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桂琴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師生關系有了明確的定位,課堂教學效率得到了很大水平的提高。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一線教師進行了不斷的嘗試與探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索出“翻轉課堂”“生態(tài)課堂”“綠色課堂”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改革 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三維教學目標上。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主要以知識的灌輸為主,通過學生的反復訓練提高學習成績。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教學,應遵從科學的教學理論,如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都是很好的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就應該在先進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按照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優(yōu)勢作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一、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師生角色,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先進的理論支撐
高效課堂建設需要教師對教學設計進行精心安排,需要學生的主體參與,需要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幫助,更需要師生的和諧、平等、互動。小學數學教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如數學基本概念、方程問題、正比例反比例問題、折扣問題等。要想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和內涵,需要教師科學引導,利用實物或者是媒體手段進行輔助,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分析感知數學,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夠深刻、徹底,學生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發(fā)揮課堂教學的高效能,落實“生態(tài)課堂”理念。
比如,在進行“初步認識正負數和整數”的教學時,課前教師給學生安排自學任務,讓學生結合生活課程資源、網絡資源,教材信息進行自學,了解生活中的正負數含義和整數的概念。尤其是對負數的理解,通過生活中的氣溫理解負數的含義,通過數軸認識正數、負數、零,進而理解整數的概念。上課時,讓學生匯報自己學習的結果,發(fā)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這種教學模式是在“生態(tài)課堂”理念的指導下設計的,這為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教學提供理論支撐,也是落實“翻轉課堂理念”“構建主義理論”的具體體現。
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方法,整合數學課程資源,突破教學難點,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手段保障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提供給了技術保障。教育技術手段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數學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為小學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整合了優(yōu)質的數學課程資源,活化知識結構,啟迪學生思維,突破教學難點,為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保障。
比如,在進行“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教學中,由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對“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理解較為困難,教師針對具體實例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如某城市一年內的月平均氣溫統(tǒng)計圖、某小學近十年來學生人數的統(tǒng)計圖、某個景區(qū)一年內每月接待游客人數的統(tǒng)計圖等等。這些直觀形象、貼近生活的數學知識案例,揭示了統(tǒng)計圖在生活中的用途,為今后學生進行統(tǒng)計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多媒體的使用為打造高校數學課堂提供強有力的手段保障,教給了學生一種統(tǒng)計的思想,這也是“大數據”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是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知、實踐運用等能力的綜合體驗。國際經合組織將數學素養(yǎng)列為評價青少年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主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從小學階段開始積極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感知和運用能力的教學模式,實現高效教學。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發(fā)現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比如,在進行“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動畫展示,通過動畫模擬,一個側面、一個側面地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學生觀察得也很仔細,但由于側面較多,學生對展開后的圖形理解較為困難,并不能深刻理解展開圖的含義。通過教學實踐,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這節(jié)課的學習。上課前每個學生拿來一個硬紙板制作的長方體或正方體。上課時,小組成員之間先討論展開的技巧,從哪里開始展開,展開后會是什么樣的平面圖等。之后,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fā)現很多種展開的平面圖。這一發(fā)現,極大地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礎上,很多學生又將自己展開的圖形進行折疊恢復成原來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學生之間還可以交換展開圖進行折疊圍成原來的形狀。在這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開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數學本質,綜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呈現豐富多彩的數學課程資源,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數學課程情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知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本質,領悟數學內涵,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
[2]高麗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反思[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11(3).
[3]鄧愛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3(35).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