、分析面上工作進展的基礎上,兩次對工作相對滯后省份進行重點督導,要求書面反饋改進措施。
加強合作,強化支持。堅持眼睛向外,與農業(yè)部經管司進行多次溝通,就聯(lián)合下發(fā)文件、開展青年示范社認定、整合資源支持合作社發(fā)展等工作進行了研究溝通。堅持眼睛向內,整合團內工作資源,將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作為鄉(xiāng)村好青年、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鄉(xiāng)村團干部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將工作資源向農村合作組織適當傾斜。與中國青年報緊密對接,加強對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的宣傳,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抓組織建設、活力提升,強化工作落實
細化工作指導。北京、遼寧、陜西等11個省份下發(fā)文件,對推進農村合作組織共青團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江蘇、湖北、重慶等11個省份編發(fā)專題簡報,廣泛挖掘基層經驗做法,為各地開展工作提供參考。陜西編發(fā)《合作社建團工作簡明問答》,向百強合作社、大型畜禽養(yǎng)殖場派駐大學生理事長助理,推動合作社建團。
探索建團路徑。各省在工作中,探索出黨建帶團建、依托建團、聯(lián)合建團、示范社建團、青年能人領創(chuàng)辦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并建立團組織、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帶動建團等模式。江蘇以縣域團工委為統(tǒng)籌推進建團,河南指導在每個縣成立3個產業(yè)團工委助推合作組織建團。
加強資源支持。各省積極爭取社會資源、整合團內資源,為基層開展團建、扶持合作組織發(fā)展提供支持。云南在每個州(市)建設一個省級、一個州(市)級農村合作組織團建示范縣(市、區(qū)),并給予每個省級示范縣(市、區(qū))1萬元工作經費支持。福建、陜西聯(lián)合省銀監(jiān)局、農業(yè)廳等部門下發(fā)文件,支持農村青年領創(chuàng)辦農民合作社、推進團建工作。
搭建交流平臺。各省通過建立微信群、QQ群,舉辦座談會、觀摩會等形式,組織農村合作組織團組織負責人開展交流。黑龍江爭取社會支持,為2060個農村合作組織團組織開通專題網頁,建立微信群1500個。福建、河南、廣西、四川、甘肅等省份參與開通省級淘寶特色館,為農村合作組織銷售產品提供平臺。
推動示范創(chuàng)建。北京、吉林、江蘇、湖北、廣西、四川、甘肅等省份積極爭取項目、資金,聯(lián)合涉農部門培育農村合作組織青年示范社。山東與省財政廳合作,認定18家省級青年示范社,推薦申報財政扶持專項資金。四川評選30個農民合作社青年示范社,每個獎勵3萬元。北京實施青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扶持青苗計劃,團市委、市農委在全市范圍選取50個有一定基礎、有發(fā)展前景的青年示范社,作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在資金支持、銷售拓展、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重點支持。
組織專題培訓。天津、江西、山東、廣東、重慶、四川、陜西等省份聯(lián)合涉農院校、農業(yè)、供銷、人社等單位,圍繞“三農”政策、創(chuàng)業(yè)技能、基礎團務等,對基層團干部、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進行培訓。河南組織80名農技專家赴新密、上蔡等地開展現場指導服務活動157次,開展新產品推廣應用活動89次,運用農業(yè)技術遠程視頻診斷系統(tǒng)開展農技問題診斷2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