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霞
摘 要:學生在教師、教材文本、學習伙伴的幫助下獲得知識的建構,就是新課改提倡的重點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導學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需要一定的問題環(huán)境。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導學案
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是肩負著兩個教學任務的大塊頭,一方面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人文性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提供寫作的范文事例,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文本閱讀,實現(xiàn)和教材乃至于作者之間的對話,在這種對話中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和積累。所以,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是初中語文老師需要面對的一個大課題。
一、恰當使用學案導學法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導學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文本和課前預習中收集到補充材料,然后從這些材料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在和同學一起探討和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形成正確的具有個性的思想觀點。導學案可以是教師寫,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寫,然后根據(jù)導學案的內容進行實踐探究,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導學案適合初中學生的教學,對于一些程度較低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高度,由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來完成。教師在教學中的任務就是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多說、多做,教師自己可以引導、點撥,不全權代理,不包辦教學。這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意識和理念,也是重要的教學途徑。
比如,一篇新課的教學,教師在新課前就把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布置給學生進行預習,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課外資料、互聯(lián)網等進行先期的預習,等到上課的時候,全體同學一起討論導學案中的題目,討論后解決不了的由教師給予講解。
二、提倡自主學習
學生在教師、教材文本、學習伙伴的幫助下獲得知識的建構,就是新課改提倡的重點教學理念。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是聽眾,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老師是知識的講述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主宰,師道尊嚴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學習,學生具備了主動性學習的心理,那么就會進行更深入的問題探究。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領者,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xiàn)。真正的教學不是教師在傳授知識,而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初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很強,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放開手腳,大膽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學習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可以發(fā)散,學習能力才可以提高。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問題環(huán)境
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需要一定的問題環(huán)境。教師教學過程中負責為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探究環(huán)境,為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問題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學習積極性更強。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同樣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學情境與教學環(huán)境一樣具有重要性。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氛圍中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發(fā)現(xiàn)問題是思維的開始,是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前提。問題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欲望,讓學生處在一個積極探索的氛圍中。
初中語文教學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因為初中語文學習的最后目標是中考,因此,閱讀教學的任務還要幫助學生提高應對中考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大備課的力度,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巴彥淖爾市臨河區(qū)回族學校)
編輯 代敏麗